跑动的火车轮子,没准就是出自轧钢厂,他当初还因为锻造出锥形火车轮子破格晋升。
就是火车这体验感还是差了点,入个厕差点把他晃晕,关键还是直排,对便秘的人非常不友好。
等他从狭小的卫生间出来,旁边就是车厢连接处,蹲了不少人,因为现在有站票。
跟硬座的票价一样,但就是没座位,你如果赶时间,那就得买啊。
所以导致,现在的火车跟公交车没啥区别,尤其这车厢连接处的人非常之多,因为这地儿宽阔点可以蹲着。
运气好占了抽烟那地儿,甚至能靠在角落里睡觉,就是每到一个站得腾出位置来,上下旅客。
杨爱国在卧铺车间偷着抽几根烟问题不大,但被他禁止了,得睡觉,不想搞得乌烟瘴气。
所以这会就到了车厢接连处,靠在边上点了支烟,好歹需要过道里通行,所以过道上还是能站人的。
但眼前却蹲了四五个人,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眼巴巴的把他看着,让20他这烟抽得不对劲。
亏得抽烟的不是他一人,所以也还好。
而上了火车的人,几乎是不敢睡觉的,没办法,扒手多了,禁止不了,所以整个火车上都是精神小伙,除非有亲戚朋友看着,不然全都睁大了眼睛。
也导致最容易交到朋友,路途漫漫,总得聊几句解闷,导致大晚上的,车厢里也实在嘈杂。
杨爱国一支烟没抽完接想撤了,索性去前面饭厅车厢混个清静。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绿装的小伙忽然从旁边走来,尽管小心翼翼的,但身上挂着的行李,还是不小心蹭到了他。
“同志,对不起对不起。”
小伙也发现了,赶紧低头给杨爱国道歉。
“没事!你不是在那边有座位吗?”
杨爱国扭头,他刚过来的时候远远的见到过这小伙,就坐在前面硬座车厢的一个座位上。
而此时那位置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妇女。
“让给需要的人了。”
小伙抬起头脸上带着善意。
然而杨爱国却愣住了,我去,这特么是一张主角的脸啊,尽管青涩,可绝对不会认错。
“你叫什么名字?”
杨爱国把烟头放进了车壁上的小盒子里,他之前不止一次感叹过这位主角,难道这就遇上了,但是不对啊。
“同志,我叫刘峰。”
小伙微笑着,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杨爱国挠了挠头,还真是刘峰,可这有点乱套啊。
“你多大了,哪里人,去哪儿?”
他直接来了个三连问,而这时候,阎解放带着人过来,守住了通道两边,不许其他人通过,有点蛮横不讲理了。
刘峰却仿佛没发现出了状况,依旧微笑着说:“我今年十四,东山人,现在去工兵队,还有几个小时火车就到了。”
“明白了,你是到京城转乘的火车对吧!”
杨爱国又拿出一支烟,有眼力劲的阎解放赶紧拿出火柴给点上。
这让刘峰愣了一下,才发现这位同志很不简单。
然而杨爱国却没理会他,而在在想《芳华》的背景。
原著里提到的地点是蜀州,但导演老冯却是京城人,与原著作者都加入过文工团,一个是蜀州的战旗,一个是京城的战友,名字很相似。
而剧里的场景也有点混乱,比如排练的舞蹈节目《草原女民兵》、《行军路上》,这是战友文工团的代表作。
老冯往里面加了私货,难道最终导致《芳华》的背景实则是表达的战友文工团。
这么想的话就说得过去了,原著小说与电影场景肯定是不同的,他遇到的是老冯的电影版。
如此一来,男主刘峰出现在火车上就对得上了,从东山过来要从京城转道,刘峰现在是去当工兵,或许以后有什么机遇才去了京城的战友文工团。
毕竟电影一开始,刘峰都已经二十多岁了。
亲眼见到眼前的悲剧小伙,杨爱国也颇有感慨,他如今的性格变成这样,真有点受到刘峰影响。
那就是这年代,千万别做个好人,不然肯定没有好下场的。
“同志!”
刘峰有点忐忑了。
“叫哥,我姓杨,叫我杨哥,走,跟我到前面车厢聊聊。”
杨爱国搂着刘峰的肩膀就往前面卧铺车厢走,这小伙才十四,个子不高,根本反抗不了锻工出身的他。
到了车厢,杨爱国就把证件拍在了隔板上。
“介绍一下,我叫杨爱国,京城轧钢厂革委会主任,这次是去出差,觉得你小子投缘,认你当个弟弟,如何。”
杨爱国没有兜圈子,既然遇到这位悲剧主角,不拉点关系增加运势,怎么都说不过去,正好他今儿还没签到,过会可以试试看效果。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