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2)

这一切的一切。

让维修铺这边,不仅因为维修,对各种设备、物件的结构相当熟悉。

还具备了一些小模块的制造能力。

可以说,在这短短两年间,维修铺已经具备了转型生产的基础。

而韩春明,也很快选定了转型生产的产品。

电视机!

必须是电视机!

维修铺当前技术积累最好的两件物件,就是收音机和电视机。

熟知未来的历史。

韩春明可知道。

收音机虽然还有一段时间的火爆期。

但在改开后,人们的钱兜子鼓胀起来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

很快的会被具有影像试听功能的电视剧所取代。

而电视机的火爆期,可还有近三十年。

不过,这年代,以一个私营的维修铺,转型生产电视机,中间的阻力,那可是相当不小。

首先面临的,就是官方层面,批准的问题。

虽然改开之后,市场已经在逐步的开放。

但在工业领域,所需的审批,仍然极为的复杂。

化肥厂,是因为了在农用领域,缺乏严格的管控。

没有明确的界定。

可以说是让韩春明钻了空子。

但也正因为是金坷垃化肥厂的崛起。

让四九城乃至于豫州、冀州的国营化肥厂,遭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很多国营化肥厂纷纷往上面告状。

虽然这一切,因为受韩春明的启发,徐仲明的那篇调研,最终将这种告状给堵了回去。

但也因此,触动了一些其他的领域。

引起了官方的一些警觉。

改革是必然。

但过大的步子,也会引起许多人的警惕。

毕竟,这里面不仅仅单纯的从一方面去看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

还包括了社会公平、民生、国营性质等诸多复杂的问题。

这一切因素搅和在一起。

让维修铺转型生产电视机。

很快的出现了一只棘手的拦路虎。

工商部的批文。

这一纸批文,可不好拿。

即使有着身为经委主任的徐仲明在其中斡旋,工商部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谨小慎微的心理,对超越维修铺这边递上去的批文,一直没有进行批复。

既没有说不批准。

也没有批。

答复一直就是在进行内部的讨论。

·· ····求鲜花·· 0

对此,韩春明其实很理解。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

都会面临这种情况。

更何况是向来推崇集体决策的炎国。

这里面要考究的问题,相当的复杂。

不过,眼下的情况,韩春明也不想多拖。

徐仲明这边已经是尽力。

也就说嘛,杨老这条线,已经是无需去努力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