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2 / 2)

他拿起来仔细看,这不是水晶,而是真的玻璃。从上面的字画来看,正儿八经的天朝制作!

这就见鬼了!

贾链还指着烧玻璃赚钱发家呢!岂料这玩意儿早就有了!那之前的豪言壮语,还没开始就要变成笑话了吗?

其实在另一条时间线上,满清康雍乾三朝,皇帝就在内务府设置了造办处玻璃厂,已经能制作各种品类需求的玻璃成品,甚至小块儿的玻璃镜,渐渐的从皇宫流散到民间,玻璃再也不是什么神秘难的珠宝,只是一种特别点价格高一些的器具罢了。

因此,好消息是现在的时间线没有了康雍乾,也没有造办处,虽然博山颜神镇仍然出产玻璃,但工艺毕竟比不上清宫玻璃厂,特别是大块的平板玻璃,无论是红楼时代还是曹雪芹时代,都要靠从西洋进口。

当时平板玻璃之昂贵,从清代粤海关进口记录中可管窥一二:“粤海关,五月初九,监督德魁来文,送到长二尺八寸,宽二尺六寸,亮玻璃一块,所有价值计折实纹银十一两四钱六分六厘。”

乾隆三十九年(1774)九月,苏州织造四德因裁裂一块长八尺三寸,宽五尺一寸的玻璃,被罚俸禄三个月,裁裂玻璃之价格,“按照粤海关采买大块玻璃核准之例,共应值银六百二十二两二钱九分三厘。”

不到一平方米的玻璃,只有十几两银子,但到了五平方米大小,就值六百多两!

这是真正的暴利!

贾链将玻璃瓶攥在手里,一颗心怦怦的乱跳,这就是我的事业了!

他耐不住性子,急急的走出西次间,在正房内扫视一眼,又匆匆跑到东耳房。

一进去就四处翻找。

把躲在里头擦药的蛮儿和姮儿吓了一跳。

蛮儿看贾链红着眼睛,急忙穿好衣裳,将汗巾子拴紧,不放心再打了个死结。连姮儿也是如此,一个死结还不保险,又打了一个。

“二爷,你……这是在做什么?”

两小丫头胆颤心惊的问道。

贾链一边找着,一边说道:“我要纸和笔!偌大一个院子,怎么连一张纸一支笔都没看见!真是受够了!难道之前都不读书,不写字的吗?”

贾链还在碎碎念,两丫头才长松了一口气。

姮儿不小心拴紧了一些,把小腰勒的生疼,悄悄的转过去把死结解开。

她们也帮着找了一会儿。

可惜贾链十来年没读过书,连怎么拿笔只怕都忘了,家里怎么会有那些看着就头昏脑涨的东西?

所以,注定是找不到的!

贾链也放弃了,不然去外头梦坡斋,二叔贾政的书房里顺一些回来?

这时,蛮儿小声道:“二爷,你要纸笔做什么?若只画东西,咱们平时用的眉黛可行?”

然后姮儿也出了主意,“正好家里头还有几张没用的窗纸,凑活着也还能用?”

贾链吼了一嗓子,“那还愣着做什么?快给我拿过来!”

灵感和记忆这种事情,若不及时抓住,说没就没了!

当贾链将窗纸平铺在桌上,手里拿着眉黛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崩溃的!

谁想得到,自己堂堂大户人家的公子,妥妥的富四代和官四代,家里头竟然连纸笔都没有,从这点来说,荣国府要不沦落衰亡,那才不合常理呢!

一个详细的计划书必不可少!

制作玻璃的原料还好说,总归只有那几样,模糊记得几个配比,需要逐一尝试,才能找到最好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走捷径,直接从颜神镇购买玻璃料条,进行再加工。

当年造办处玻璃厂就是类似的来料加工。

然后就是要有一个坩埚炉,一个退火炉,这个结构也不复杂,毕竟现如今已经可以制作高质量的玻璃了。

麻烦的事情在于,采用何种方法制作?

手工成型主要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这些方法由于生产效率低,玻璃表面质量差,机械成型主要有压延、有槽垂直引上、对辊、无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

质量最好的自然是浮法,但困难太多了,随便举一个例子,氮氢气体怎么制备储存?

好在贾链当年的化学成绩还是及过格的,依稀记得排水法是收集气体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诸如此类。

出现的问题接连不断,解决的方法各式各样。

.

第十三章居然只剩二百五(三)贾链从没想过要搞成后世那样的大规模工业化自动化生产,他只要每天能做成一块五平米大小的平板玻璃,就足够了,太多卖不出价格,便是浪费!

他的首要目的是致富,至于推动天下技术进步,造福全人类这样的伟大目标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把要求一降再降之后,贾链终于欣喜的发现,这事儿基本、也许、或者能办到!

“蛮儿,还有纸吗?这眉黛也没了,再拿些过来!”贾链埋头写写画画,催促着。

姮儿和蛮儿对视一眼,二爷满满当当的画了好几页,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她们肯定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

于是,蛮儿立刻把着门,姮儿提着裙子,一溜烟儿的跑出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姮儿还没回来。

急得蛮儿踮起脚张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