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西装男不仅是个谈判的好手,还对自家的产品十分熟悉,讲到原理不仅仅是念稿,而是真的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通过集成在背部的中控系统,使用者可以对纳米纤维进行程序化编辑,大大增强套装的特定物理性能,进而增加单兵战斗能力,甚至做出超人类的壮举。”
这套看起来有些过于魁梧的套装,在他的拉伸下逐渐变得清晰。
由远及近,由小变大,给罗琦详细地展示着上半身的结构。
看起来就像一个略微苗条版本的修身动力装甲,罗琦穿上去以后,身材会直接从匀称健美,变成一巴掌十个的肌肉壮汉。
比动物帮的大肌霸们的身材线条还要离谱一些。
“这是不是,体积过于庞大了。”
罗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是的,您的目光很敏锐,目前纳米服尚且处于原型测试阶段,为了保证作战效能,所以在体积上会……略微有点缺陷。”
对方脸不红心不跳地承认了。
是臃肿吧……
罗琦看着这玩意儿。
感觉总有一种山猪的美感。
动物帮们的大只佬肯定会很喜欢这身材就是了。
纳米服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主要的东西都在技术含量上。
就和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一样,纳米服主要是由无数的可控纳米纤维组成的。
目前,它拥有两种功能。
分别是沉重缓慢的装甲模式,还有略显鸡肋的隐身模式。
在装甲模式下,纳米纤维会重新进行空间的排列组合,在微观层面聚集,然后形成类似盾牌的棱角结构,支撑起来,随后聚集成片,以规律的间隔分部,最后凝聚成一整块类似可变鳞甲的结构。
个个聚拢,层层堆积,一块看起来和指甲盖差不多大小的单位鳞甲,其实是由至少数十层纳米纤维紧密地叠加起来的。
这样的结构,在遇到类似子弹的外部冲击时,会表现出类似细胞膜流动结构的性质。
把冲击力分散成波澜,在厚厚的纳米层之间传播。
优点是,这种设计的确做到了把子弹的动能通过化劲削减掉了。
但缺点是,所有的动能都被纳米服所吸收,最后作用在使用者身上,反正是挺折磨的。
尽管纳米服分散冲击的效率比防弹衣或者皮下护甲都要高,可一枚步枪弹随随便便上千焦甚至数千焦的动能,被锤子抡久了该疼还是会疼的。
于是海啸在纳米服中增加了高分子材料和合金制成的骨架,融入了一部分外骨骼的设计,这就让抵抗动能武器冲击变得较为轻松一些。
可这种设计的结果,就是整个套装的极度臃肿。
在这个人人都追求植入体的时代,一套如此笨拙的外置纳米装甲,的确显得有些画风特殊,但也算不上落伍。
而在隐身模式下,纳米服表现出了光学迷彩义体的实战效能。
【不可思议の世界】342967465
光学迷彩咋样,它就咋样。
不同于早期的隐身设计,如今的光学迷彩在高速运动中出现的破绽极小,除非在高速摄像机的捕捉下,否则很难看到微乎其微的鬼影或者说残影和轮廓。
主流的火控系统的研发方向之一,也包括针对光学迷彩的侦测。
但在高速战斗中,智能锁定还是很难对兼具光学迷彩和斯安威斯坦或者克伦齐科夫的目标起作用。
当然,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海啸防御系统所设计的纳米服,在装甲模式的基础上,对纳米纤维增加了光学变色的功能,这就导致了每个纳米纤维体积的增加,进而再次把纳米服的总体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再加上不算轻便的能源系统。
这个纳米服的体积,足够让任何使用者的体型直接超过动物帮的大只佬。
唯一值得称赞的点,大概就是他们的确堆料堆得足够不计成本,无论是装甲模式的防弹性能,还是隐身模式的光学迷彩,都表现得极为出色。
还有一个被罗琦敏锐指出的缺点,就是这套纳米服没有设计脖子以上的部分,所以还得专门准备一个防弹的光学迷彩头盔,和暴恐机动队使用的智能攻性头盔不能同时使用,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说实话,他根本看不上这套纳米服的装甲模式。
说到防弹性能,还有什么能比亥伯龙护盾更离谱的?
根本不需要抵抗冲击,子弹抵达极限距离直接被能量力场自动弹开,护盾达到抵抗上限还会原地自爆,短暂的延迟后开始充能,充能完毕的一瞬间还能再来一次自爆。
罗琦试过。
这玩意儿在能量空载和能量溢出的条件下,释放出来的冲击可以直接把代步车掀到马路对面去。
要是在敌方人堆里一炸,直接就是个天女散花。
相比之下。
你这纳米服的装甲模式是什么,能吃吗?
不过也不全然一无是处。
毕竟这玩意儿可以量产,给任何人都装上,但亥伯龙的充能星爆可就只有自己有。
而对于一个不进行义体改造手术的人而言,光学迷彩才是罗琦感兴趣的。
军用科技的动力装甲也有光学迷彩的版本,只不过略显傻大黑粗。
直接一个光学迷彩罩子扣下来。
待在原地还好,一运动起来就跟个呆逼似的,边界模糊严重得很,还是个电老虎。
但那也就是个附属的小功能,需要的时候有得用就行,又不是主要的作战效能。
要不然就是专门的光学迷彩作战服。
可那玩意儿闷热不透气,本身又不防弹。
防弹衣穿在外面,迷彩失效。
防弹衣穿在里面,挨上一枪迷彩就失效。
怎么选都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