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2)

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伊文不能停留在哈里还活着的时候,作为G小组指挥官必须对剩下的5个人负责到底。

“出发!”

“Hu————re————!”

很快就抵达了被2营占领的原日军第三道防线,这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有了火炮观测员以后海军的炮弹像是不要钱一样疯狂砸在小鬼子的阵地上,当步兵上来占领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血液与泥土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片又一片黑紫色,小鬼子的尸体早就处理完毕......当然,你不能指望马润会好心安葬仇敌的尸体,所以能见到不少夹杂在紫土里的人体组织。

G小组没有去2营营部报道,毕竟之前拆分的时候B分队已经打过招呼,来到2营C连出发阵地以后伊文立刻着手安排各项任务——支援C连的任务交给彼得,他则带着福迪诺拿着纸笔沿着交通壕走上一遍、两遍、三遍。

拐角、丁字路口、Z字路口、狭窄堑壕,阵地上任何一个适合阴人的地方,或是朝西、朝东,或是朝北、朝南,都在一张纸上记录的很详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照地图多走几次就能记在脑海里,时不时拿出来看几眼就能完全牢记。

虽然现在的伊文已经不依赖事前收集的资料,但步入夜幕以后日军最少有90%的概率发动反击。

光是记住脚下这块阵地还不够,下午3点多前线正打的酣畅淋漓之时伊文还带着福迪诺回到了3营营部附近,细心记录这个区域的地形——不论是日军从哪个方向进行板载冲锋,他都可以第一时间带着G小组去往记忆里最安全的区域。

牢记这两块区域的地形或许有用,也或许是白费功夫。并不是每一个轮回都能像第一、第二个轮回一样,记住地形就能起到超乎想象的作用......很多时候,这样的行为约等于浪费时间。

但是......只要用上一次就不亏!

可以说伊文怂,没有上个轮回中的勇敢姿态,但事实是他经历的那三场血战除了死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否则早就带着战友溜之大吉......他又不是撤退等于耻辱该切腹自尽的日军,也不是比苏军更早建立惩戒营的德军,更不是227号命令以后的苏军,堂堂美利坚大兵向友军地区‘进攻’怎么了?!

现在作为G小组指挥官有那么一点点权限,自然是要利用到位,杜绝再次出现老兵阵亡的事情——并非伊文做不到克罗里少校那样冷血无情,而是他不想成为冷酷无情的战争狂人,所以不停克制自己的理性。

有关密语者的事情,他还在考虑要不要告诉安德森与福迪诺。

哈里粗中有细,隐藏自己的内心,比谁都灵敏......然而安德森与福迪诺就只是两头蠢驴吗?

或许有些事情摊开了讲会杜绝再有老兵被激发出【幸存者生还症】,也可能让事情朝着反方向一路狂飙。

伊文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暂时不说。

“就不问问我带着你瞎跑是为了什么吗?”

算是将地形牢记脑海里以后,伊文与福迪诺一边走向2营C连出发阵地一边说道。

“为什么要问呢?”福迪诺颇为好奇道。

“士兵的体力在战场上非常重要。”伊文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福迪诺耸了耸肩,道:“我从来不问命令以外的事情,只知道执行命令的内容。”

“那我让你殿后掩护队伍撤退,你也坚守命令?”伊文忍不住说道。

“如果有需要的话。”福迪诺的眼里闪烁着坚定与勇敢,“我的回答是——坚决完成任务。”

“傻瓜。”

伊文摇着头道:“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

“不一样。”

福迪诺走进一些,大概是快抵达2营C连阵地,他特意压低嗓音:“哈里并非是因为你而死,他只是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活着对他而言,比死亡还要煎熬。”

忠犬希望伊文不要因此有什么心理负担,却并不知道哈里是第一个看穿G小组本质的老兵。

从最开始就知道小组存在的意义,刚好契合他自身的愿望——不是品味更多的雪茄,而是让自己死在战场上......如果是有意义的死亡,他将会获得巨大的满足。

与彼得他们汇合以后得知了最新的进展情况。

对于查兰诺卡发起的总攻相当顺利,日军在猛烈的炮火之下毫无反抗能力,布置在塔波乔山的日军大炮并没有继续轰击被美军夺下的桥头堡。

1营在加拉潘地区吃了大亏,收缩防线过后开始打造简易的防御阵地,但听彼得说那边的马润大多出工不出力,弄得相当随意。

夜幕降临前,登陆的美军建立了宽5公里纵深1公里的桥头堡,并将炮团的轻型、中型火炮以及两个独立坦克营送上了塞班岛,其中专门配给G小组的一个105炮兵连最先上岸,已经在如今的大多数营部指挥所在的地区靠南侧的一块阵地上修筑炮兵发射阵地,预计明日就可以投入战斗。

6月15日这一天的登陆战,美军总计伤亡2000余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滩头、岸堤附近被日军各类火炮炸死、炸伤,真正被日军用子弹干掉的美军并不多。

入夜以后少校的命令通过无线电传递而来——G小组回到3营营部,明日将配合陆军27师进攻塞班岛南部的阿斯利特机场。

什么地方需要需要进攻就必定需要精准的炮火支援,谈到精确炮击就无法避免谈到G小组。

说G小组是救火小组并不准确,而是美军的战争惯性。

从珍珠港事件开始,美利坚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战斗先不提,但凡涉及地面战斗,美军都是从始而终的一套战术——有句话叫做越复杂的战术越需要中低层指挥官乃至是士兵具备超高的军事素养,美利坚军方对自己的大兵有着充分的了解,去执行过分复杂的战术,怕不是有去无回,于是就一直单调的执行一套简单粗暴的战术,前中期爆锤尚未学会应对地空海火力网的日军。

所以,下到士兵上到将军对火力的依赖远超军迷的想象......如果这个时候有那么一支小队,敢于接近前线用最快的速度汇报精确坐标,让各类火炮的轰炸效果增加20%、30%,甚至是50%.......请问,本就依赖强大火力的将军们会冷哼一声不屑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进攻方向并不是没有炮火观测员,而是坐标传递效率太慢,从无线电发送至舰船情报室收到然后翻译出来需要4~5分钟,然后传递给枪炮室计算密位又需要1~2分钟,该时间里已经不知道出现多少伤亡。

要说二战时期还有比G小组更快的通讯方式,那肯定是架设一条老长的电话线。

每时每刻都有命令传递过来,不让伊文等人喘口气,后悔组建G小组吗?

其实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按照原先的密语者使用计划,查理与彼得、亚兹与伊文,会分配到连队之中,然后跟着一帮不知道密语者重要性的马润们一起上前线。

密语者会不会死伊文不太清楚,反正没有【新手保护期】的自己,说不准就被一颗流弹干穿了大动脉。

回到3营营部,克罗里少校立刻安排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热食。

要知道现在是登陆日的第一天,夜晚肯定实行灯火管制,连香烟都不能抽,就算有热食也是提供给营级军官,尉级军官都只配吃口粮(陆军除外)。

“刚从舰船上送过来,趁热吃掉,恢复一下体力。”

六个粗胚子立刻狼吞虎咽起来,没有人能在战争里拒绝一顿有菜有肉还热乎乎的食物。

海军就是海军,高贵一等人的一日三餐没吃完的剩餐都足够马润们感恩戴德。

“太踏马好吃了!”

擦拭嘴角的安德森忍不住说道:“比起早上的新西兰牛排好吃不知道多少倍,我严重怀疑海军们把我们当牲口用。”

“没什么好怀疑的,我们不就是能开枪、冲锋、拼命,还不需要多好待遇的牲口吗?”福迪诺打了个饱嗝,懒洋洋的躺在脏兮兮的泥土上,“怕就怕,这一顿并不是少校好心的犒劳,而是踏马的送命饭。”

“我们不是吃过送命饭了吗?”亚兹傻乎乎问道,“我是指军舰上的那一顿。”

安德森冷哼一声:“所以哈里死了。”

提到这个死去的战友,G小组的氛围急转直下,仿佛立刻从惬意的夏威夷海滩变成了西伯利亚,空气都因为极度的寒冷凝固起来。

“看样子大家都很有力气,需要我向少校申请一下,让你们去轮番值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