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心翼翼的探头探脑锁定了炮王可以顺利撤回来的3条道路,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计算着投掷物的落点,确信自己不会失误以后以后从M1通用弹药包里头拿出3枚AN-M8。
必会被发现吗?
贝里琉岛的小鬼子可不弱,否则也不会给美军带来如此巨大的伤亡,像霍尔丹上尉这样的侦查方式最多用着一次,甚至第一次用都有很大的概率中弹。
光靠6人小组提供的火力掩护完全不够,小鬼子钻地堡工事里头完全不害怕,搭配上烟雾弹才能有效降低炮王中弹的概率。
就在伊文紧紧勾住AN-M8拉环的一瞬间,激烈的枪声瞬息而至,那是小鬼子的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光听数量就有4~6挺,密集的子弹如同下雨一般扑打而来。
“哒哒哒......嗵嗵嗵......!”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斯莱奇与伊文,前者大胆的站起身用右肩顶住M1卡宾枪枪托对着山谷地区宣泄火力,后者则按照刚才观测的地点丢出了第一颗烟雾弹。
PS:
新的一个月,求点月票与免费的刀片,然后第二卷写了卷末感言,大家可以回去投票人设图出哪一个人了
24.他去战场抗命(4K)
当第二颗烟雾弹丢出去的时候全员开火,乡巴佬连忙喊了一句:“老大,你快回来,快点!”
“小伙子们不要停止射击——!”
霍尔丹上尉的处境相当凶险,光是在后面看着都觉得他要为自己的大胆行为付出代价——成排成排的子弹击中珊瑚石溅起一堆小小的石头片,撞击在他钢盔上的时候把外面裹着的伪装盔布撕出一道又一道口子,如此凶猛的火力直接将他压制的别说是起身逃跑,都不敢做个抬头动作。
“开火,开火,开火——!”
“把子弹都打出去,掩护老大回来——!”
焦急万分的乡巴佬疯了似的扣动扳机,像是把M1卡宾枪打出了机枪效果。
随着伊文丢出第三枚精准的烟雾弹以及前面两颗起到了绝佳的视野遮挡作用,外加后面的6人都在不停提供火力掩护,打到霍尔丹上尉身旁的子弹数量一下子减少很多——他自身也有察觉敌人的火力在短时间内削弱不少,当机立断以超快的速度起身用弯着腰的姿势先朝着9点钟方向跑了4~5米,然后再折返向南直着身体飞速奔跑。
“哒哒哒——!”
见炮王对撤退路线有提前规划,伊文悬着的心落下来不少。侦查行动必然要面对未知,为此必须保持警惕与清醒的头脑,去一个地方之前不要光听从情报人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截获的消息,必须做出大胆的预判并在观察到地形的第一时间确保至少两条撤退路线。
这是伊文充当尖兵两次所获得的宝贵经验,霍尔丹上尉明显是这方面的老手。
虽然他已经快回到身边,但火力掩护不能停下,否则该翻车还得翻车,战场上的枪炮只讲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以侦查小队6人的视角来看完全是瞎打,因为完全看不见小鬼子躲在什么地方,大白天也见不到枪口火焰。
持续进行火力掩护的目标并非是进行压制,而是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让它们看到更多的开火点,从而让畜牲们的注意力从炮王身上转移。
提供掩护的6人马润以天然珊瑚石作为掩体,冲击而来的子弹中有大部分连威慑都算不上,纯粹是浪费子弹.....只是堡垒里的小鬼子并不知道这支美军小队有多少人、目的是什么,但有一件事对畜牲们而言绝无过错——朝着有开火点的地方扣动扳机,倾泻子弹。
这个时期的日军总体素质相当拉胯,但驻守贝里琉岛的鬼子陆军第14师团不太一样。很多人都知道花园口决堤事件,却不知道在这之前打了一场大型围歼战,史称兰封会战——KMT调集12个师对小鬼子冒然突进的第14师团进行围歼。
当时的情况可谓是一片大好,这个第14师团狂傲焦躁、轻敌怠慢、孤军深入、情报泄露,就连兵力部署与作战计划都被我军拿到手,而我军调集12个师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且拥有地形熟悉的优势,甚至可以说这场围歼战没有败的理由。
但是......总会有人跳出来,比如桂永清这个崽种,手握4个师的兵力甚至还配备了一个营的T-26坦克,上头都不要求他们向东进攻只是守住兰封都特码的做不到。
搞笑的是驻守兰封的4个师中的坦克部队曾经带着步兵发起过进攻战,大概向前突进了200米的时候步兵还跟着,到了600米的时候回头一看别说是协同的步兵连人影都看不见了。
本来就是T-26这样缺乏阵地突破能力的坦克,数量还少的可怜没有步兵协同太容易被小鬼子步兵摧毁,所以刚开始坦克部队的指挥官觉得是自己走的太快步兵没跟上,然后等了好久以后依旧没看见协同的步兵,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占据了一部分日军阵地。
后来总算明白身旁协同的步兵润的特别早,坦克又无法实际占领阵地只能艰难折返回来,然后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军见到撤回来的T-26坦克,阵地上立刻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我军败了’开始溃逃,逐渐演变成全线溃败,日军相当于没怎么用力就拿下了兰封破开了网兜兜底,兵峰直至开封、郑州。
光头听到这个消息急的要死,倒是有安排部队紧急过来救场,但时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挽回的可能性。
过了十多天因为各中央军长官的相继跑路导致原先的会战计划成了一堆废纸,甚至演变成主力部队有被日军合围的危险,眼看要被第14师团的中心开花战术搞成,光头下令炸开花园口,导致黄河大水的泛滥,对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无数老百姓死于洪灾,数千万亩田地被毁,酿成了一场惨剧。
总的来说兰封会战里头西边打的非常窝囊,但东边打的非常漂亮,这一仗让第14师团与一个乙种师团伤亡惨重,直到被改编成海洋师团以前都在关东军序列里修整。
兵力从最初的两万八千人缩减至连带隶属海军的部队才一万人出头,但好歹也是常备的十七个甲种师团之一,徐州会战中伤亡惨重骨架还在,尤其是调入关东军序列后直至进入太平洋的帕劳群岛前没参加过大型会战,军队内的老兵非常多。
步枪手的射击精度很高,而且以此为基础培养了大量狙击手,非常多有作战经验的机枪手布置在阴狠毒辣的地区,不论是99轻机枪射手还是92重机枪射手,都能在200米的距离面对移动靶做到50%的命中率,固定靶更是抵达90%的命中率。
光听枪声就能知道,7人小组所在的位置距离日军各种工事不超过180米,如果没有烟雾弹提供掩护,霍尔丹上尉那般深入很难成功回到乡巴佬身边。
“撤退,撤退——!”
总算有惊无险回来以后,炮王立刻大喊。
“老大你先撤!”乡巴佬抬起卡宾枪一通乱射,“其余人火力掩护十秒钟,斯莱奇、莱顿,十秒之后掩护我与伊文!”
“明白!”
相较于斯莱奇用的M1卡宾枪,莱顿用的就是美军中非常出名的制式步枪M1加兰德,交火不算多么激烈的还特别接近的情况下伊文能很清晰的听见那道‘叮’的声音。
等炮王彻底离开以后,乡巴佬与伊文刚想动身一发炮弹砸了过来。
“歘——砰——!”
毕竟是甲种师团有着一定数量的老底子,反应速度比其他师团快很多,看到有烟雾弹掩护阻挡机枪射界后就招呼掷弹筒进行火力覆盖。
好在头几轮的炮击精度会非常差,弹着点歪的一塌糊涂。但要是在这里拖延一会儿还不走,经过校准的掷弹筒炮手可就真的能把50毫米高爆弹直接砸马润脑袋上。
“撤!快撤!”
还没等伊文大喊一嗓子改变作战方案,乡巴佬就先他一步下达命令。
“不要提供任何掩护,所有人迅速撤退——!”
靠谱,绝对的靠谱!
作战计划要随时根据战场形势来改变、修正,就算教科书上写了这句话、就算军校教官也强调过这种事,但真正能做到的科班军官并不多。
往往是埃迪中尉这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才能做到这种随机应变,短暂的时间里抉择出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撤撤撤!”
三十多秒后7人小组顺利撤退无一伤亡,过程中有两次非常惊险,还是来自日军掷弹筒打出来的50毫米高爆弹,距离伊文等人最接近的一颗也就3米多,幸亏有珊瑚石抵挡才没让冲击波与破片造成伤亡。
交火时间只有一分多钟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凶险,即使这样霍尔丹上尉的神色没有过多的改变,倒是另外6个人抵达安全区域以后大松了一口气。
对于这种枪林弹雨早就习惯的伊文主要是因为眼前这个不把自己当连长看待的家伙。
“老大过来了!”
“别开枪,我们回来了!”
回去的时候也没忘记喊那么几嗓子,防止K连的马润因为听到枪声过于紧张而走火误伤自己人。
“通讯兵,给我接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