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2 / 2)

最终结果不如意,那也只能说丹尼尔很倒霉。

这个不怎么重视PTSD的时代中的士兵,太多太多像他这样的例子。

不开玩笑地说二十一世纪的人不能说不重视,却也没那么重视。

为什么同样是HBO出品的两部战争题材的迷你剧,主要编剧都是汤姆·汉克斯,场景、道具、历史还原度大差不差的情况下《兄弟连》比《太平洋战争》更加得到热衷呢?

都是在讲英雄们的故事,前者深挖了人性却没有把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展现出来,那是后者通篇都在描写的东西——战争对英雄们造成了怎样难以挽救的精神创伤,哪怕对于马润们而言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观众们喜欢看的是——就算主要角色们中弹倒下、鲜血淋漓,呈现在眼帘里的不是痛苦呻丨吟、大喊大叫、挑战视觉神经的血腥场景,而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英勇与悲壮。

“长官。”

“格兰特,我在。”

伊文拍着他的肩膀回答道。

哭了一晚上的格兰特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看上去没有完全走出去却也没有始终沉浸在丹尼尔之死的悲伤中。

“他是我的朋友,用心去交的朋友。”格兰特揉着眼角道,“交谈过后,我才发现他与我住在一个州一个县里头,就在隔壁的市,开车只需要二三十分钟。”

“我们还约好了等战争结束以后一起去海滩,一起用勋章泡妞,约定好了就算结婚生子也要常常往来......向我们的孩子炫耀——当年的父亲究竟有多么英勇,子弹与炮弹就像有了眼睛似的故意避开我们。”

但这一切都消失了。

“我知道那是没办法的办法。”

“这不怪你,格兰特。”

伊文发现这家伙把罪责归咎在自己身上,因为被安排在了丹尼尔身旁。他自己也希望通过努力帮助丹尼尔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彻底解决缠绕在心头上的创伤。

格兰特很骄傲、很自负,毕竟在穿过机场的行动里展现出了自己傲人的天赋,或许开枪杀敌这种事他做起来不怎么顺手,但救人这一块哪怕是带着他一起行动的伊文都赞不绝口。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无所不能’的思维——丹尼尔的问题?不就是沟通吗?我在滩头、机场与那么多伤员沟通,轻而易举的就能安抚他们的精神、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其彻底放松下来。搞定一个丹尼尔,不费吹灰之力!

只不过,那无法解决甚至爆发出来的症状狠狠给了他一巴掌,将他的自尊心打落在地不停的摩擦最终变成一堆齑粉。

或许有人觉得格兰特咋就那般沉不住气,完全没有半点成熟的模样——别忘了,这家伙今年才17岁。伊文这个年纪的时候正当处在高光时刻,作为全省同龄人的模范代表,比格兰特骄狂多了,常常装逼装的不正眼看人。

对,没错,过去的伊文还真能算得上许多都市网文里的反派公子哥,家境相当富裕,要学习成绩有学习成绩、要运动水平有运动水平、要颜值有颜值、要身材有身材,甚至还能严于律己每学期一个三好学生每年拿奖学金。

世界上要是有十七八岁年纪的少年沉稳的如三四十岁,那必然是经历了很多令人心疼的悲苦与惨痛。

至于为什么进入马润部队的新兵大多都十七岁?

因为陆军与海军也需要志愿兵,卡主了18~35岁的志愿参军青年。意思就是这个年龄段的适龄志愿者必须优先供给陆军/海军,然后海军陆战队就想了个办法招募17岁亦或者36岁及以上志愿参军者。

“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伊文劝慰道,“尽力,尽全力,没有辜负即可。”

“嗯。”

踏上战场的十七岁少年郎必定会经历比一般人更加痛苦的成长过程,虽然相当容易直接残废,但抗住以后产生的蜕变一定非常惊人。

上午7点39分,天空乌云密布,气温直线下降。

再也没有前几日那样像是能把人蒸成肉干的恶劣天气,马润们感到一阵舒适,就是五分后落下的雨水让人不由的讨厌起来。

急急忙忙披上了雨衣,抽着烟等待着霍尔丹上尉的归来。

8点15分一辆谢尔曼坦克出现在视野内,远远看去能见到炮王站在坦克的发动机上朝着K连的兄弟们挥手。

伊文知道霍尔丹上尉成功了至少一半。

他能回来代表着没有因为战场抗命而被军法从事。

至于另一半......有没有可能改变作战计划,若是往好处想——毕竟以侦查行动所目睹到的地形来判断,坦克这种铁疙瘩不可能进得去,主炮虽然很给力却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火力支援,陆战5团3营的营长并不会无缘无故给K连一辆谢尔曼坦克,除非进攻路线有所改变。

当然,也可能是炮王非得要过来的一辆,反正坦克有的是,拉过来一辆提振部下们的士气总是血赚——美军就是有这种可以把坦克拉过来只为了提振步兵士气的资本,毕竟珍珠港事件过后一直到二战结束,美利坚有八万多辆坦克,再加上信奉‘麦克奈尔’强调的坦克作战理论,导致后世军迷经常戏称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的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中型坦克、轻型坦克加起来的总数量几乎相当于德军的装甲师。

霍尔丹上尉刚回来就被告知昨夜发生的事情,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来到乡巴佬身旁,轻声安慰道:“你做的非常对,丹尼尔很可惜,但那时候别无选择。”

清晨的时候斯莱奇、衰人、军士长老枪、福克纳中尉,很多很多人都来劝慰,却没起到什么决定性的效果,乡巴佬难以走过心里这道坎,但炮王一回来几句话一劝效果拔群。

毕竟,那是埃迪中尉憧憬的人。

打起精神的乡巴佬站起来说道:

“长官,很高兴能见到您回来。”

“谢谢。”

霍尔丹上尉拍了拍埃迪中尉的肩膀,走过谢尔曼坦克以后大喊:“K连,准备出发——!”

当伊文了解到具体情况以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3营营部命令K连更改原先从东南角进攻Umurbrogol山的计划,霍尔丹上尉将全权负责接下来的一切作战行动——从侧翼寻找日军防线的漏洞,务必抓住任何机会打开突破口让己方能在这座刺猬一样的珊瑚石山里占领的制高点,而后迅速上报并守住制高点等待更多的援军抵达。

提供一辆坦克是为了让K连在寻找小鬼子防线漏洞的时候提供关键性的火力,乃至要是在路途中碰到小鬼子大股部队时能有迅速反击的力量,毕竟K连失去了两个重机枪班。

“我需要志愿者,充当尖兵。”

恢复精神的乡巴佬在步兵人群里大喊。

才过去两秒钟就齐刷刷站出来十几个人,其中包括了K连的军士长老枪。

“算我一个。”

伊文走了上去,并用眼神暗示乡巴佬,心领神会的埃迪中尉点了点头。

大约在一分钟后挑出了由军士长老枪带队的一支总计5个人的小组,剩余的人分别是3排步枪手二等兵比尔·莱顿、迫击炮1班班长柏金下士、连部所属通讯兵克罗夫·拉塞尔、连部所属医护兵英斯伍德·伊文中士,将走在大部队前防止整个连队遭受日军的伏击。

本来霍尔丹上尉又犯病,想着自己亲自带队,幸亏伊文与乡巴佬提前沟通过,后者死死的按住这家伙不让其离队,但对于伊文去当尖兵这件事炮王完全不同意。

“你明白英斯伍德的重要性吗!?”

将乡巴佬带到一边去以后,霍尔丹上尉疾言厉色道,“世界上哪有医护兵干这种事情,K连失去他将遭到无法想象的士气打击!”

“长官,我很清楚这件事,却也很明白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了。”乡巴佬一点也不认怂道,“能否熟悉地形对于救治伤员太重要了。”

倒不是炮王不认同副手的说法,而是改变之后的作战计划不一样。

“我只跟你一个人说。”

霍尔丹上尉凑近一些,压低嗓音道:“这条命令,我不会坚决执行,哪怕找到了小鬼子在这座山里的防御漏洞。”

PS:

今天终于上了一个BOSS推,苦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