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1 / 2)

足足4天的准备时间里陆战1团、陆战7团都在配合陆战5团只驻守Umurbrogol山先有阵地绝不发动任何一次主动进攻,就算日军发动反攻也只呼叫空中支援而不呼叫任何炮火支援,囤积了大约5个基数的炮弹。

9月28当天早上5点开始至7点,两个小时内陆战11团将囤积下来的5个基数炮弹中的3个基数全部倾泻在了这个只有0.9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

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布置在机场防线附近的日军就算挖掘了自以为牢靠的工事与各类地堡也成为了一个笑话——如果躲进岛屿北部的山区,挖空整座山还真的能挡住,可惜岛屿的鬼子指挥官没这么干。

机场附近的日军就逃出来二十多个人,非常多的小鬼子并非死于炮弹破片,而是被饱和式火力之下的冲击波活活震死。

感受到美军强大火力以及没有按照自己预先设想的那样走提道进攻,而是选择再一次抢滩登陆的时候上平中尉就知道全完了,只不过这家伙没有忘记中川大佐的命令,当美军的迫击炮将炮弹砸过来并有好几颗砸在射击口位置以后,上平中尉立刻下令不让如今唯一能指挥的一个99式轻机枪小组停止射击。

显而易见是想等美军的步兵出现以后突然开火,杀马润们一个措手不及。

‘快出现、出现在我面前,让你们知道什么才是大和男人的精神!’

当脚步声传来的那一刻,上平中尉大喜过望,就在他的笑容绽放的那一刻浓烈的火焰冲击而来。

“轰隆——!”

迎接地堡里上平中尉的并不是他所想的一个个出现的美军步兵,而是一团足以折磨他们一分多钟的剧烈火焰。

仅仅一个眨眼的时间里地堡内的一名中尉一个军曹一个士兵就变成了活人,剧烈的灼烧感让他们疯了一样喊叫,哭爹喊娘似的跑出地堡。

“啊啊啊啊啊啊啊!”

惨叫着的上平中尉根本没料到进攻的陆战5团3营K连中有一个已经与日军打了很多场血战的轮回者,并参加了对进攻方案精修的讨论里头。

“好烫、好烫、好烫!!!”

“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啊啊啊啊!”

随着几道枪响声,准备告诉美军什么是恶毒的三个小鬼子就被送进了厕所,直至死亡他们的尸体也在不停的燃烧。

【以协助者的身份干掉日军中尉*1、日军军曹*1、日军士兵*1,避免了K连可能出现的伤亡】

【注:该奖励与击杀奖励不同,会在第二次主任务结算之时给予相关奖励】

伊文并非为了这种奖励而去主动找到炮王,单纯就是为了减少无意义的伤亡率。

僵持行动真的变成如字面意思,但不能无视指挥部的严苛命令——炮王必须待在指挥的位置上,他作为K连的脊梁不能倒下,如果部队数量越来越少,那他必然会重归上次的老路,唯有打出胜仗要来更多的火力支援,才能让他安安心心在队伍中间进行指挥与统筹。

“英斯伍德,你是对的,完全正确的。”

当2排传来消息的时候,霍尔丹上尉说道:“他们远会比我们想象的要恶毒。”

“是的,长官。”

当伊文走进那个地堡以后稍稍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个岛上的日军没有打通连接各个堡垒的坑道。

不会出现几分钟前才拔掉这个堡垒,几分钟后又有日军通过地下坑道跑进来重新架起机枪一通乱扫。

“走吧,我们前进。”

“Aye aye,sir!”

或许这套短兵相接的战术放在Umurbrogol山这样有大量坑道连接洞穴的地方不怎么管用,却足以在Ngesebus岛上大放异彩。

井然有序的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整个连队永远保持着耐心,完全没有一丁点着急的样子,偏偏这样的情况下推进速度还很快。

截止下午4点,由霍尔丹上尉带领的K连不仅没出现一个伤亡,还摧毁了日军在岛屿北面的12个堡垒,总共干掉48人俘虏5人,取得了震惊陆战5团团部的战绩。

【以协助者的身份干掉日军少尉*1、曹长*2、军曹*3、伍长*5、士兵*37】

【以协助者的身份俘虏日军士兵*5】

K连再一次得到了嘉奖令,并提出了要给霍尔丹上尉申请一枚海军十字勋章,当天晚上就把该连的战果与事迹传遍整个登岛美军。

马润们的士气陡然上了一大截,因为K连的战绩证明了指挥部手把手教的方法能发挥效果,而不是只会徒增伤亡。

34.比小鬼子更阴狠、更恶毒才行

他们并不知道伊文、霍尔丹上尉、乡巴佬中尉三个人在其基础上经过了多少次微调,其中的复杂程度并非一般连队所能复制,光是喷火小组与巴祖卡小组就有4个,对于每个发现的火力点展开的爆破都得进行三次以上,不把工事直接炸成废墟不算结束。

能够进行这样操作的基础之一就是保证通讯不出什么问题,而且仅用来排对排、排对连、连对排、排对尖兵之间的联系,像以往一样每个步兵连就一部电台,完全无法支撑起这么极端的战术。

即使这样还很欠缺,必须小鬼子配合一点,就像驻守Ngesebus岛的日军——因为愚蠢的将主力布置在机场附近遭到3个基数的炮弹洗地,幸存者寥寥无几且指挥系统崩坏,最终演变成兵力稀少的同时还各自为战,光是见到K连的尖兵就耐不住性子开火,将自己暴露在了美军的眼皮子底下。

反观陆战1团的遭遇就能知道,呆在Umurbrogol山的小鬼子可一点也不管美军的尖兵,耐心十足等到后面的大批美军出现才开火——火力压制?压制个屁,一颗子弹干掉一个美军才最为重要。

他们不仅放弃了从前的万岁冲锋战术,还放弃了从前一用一个准的机枪火力压制、掷弹筒进行杀伤的战术,没有钻地弹的时代里这套全新的防御战术对进攻方而言就是无穷无尽的折磨。

所以,想要赢过日军,最基础的就是比它们更加恶毒、更加的阴狠。

随着三座岛屿被彻底肃清,K连开始按照原先计划由北向南与陆军步兵321团协同进攻Amiangal山。

因为出色的表现,陆战5团团长同意霍尔丹上尉的请求,将之前仅仅提供给K连进行短暂支援的3个喷火小队、3个巴祖卡小队、2个迫击炮班通通留下,并继续增派了2个81毫米迫击炮班、2个预备的喷火小队与巴祖卡小组,以及额外的5个电台小组、1个担架兵班、1个医疗班、2个工兵班、1个弹药保障班。

同时还有轻伤归队的一部分原先就隶属K连的士兵,截止10月1日对Amiangal山展开进攻前,K连的总兵力已经超过200人。

除此之外,霍尔丹上尉还要求整个陆战营的其他步兵连不以进攻为主要目的,所有后勤人员优先保障K连的弹药补给、食物补给。

听炮王说昨天晚上去营部,要这要那差点没被黑着脸的中校直接踹飞,毕竟让3营上下所有人,甚至要牵扯团部的后勤人员来给一个步兵连提供一切保障。

别说是美利坚军事历史上,就算是全世界军事历史都非常罕见。

营长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毕竟陆战一师至今为止就这个K连打了胜仗,在Ngesebus岛北部较为复杂的山区暴揍了躲在掩体里的日军,而此前的时间里下面各个连队都被日军暴揍,同样叫做K连隶属陆战1团的马润们从血鼻岭撤下来的时候还剩下6个人。

缺水、缺粮、缺弹药,凭借着悍不畏死的精神牢牢守住了阵地,肯定能算一个胜仗,却充满了令人不甘的悲壮,哪像陆战5团3营的K连以无伤亡的情况下干掉51人、俘虏5人来的振奋人心。

伊文的这套办法只能美军用,目前只能对付Ngesebus岛北部山区的残余日军,而且只能霍尔丹上尉是负责人,换一个不听下面士官意见的上尉屁用没有。

面对Amiangal山,同样的一套方法并不管用,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但这一切都必须由一个悍不畏死擅长短兵相接的指挥官带着一群视死如归的人进行。

一边打一边微调,这就是伊文给出的答卷。

其中至关重要的是4个部分——第一、深入危险地区能够随机应变果断作出抉择的指挥官;第二、一批军事素养优秀、反应速度极快、身法灵敏的尖兵;第三、敢于接到命令以后迅速前往指定区域的喷火兵/工兵;第四能够一边躲避敌人子弹/炮弹一边保持与各个协同部队联系的通讯兵。

在这个基础上还得来一个重中之重,必须做到全员心理素质过硬且视死如归,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发起协同进攻以后大家都能活下来——唯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剿灭躲在牢固掩体里的鬼子。

出发前,伊文望着眼前的压根就不能称之为山的地区,对着身旁的霍尔丹上尉说道:“虽然我们无法将这里当做Umurbrogol山,但能在这里对我们定制的方案进行一种尝试,如果证明有效果, 那么我们就能去直面将陆战1团打残的五姐妹山。”

比起进攻Ngesebus岛的时候多出来的5个电台小组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医护兵班与一个担架兵班以后,伊文从这项职务中解放出来果断承担起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危险程度相当之高——他与尖兵的前后距离不会超过35米,意味着必然会走到敌人眼皮子底下承受着随时被击毙的巨大风险,再不济也是被子弹压制在一块狭小区域无法动弹.....偏偏这时候还不能躲着,得想办法观察战场情况,找到哪个地区正在开火、哪个地区火力密度大,在这基础上会不会有暗藏着的地堡等着爆破小组出现?最后还得亲自交代攻坚火力组如何打、怎么打、打什么地方。

该任务原先是由军士长老枪承担,伊文抢过来不是不放心这个打过一战的老兵所具备的各项素质,而是该方案完全由伊文提出来,哪有自己提出来的东西不自己亲自上的道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