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1 / 2)

至于怎么处理多普勒......至少是目前,他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虽说今夜要去一趟萨维尼小镇,但能不能逮到他还得另说。

好在伊文手里的家伙事变多了,有一门迫击炮。这玩意能很大程度上增强作战的底气,不论是敲德军前沿临时指挥所亦或者是对付机枪火力点。

如果......多普勒这次逃回去没有遭到惩罚依旧出现在战场上,伊文有自信让他彻底死在这异国他乡里头!

......

......

“黄爷,跟我去一趟仓库吧?”

“行啊。”

检视装备的同时听听黄九收集到有关空降兵的情报。

刚进入仓库黄九就被眼前排列整齐的武器所吸引,眼睛完全挪不开,真的......伊文很熟悉这种眼神,用粗鄙一点的话叫做“土包子进城被吓傻了”。

多普勒送过来的大礼都在这里,整整两个德军步兵班的武器装备无一损坏。

步枪是G98,早期德国军队的制式步枪,放现在虽然已经过时不如现役制式步枪98K,但其设计相当优秀......马润所喜欢的春田步枪也是仿制的它。

机枪是MG26,德军二三线部队标配的机枪,广泛活跃在华夏战场上,不开玩笑的说很多华夏人知道捷克斯洛伐克就是通过ZB26。

弹药方面,德军在遭到伏击后的反击没那么激烈,消耗量不超过二十分之一,伊文让人把子弹带里头的子弹全部收集起来存放箱子里头,等有作战行动的时候再统一配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制式的装备,比如钢盔、子弹带、弹药带、行囊、携行具、水壶、防毒面具、工兵锹、手榴弹等,要是只有十几只枪、两挺机枪、几箱子弹,堆在仓库里也就占据角落而已,不至于给黄九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力。

至于本该在这里躺着的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缴获的第一时间伊文就让克莱尔带走了。

他是整个队伍里唯一一名炮兵,必须得让他上手熟悉,否则这门迫击炮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不过,颇为尴尬的是哪怕克莱尔经过了两年多的训练,会熟练的运用M2 60毫米迫击炮,面对这门迫击炮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克莱尔可是一名有天赋的炮兵,伊文上个轮回学习过如何操控巴祖卡,虽然最多50%的熟练度,但也是能教导这家伙如何操控单兵反装甲、反火力点的利器,听本人说再给他两天的时间就能彻底掌握如何使用巴祖卡。

然而却在面对德国佬的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的时候差点被逼疯。

迫击炮是他的老本行,美利坚对于技术兵种又特别重视,培养起来不惜血本,自然而然造成了德国佬的这门轻型迫击炮在克莱尔眼里到处都是槽点,到处都是缺点。

下午回来的没多久,克莱尔捯饬这门炮小一阵子后见人就痛骂这门迫击炮。

“老子这辈子就没见过将整个炮管与其结构装在底座上的迫击炮,德国的设计师是答辩吃多了吗?!”

按照克莱尔的说法,这种设计理念有很大的问题。

两脚架的作用不止是与底座一同固定迫击炮,还起到了调节射程的功效,设计在两脚架上会让炮手调节起来顺手又快速,然而德国佬的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调节射程的东西是一个旋转套,并不是说你握住把手像是启动拖拉机一样手摇,而是死死握住旋转套翻动手腕、松开手掌调整手腕继续握住旋转套翻动手腕,反复循环直至调整好射程。

克莱尔动手去旋转的时候整张脸都写着‘生无可恋’,估计心里没少问候设计师的祖宗十八代。

调节速度大概是两脚架的三分之一左右,要知道对于一门轻型迫击炮而言这是相当致命的事情,非常影响射速与火力支援......战场上瞬息万变,等你调到了位置,前面的步兵都快被敌人的机枪扫光了。

如果只是调节射程麻烦,克莱尔觉得还能靠不停的训练与大力出奇迹来解决,另外一个缺陷差点让他放弃挣扎。

当时就找到伊文。

“要不我们把这门迫击炮丢黑市上卖了,想想办法换一门苏联人或是英国人的迫击炮?”

伊文不假思索的拒绝,倒不是不想接触黑市,仅仅是很有自知之明,“你都觉得这炮不行,那黑市里的商人不比你精明多了?苏联或是英国的迫击炮必然会比它昂贵,而且踏马的是卖方市场,老弟你瞧瞧我们有这个资本换吗?”

至于究竟是怎样的缺点让克莱尔自暴自弃?

来源于这门迫击炮对于作战环境的要求——不管是用两脚架的迫击炮亦或者是德国佬在41年就宣布停产的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开炮的时候需要找平,否则会出现相当多的麻烦。

两脚架支撑炮管的优势就在于不论是什么环境、什么地形,你只要挖掘一小块土,然后把底座往土里一插,两脚架打开以后继续往土里一插,稍稍微调就能保证处于同一水平面,无需担心未能找平以后所带来的各种麻烦。

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却需要整个底座与地面形成贴合,虽然可以通过平衡机构来在稍稍不平的地面进行调整,但遇到复杂且不平整的地面,不管怎么折腾平衡机构都没什么卵用。

导致交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你发了疯的想把炮弹打在敌人机枪火力点上,但需要时间来找平,周围的地势实在崎岖的让你头大,不得已只能将就着提供火力支援,然后试射的炮弹全砸在了自己人脑袋上。

伊文倒是知道这门炮除了克莱尔吐槽的毛病还有其他缺陷,那就是射程太近,理论上是50~520米,实际上能打超过300米就已经烧高香,联动上一个缺陷以后会发生相当可怕的事情——必须挑选相对平整的地形很容易让炮手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300米这个距离对于一名老练的步枪手而言,做不到百发百中也能做到10发中5发,更别提要打就是一梭子过来的机枪。

同样是轻型迫击炮,美制M2 60毫米迫击炮的射程超过1公里,论连级火力支援,这个时代真的没有能与之同台竞技的轻型迫击炮......这门炮的设计过于优秀,到达了独领风骚的地步。

导致,像克莱尔这样的炮手,看别家的轻型迫击炮除了缺点就是缺点。

好在他也知道现在的条件非常艰苦,正努力去适应这门迫击炮。

缴获的这门GrW36型50毫米迫击炮有一个完整基数的弹药,总计4个弹药箱40发炮弹。

外#$群/5~1=7>8{=8}0|7{#6~{1/*

实战中的德军三人迫击炮小组,一炮手会携带自卫武器与望远镜、战术地图,二炮手携带炮身与2箱炮弹,弹药手携带底座与2箱炮弹。

箱子有把手可以拎着,外形与德军的弹药箱差不多,非常方便携带,14公斤的重量其实也没后世网络上传的那么夸张,至少善用M2 60毫米迫击炮的克莱尔觉得重量尚可,就是过于复杂的设计导致体积膨胀携带起来没那么便利。

“对比我们作战部队的人数,武器数量其实有些超出了。”

当黄九扫视完整个仓库以后说道,“我们还很缺乏保养工具,最多拿干净的抹布擦拭一下,放在仓库里还得我们后勤组的人定时拿出来擦拭,平白增添工作量。”

意思就是要扩大作战部队的兵力,伊文并不否定这个提议,但问题是现在的游击队总人数没那么多,算下来不足百人,其中近半数都是作战士兵。

后勤的人手本就相当吃紧,再挑人进入作战部队,伊文觉得何止是忙不过来......会直接崩溃!

“黄爷,不能这么着急——!”

伊文知道眼前的老头子很有能耐,让他招呼招呼就能拉进队伍少说一百多人,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大爷,不愿意干活也不愿意劳动,甚至训练都不一定愿意参加......简单来说只想着拿把枪找德国人算账,就算知道每一场仗都需要无数的事前准备,也懒得去动手,只想吃现成的顺风仗。

“扩军的事情先缓一缓,但后勤组可以一直扩编,反正您手里有的是粮食,谁干活就给谁饭吃。”

“老头子我早就在招人了。”黄九回答道,“但你也知道,附近的青壮力大多心高气傲......算了,提起来也是一肚子火,反正你决定一切,我们累一点也就累一点。”

伊文很能理解老爷子。

在这个地区反抗德国佬的大部分法国人跟博塔没什么区别,而且投机分子相当多,以前德国称霸他们就倒向德国佬混口饭吃,现在盟军登陆诺曼底见德国大势已去立刻转投反抗组织。

打仗不往前冲,吃饭拿赏钱总是第一个。

伊文不需要这种人进入部队。

黄九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架不住他的性子着急,特别想把很多事情一步到位,然后见到一帮子过来的法国人听到规矩以后骂骂咧咧离开,那叫一个生气。

感觉到老爷子想好好帮自己一把,却又遇到非常多的麻烦与困难有苦说不出,伊文立刻意识到自己作为当家人的经验非常不足,需要好好的积攒一下——之前的4个轮回哪里需要他来思考后勤保障体系,就算没有霍尔丹上尉这样的长官盯着,美军的体系也不需要他过多的操心,伸手去要就行。

如今面对的状况与前4个轮回截然不同,伊文没有好好的去规划后勤方面的事情,也没有去思考其中的难处......把一切甩给眼前这位老汉,太过于不负责任。

别的不说,至少......至少要帮黄九想想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大手一挥——我不管,我就要,你得给我搞定。

比如武器养护这一块,伊文立刻就找到了方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