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组的人没办法上场,经验不足、训练更不足,让他们去执行这样的任务失败的概率太高。
伊文可以直接管理的尖兵组中的巴德会德语,罗纳德这个比小学文化不用指望。
也就是说到时候假扮德军步兵班以后,队伍里唯一会说德语的只有巴德,算是增加了不少麻烦与风险,但总比其他办法靠谱多了。
“黄爷,你那边会德语的就不必来了。”
伊文一边叹气一边在心里想着要是自己能用积分兑换精通语言的技能就好了。
“我感觉可以让他们试一试。”黄九回答道,“这三个家伙很想进入战斗部队,昨天与今天的劳动特别卖力,结束以后还有体能参加训练,我觉得是一群相当不错的战士。”
“不能操之过急。”伊文摆了摆手道,“唉......看样子,我得想办法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把德语学上个七七八八。”
听到这句话,安德烈、伊戈尔、霍斯顿,乃至是黄九都没忍住笑出声来。
因为他们觉得伊文这就是在吹牛皮、开玩笑。
两天的时间,也就是48小时学会德语?您这笑话编的不错,够我们散会以后好好品味。
德语难学吗?
难,也不难。
首先得看你有没有英语基础,因为大约有 40% 的德语词都和英语非常像,比较麻烦的地方在语法......但并不怎么关键,因为非常多的德国人自己也常常用错。
日常交流里,错也就错了,能听懂就行。
至于发音上的问题,其实德语的发音与华夏近代创造的拼音的发音非常相似,只要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没那么困难。
况且,伊文这也只是一个借口。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伪装Ⅳ】,伊文记得很清楚,该技能的主动效果并没有写持续多少时间,而是持续至【暴露】为止......什么才叫做暴露呢?伊文觉得其定义应该相当广泛。
如果没有推测错的话,只要把知道你并非自己人的敌人全部杀光,那就不算是暴露。
“怎么......你们不相信吗?”伊文不急不慢地问道。
“相信,当然相信。”
黄九嘴上这么说,但笑意是掩盖不住,两个苏联人外加一个法国人也在努力憋着笑容。
有一说一,虽然服从伊文领导人的地位,并完全服从他的指挥,但在德军战俘营里头摸爬滚打的苏联人其实在今天之前没有彻底服气,毕竟伊文带着啸鹰所打出来的战绩,他们认为有相同武器装备与人员自己也能带队打出一样的战果。
但今天听完伊文的谋划以后,苏联人彻底服气......那绝非是一般人所能做出来的筹划,完美拿捏住了人性,将敌人指挥官的心思算计的死死,哪怕本人说是碰巧,但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巧合吗?
简单来说,苏联人觉得这次的军事行动来自于伊文走一步算三步的未雨绸缪,而并非是偶然。
安德烈与伊戈尔觉得换做是自己,绝对无法创造出这样对己方有利的局面。
不过......伊文少尉再怎么绸缪未雨,两天之内把德语学个七七八八,那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行吧,那我就给你们好好上一课。”伊文微微叹了口气,“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天才!”
肯定无法与黄庆比划,毕竟这家伙是个正儿八经的天才,伊文说白了就是一个挂哥。
从出生起所携带的基因里就没有天才的成分,以前依赖的努力型基因也在上个轮回结束以后被各种挂逼技能取代。
当然,不代表这份基因没什么用,战斗技巧上伊文全都是挂,但指挥作战方面欠缺很多,除非能抽出相关的外挂,但伊文觉得不大可能有这种挂。
总之,目前的他还很欠缺大把大把的实战指挥经验,主要是前4个轮回的作战区域限定了、所属部队限定了。
开阔地、平原、山谷、水田、沼泽、城市......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战争。
经过4个轮回以后,伊文看上去已经很擅长山地作战,实际上仅仅抵达【皮毛】级别。
他仅在山地防御作战上有信心。
因为进入这次轮回以后被狠狠的教训了一下,当伊文没有美军那种优势火力,到了白天就能让飞机过来狂轰滥炸的时候,防御上的细节其实差了不少,进攻方面更是难以规划出一套最大程度降低己方伤亡的作战方案。
不过,伊文对自己充满信心——每一次的实战都会给他带来良多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与努力总会一步步成长起来。
“好了,没有别的要说的了,到此散会吧。”伊文整理一下着装后说道,“时间紧迫,我得立刻找到巴德学习德语。”
众人看他的神态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样子,不免怀疑起来——娘的,他莫不是来真的!?
“不信,我不信!”
“我家的兔崽子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两天就想学会!?”
“我也觉得不可能。”
“过两天就知道了,我们先把自己的该做的事情做了。”整个会议里一直没开口说话的霍斯顿说道。
“嗯,我也得去训练士兵了。”
......
......
1944年6月9日,D-day后的第3天,科唐坦半岛南部地区开始流传着一句让许多反抗侵略者热血沸腾的话语。
“我们去城镇里喝酒吃肉,想过来分一口汤的尽早。”
如果说出这句话的不是那个能够在悄无声息之间进入萨维尼小镇,并将背叛祖国的波利倒挂在教堂大门上的组织,反抗侵略者们肯定会嘲笑他们不自量力。
然而,那些家伙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有能耐在德军眼皮子底下惩戒叛徒,那自然而然有能力进攻一个德军步兵营驻扎的小镇。
就是没多少人知道改头换面的游击队到底有多少兵力,又有多少条枪,哪怕是曾经隶属,却因为一些无法接受的规矩从那片沼泽离开的法国人。
走之前他们记得很清楚,整个大本营里头估计还不足百人的规模,这种兵力怎么会在两三天之内具备攻打一个小镇的实力?
只可惜“教堂们事件”让这帮家伙无法断定流传着的消息是真是假。
小到只有几个人、大到几十个人规模的反抗组织相互接头、相互交流,希望得知有关那支游击队的真实面貌,以此来断定邀约他们一起进攻萨维尼小镇的消息,是否属实。
“听说那里的规矩特别复杂?”
“是啊,我也去问过,但完全受不了那些规矩。”
“什么规矩,说来听听?”
“还能是什么?他们会把人分成不一样的‘等级’,你像盟军的伞兵肯定会进入作战部队,像我们这种只能进入后勤组卖苦力,否则不会提供食物。”
“什么意思?”
“好歹,我也朝德国人开了几枪,有那么点胆量,偏偏在里面只配给作战部队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要说干这些事情有进入作战部队的机会也就罢了,偏偏没那么容易......你想要端枪去打仗,不仅得把那些脏活累活干了,同时还得参与训练,然后只有表现出色的人才能进入下一轮考核,鬼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考核,不自由也让我感到不爽——凭什么吗?不都是去拼命吗?我害怕过吗?怎么就不让我进入作战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