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则不一样了。
用奇迹来形容的豪斯曼·伊文少尉创造出了一个机会。
三千多人是什么概念?
一个标准的美军步兵团也就三千多人,虽然两者之间的战斗力相差非常大,但只要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就能在德军腹地搅的天翻地覆,变相减轻空降兵填线的压力。
如果对其有相应的筹划,那么能做的事情就非常之多,比如明文电报上说的那样——东进威胁圣洛。
捣毁德军的几个重要指挥部,那诺曼底地区的德军不就成了一盘散沙吗?
总而言之,从战略角度上看,豪斯曼·伊文所部就是灌进德军肚子里的毒药,妥善使用过后,最好的预期就是美军在其配合之下势如破竹解放整个上诺曼底地区。
最差的预期,也能让该地区的德军焦头烂额,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只不过有个大前提——这封明码电报并非钓鱼——德军不是没有可能俘虏了豪斯曼·伊文并敲开了他的嘴,然后想到这样的办法诱骗美军空投大量物资。
“辛克上校,我们能相信吗?”泰勒少将点上了一支烟,眼里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辛克上校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师长倾向于信任这份电报,否则也不会露出宛如赌徒的目光。
“霸王行动之前,我们不是经常接到给法国境内抵抗组织送经费的任务吗?”辛克上校说道,“我们可以一边让人去确认,一边着手准备伊文少尉需要的一切物资。”
“说道我心坎里了。”
泰勒少吸了一口烟,“派人......派一个精锐小队,带上我们的备用电台,长途、中途、短途都带上,还有足够引导进行空投补给的信号弹......如果伊文少尉在电报里说的是事实,那么深入德军腹地以后稍稍打听就能知道真假。然后,记住一件事——他们这封明文电报发出来等同于十死无生,我们绝对不能派军衔更高的人过去,因为会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Yes,sir!”
接到任务以后辛克上校果断回到团部,一边安排相关的行动人选一边召见E连的温特斯上尉讲述了伊文少尉还活着的事情,至于明文电报以及相应的行动一概没有告知。
很多人关心豪斯曼·伊文,并不是他在之前两年的训练里有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他在D-day这一天拯救了整整一个机舱的啸鹰。
“活着......他还活着......伊文还活着!!!”
要说情绪最激动的还得是康普顿中尉,毕竟临走前与伊文有过一段深入交流,得知伊文随机应变成功救下26个兄弟却把自己搞失踪,康普顿的心情一直比较低迷,但坚信这家伙不会这么轻易的死去。
“长官,伊文少尉呢?他活着,可他人呢?”
面对康普顿中尉的问题,温特斯上尉摇了摇头:“上校没有说,我也不知道。”
“意思不在我们附近,落在了德军控制的地区?”康普顿中尉立刻想到了这种可能性,“辛克上校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去救他,我愿意带着3排当先锋!”
“中尉,冷静下来,我们是军人,不能擅自做主。”温特斯上尉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
“是,长官。”康普顿深深吸了一口气恢复冷静。
......
......
如果说伊文带给盟军的明文电报是惊喜,那么......带给德军的则必然是烦恼。
对,是烦恼,而不是噩梦。
原因在于待在圣洛的第84军军长埃里希·马尔克斯上将对这支声称有三千多人,实则不到七百人的队伍重视起来。
45.德式装备,好东西啊!
德国国防军陆军炮兵上将埃里希·马尔克斯对于很多人而言非常陌生,先不说跟古德里安、霍特这种将军相比较,就算是第8集团军的最高长官保卢斯都比他名气大很多。
事实上,这个时期埃里希·马尔克斯炮兵上将在盟军指挥部的重视排序里仅次于隆美尔元帅、伦德斯泰特元帅两人,超越了第7集团军司令多尔曼大将,因为根据相当可靠的消息,法国境内的德军将领只有这位炮兵上将坚信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并忧心忡忡的跟隆美尔元帅讲过自己的看法,同时还不忘督促部队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军事演习。
作为其指挥部的圣洛又是盟军觉得头疼的地方。
交通要道、战略城市、后勤枢纽,同时还和卡昂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直接派空降兵过去攻打无异于是送人头,让登陆部队放弃瑟堡不顾一起去进攻圣洛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在D-day开始以后,盟军的空中力量就一直在照顾圣洛,试图把埃里希·马尔克斯炮兵上将的指挥部给摧毁。
事实上,按照伊文主世界的时间线,这位将军在6月12日的时候挨了一发航弹,当时没有立即死亡,部下们试图带着他火速去往野战医院却遭到了拒绝。
“就让我留在这里好了,我宁可死在这里。”
这是炮兵上将对着副官说的原话。
现实所发生的一切证明了这家伙的判断没有出现丝毫差错——盟军不仅从诺曼底展开抢滩登陆,选择的登陆地点乃至是投送的兵力数额都被他猜中。
只可惜,战略方向上的大错误注定了他的一切努力是徒劳无功。
伊文之所以敢把大目标放在圣洛正是因为看足了事前资料,知道这个指定巴巴罗萨计划前身的家伙会被盟军的飞机炸成重伤不久以后死亡,继而没有丝毫的顾及。
霸王行动中的‘海王’计划直至完成以后德军还一直在被动挨打,各级指挥处在混乱的状态,不可能仅靠战略欺骗打德国人一个出其不意,主要原因还是许多团、师、军级将领阵亡或是干脆在度假没回来所造成的。
然而伊文所在的这个轮回并不一样。
首先师第84军军长埃里希·马尔克斯炮兵上将没有被盟军的空袭炸死,6月12日当天的确有航弹落到了他的身旁,但副官的英勇飞扑确保了这位在乌克兰战场上失去一条腿的上将完好无损。
这天过后,马尔克斯炮兵上将果断将指挥部转入地下。
除此之外本该在6月6日回指挥部路途上遭遇空降兵伏击而死的第91空运突击师师长威廉·法利中将也顺利回到了指挥部与圣洛的马尔克斯将军取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弄出了一个优质的反击方案。
这位曾任军校校长的将军并没有很愚蠢的让主力部队死死顶住犹他海滩方向突破而来的美军,而是让原本就在圣索沃地区的第1057掷弹兵团按巷战的方式进行逐栋建筑坚守,用尽一切办法消耗美军西进的锐气。
然后将剩余的部队撤离至卡郎唐以南,让美军不得不拉两个师在附近构筑防线,最后布置大量
火炮观察员与狙击手,利用麾下的第1058榴弹兵团、第191山地炮兵团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杀伤。
为什么说李奇微将军与泰勒将军不止一次向上级抱怨空降兵不能用来填线,不是他们舍不得将伞兵当作步兵用,而是承担不起这样的伤亡。
盟军的空中力量很强大,但也不可能照顾的非常全面,隐蔽起来的德军炮兵阵地找不到就是找不到,与其浪费大量的炮弹进行地毯式轰炸不如用在进攻的方向,亦或者是帮助卡昂那边被党卫军第2装甲师暴揍的英军稳定住战线。
几天的交战中泰勒与李奇微会晤过后明显察觉到作为对手的法利中将在酝酿一波很大的攻势——按照事前收集的情报,第91空运突击师的步兵团有两个,一个正在圣索沃地区正面死磕有装甲部队协同的美军,另外一个是精锐中的精锐第6伞兵团。
目前交手的只有第1057掷弹兵团却不见第6伞兵团的身影,但凡是个团级指挥官都能嗅出不寻常的气味。
德军必然在组织一波强大的攻势,不说挽回科唐坦半岛的败局,至少得给盟军造成巨大的伤亡,让其最少一个月的时间里无法具备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变相保住瑟堡的同时拖延足够多的时间等到装甲部队的增援抵达。
只要德军的大批装甲部队调到法国诺曼底地区,双方的胜负犹未可知!
所以,伊文的出现着实让泰勒少将感觉到了什么叫做从天而降的惊喜——哪怕勇士带着三千人在德军控制的腹地什么也不做,德军也必须调集部队去围剿。
也就意味着伊文会撞上德军一个中将、一个上将组织的本来是对82空降师、101空降师防线发动的大型攻势。
关于这一点,91空运突击师师长法利中将还直接用接线电话联系了马尔克斯上将,表示对付一个区区七百多人的游击队,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让征税的二三线部队去围剿一下就行。
只是这个提议遭到了严厉的拒绝,同时法利中将本人也被骂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