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1 / 2)

“马友夫先生,您能否将之前所说的三个王国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我相信这将是对所有统治者都有启发的杰作。”

“塞里斯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着迷。先生,我有幸邀请你在明天去家里做客吗?”

……

之前压抑且充满敌意的氛围,荡然无存,几乎每一个人都向马友夫报以微笑,想要让对方记住自己。

成就:180度大转变,完成。

你深刻的影响了一国的外交策略,让这个国家将昔日的宿敌视作最合适的盟友。

你获得了200外交点。

看着视网膜上弹出的信息,马友夫心头也涌起了一股成就感。

凭借“初级交涉者”这个特性,以及超越时代的知识与见识,他总算达成一项艰难的任务,改变了历史。

虽然法王查理七世愿不愿意摒弃前嫌,与勃艮第结盟,还是未知的事情,但贞德的性命暂时是保住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她都不可能被移交给英国人。

遭受重大挫败的博汶主教,阴沉着脸,悄无声息的离开。不需要顾忌英国人的感受后,宴会的气氛也因此更加热烈。

直到深夜,众人才离开杯盘狼藉的宴会厅。而马友夫,则受公爵邀请,前往寝宫一叙。

菲利普三世的二婚妻子已经不胜酒力睡觉去了。不过他的两个孩子倒还是精神奕奕,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个外貌迥异的东方人。

“马友夫先生,请问塞里斯的骑士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喜欢用什么武器?”长子查理还是个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见到马友夫便迫不及待的发问。

“塞里斯并没有骑士阶层,不过也有强大的战士。他们修习的,是名为‘九剑’的武技……”马友夫尽量回想前主留下的华夏记忆。

“马友夫先生,您想家吗?为什么您不返回塞里斯呢?那里是不是真的流淌着蜜与奶,就像马可·波罗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富裕的黄金之国?”玛丽公主也跟着哥哥发问。

“美丽的小公主,我没有办法回去。走海路的话,得先前往开罗,然后沿着尼罗河往南。如果我足够幸运,没被穆赫兰人抓去当奴隶,顺利抵达库塞尔港,上了船,还要一路经过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南海……在漫长的航海中,一次魔力乱流所引起的暴风雨,就足以毁了一切。至于走陆路,那就更危险了。草原上的蛮族游牧人、荒野沼泽里的异兽与食人魔、还有沙漠古墓中沉睡的亡灵,都是致命的威胁……”

第十二章 内斗是法兰西的传统

马友夫话中提到的世界,蛮荒、陌生、神奇,让求知欲旺盛的两个孩子,神往不已。

不过菲利普三世还是打断了这场睡前故事会。

“好了,孩子们,快去睡吧。我要和马友夫先生谈论正事。”

望着公爵长子不舍离开的背影,马友夫露出一个古怪的笑意,心想:“也不知道自己改变了历史以后,这位头铁娃未来还会不会被瑞士长戟劈开脑壳?”

与留下知名历史梗的查理不同,对于可爱的玛丽公主,马友夫就没什么印象了。

欧洲人取名没啥创意,重复人名太多。法国有腓力国王,西班牙也有腓力国王。南边有个查理,北边有个理查。名叫伊莎贝拉的公主多如牛毛,名叫玛丽的公主比牛毛还多。

这个名叫玛丽·德·勃艮第的小姑娘,到底存不存在于原来的历史上,马友夫都不清楚。

客厅里只剩下马友夫和菲利普三世两人。前者暂时按捺下专属于穿越者的烦恼,与公爵大人商量接下来的计划。

今天的宴会,马友夫大出风头,不但将“塞里斯智者”的人设树立得更加完美,还超额完成了法王的使命。

勃艮第人不仅愿意送还贞德,甚至还愿意背弃英格兰,与法国结盟!这个消息若是传回查理七世的宫廷,恐怕都没人敢信!

而菲利普三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马友夫有理由怀疑,大商人约斯特·范·斯皮宁根,还有卢森堡伯爵约翰,都提前得到了公爵大人的示意。

正是有他们推波助澜,配合马友夫的游说,才扭转了形势,为勃艮第外交政策转向,打下舆论基础。

菲利普三世一直隐藏在幕后。即便勃艮第外交政策实现了大转弯,他也可以推说自己只是顺应民意而为,留下了与英格兰人缓和关系的余地。将来再与英法两国打交道时,也有更大的进退空间。

“马友夫先生,你什么时候启程返回?”

“再过几天吧。既然您保证不会将让娜小姐交给英国人,我也不用急着回到查理殿下的身边。在此之前,我需要准备充分。”

菲利普三世很认同马友夫的谨慎,点头道:“回到查理七世的宫廷以后,你还有得忙。阿马尼亚克派绝不会对你带回的外交成果感到高兴。”

马友夫在第戎的这一系列操作,严格来说,是独走。

查理七世只是让他去找勃艮第人谈判,用金钱赎回贞德,哪里想到这个塞里斯人居然自作主张玩骚操作,签下一揽子的议和条约。

好在这位法国国王不是能一言判人生死的华夏天子。当年困窘的时候,连鞋匠都能不给查理七世面子呢。

只要好好运作,说服查理七世同意与勃艮第的议和条件,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最大的障碍,就是与勃艮第敌对了将近四十年的阿马尼亚克派。

1392年,法王查理六世突然发疯,勃艮第公爵与奥尔良伯爵轮流掌权,开始明争暗斗。

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冲突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这两大对立的贵族阵营。

内斗是法兰西的传统,不得不品尝。

勃艮第公爵“无畏者约翰”,假意与奥尔良公爵路易和解,暗中却调动刺客。一个晚上,趁着奥尔良公爵看望国王回家的时候,刺客们发起袭击。奥尔良公爵的手被砍断,脑浆在圣殿老街上撒了一地。

此事以后,奥尔良公爵的姻亲,阿马尼亚克伯爵贝尔纳,扛起了反对勃艮第派的旗帜。奥尔良派也变成了阿马尼亚克派。

双方的冲突终于不可调和,内战爆发。

不仅仅是巴黎杀得血流成河,为了击败对手,两派都通过割地和亲等条件,向英格兰请求援兵。

或许华夏人无法理解这种石敬瑭行为,但对于没有国家概念,脑子里只有头衔和封地的中世纪贵族而言,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惜请神容易送神难。付出了巨大代价以后,在“英格兰大举入侵”的恐惧下,两派总算偃旗息鼓,只留下满目疮痍的法兰西。

短暂的和平之后,阿马尼亚克派开始酝酿自己的复仇计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