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倒错的事实,就是如此魔幻。
什么?你说让本土的英格兰人牺牲自己的安全保障,将精锐军队调往法国?
那是不可能的!
本国的底子被对方摆在谈判桌上,逐条分析出来,让博福特大主教彻底哑口无言。
再加上本来倚为底牌的布莱斯一直没开口,让大主教心中越来越没底。
第一百七十章 如何消解众怒
即便没有一边双手虚空拉手风琴,一边说着“没人比我更懂英格兰”之类的名言,马友夫还是将英格兰的现状分析的透透彻彻,让博福特大主教毫无反驳的余地。
“不……不行……”大主教微微摇头,却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
马友夫乘胜追击:“曼恩或者战争,你自己选吧,主教。”
就在这个谈判火药味十足的时候,布莱斯开了口了。
他站起身来,优雅的来到博福特大主教身边,很亲热的搂住对方肩膀,笑道:“我提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建议,如何?”
博福特大主教本以为布莱斯要帮自己,谁知道对方接下来的话,彻底葬送了这个可能性。
“法兰西用钱将曼恩买来,如何?”他说道,“我知道您坚持让双方无条件和平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保卫王国利益,寸土不让,而是担心背上‘对法软弱,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这个罪名,在政治上陷入极端劣势,对吗?”
说完,布莱斯不经意的向马友夫点点头,对他提供给自己的情报,表示感谢。
之前已经提过,本土英格兰人因为百年战争带来的胜利与荣耀,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族主义的雏形。对法兰西的软弱与失败,是不能容忍的。
历史上,英格兰丢掉诺曼底以后,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与起义。许多贵族——包括相当数量有名有姓的大贵族,都被愤怒的民众杀害。
其理由是“战争失败源自政府的腐败无能,那些贪婪的贵族要为英格兰丢掉领土负责!”
所以,如果英格兰真的屈辱的割让曼恩来求和,国内肯定会群情激奋。
那么问题来了。背这口锅的会是谁呢?
首先要排除法兰西摄政贝德福德公爵。
因为这位公爵能力出众,为了国家殚精竭虑,在国内口碑良好。即便他才是最先提出割地求和的人,也不会承担这个责任。
就像班上丢了东西,老师首先怀疑的不会是三道杠,只会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差生”。
更何况,贝德福德公爵远在巴黎,伦敦的怒火也烧不到他身上。
而格洛斯特公爵身为英格兰摄政,乃是铁杆主战派,时常在各种社交场合放狠话。而且人家才刚刚因为嘴臭和法兰西的盟友勃艮第干了一架。
格洛斯特公爵或许很蠢,但怎么看也不像卖国者。
那么背锅的人选,承担民众怒火的倒霉蛋,多半就是博福特大主教这样的中间派了。
尤其尤是这位大主教的家族起源于法国,更是有卖国的大嫌疑。
而布莱斯提出的建议,则可以帮助博福特大主教,消除这个后患。
“法兰西可以用钱来赎回曼恩。”布莱斯伸出一根手指,“十万里弗尔,分期付款。首期支付五百里弗尔。”
博福特大主教愣了愣,直直看着布莱斯,随后回过神来,一下就意识到支付方式的问题,皱眉道:“按照两国目前的关系,这分明就是另一种方式的白送!”
“是的。”布莱斯很轻佻的拍了拍博福特大主教的肚子,笑道,“但至少这个提议能保住您享受了诸多美食的肚子,不会面临被暴民草叉刺破的风险。”
十万里弗尔购买曼恩,表面上算是一桩合适的买卖。如果再派人散播一些言论,比如“曼恩久经战火,残破不堪,只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曼恩西边要防御布列塔尼人,南边要对付安茹公爵,东边也时常受到法国人侵扰,根本守不住”,“用法国人的金币购买刀剑,再刺入法国人的胸口,岂不划算”,那么卖出曼恩的合理性就更高了。
当然,肯定有明眼人看出合约的问题,但是那时候也没用了。
“卖国贼”、“腐败的官员”、“无能的将领”这些简单直观的概念,可以很容易就激发英格兰民众的怒火。但是当问题复杂起来,需要辩论与分析的时候,传播力度也就迅速下降了。
请想象以下场景。
老兵A与老兵B在伦敦酒馆里喝酒聊天。
老兵A:“博福特大主教是卖国贼,居然将曼恩白送给法国人!”
老兵B:“不是送,是卖。我认为这是一桩合算的买卖。”
老兵A:“你是瞎子吗?那种分期付款的方式,一看就不对劲!”
老兵B:“怎么有问题?双方以七圣之名签订的协议,难道法国人敢反悔?”
……
于是民众的愤怒就在这一场场口水仗中消解了。
只要博福特大主教多雇佣几个“老兵B”之类的人物,在伦敦诸多公众场所引导言论,那他便能轻松化解这场政治危机。
马友夫将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办法,都告诉了布莱斯,再由他出面说服博福特大主教。
一来,借此交好新晋国师,态度至少刷到中立,不至于让布莱斯整天在查理七世身边说自己的坏话。
二来,维持自己铁杆主战派的人设。在如今受到查理七世严重关切的时候,如果马友夫一边喊着解放巴黎,一边与英格兰的重臣眉来眼去,岂不是会让人多想。
三来,整个法兰西高层——不论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都需要保住博福特大主教为首的英格兰温和派。
两国虽然互为宿敌厮杀百年,但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到时候该如何与英格兰打交道呢——除非马友夫想COS征服者威廉直接登岛杀全家,否则英法两国的民间交流与跨海峡贸易,总得逐渐恢复吧?
与其和嘴臭的格洛斯特公爵打交道,还不如选择博福特大主教这样的人。
于是,又经过一番软硬皆施的劝说,博福特大主教总算点头,双方签署了为期两年的停战协议,双方不能以任何理由,对包括各自盟友在内的目标,发动敌对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