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马友夫立即任命加斯帕为火炮副总管,协助其哥哥管理整个炮兵部队。
相信有了加斯帕的加入,火炮部队那庞大而复杂的后勤系统,能够更高效的运转,并满足作战需求。
经过一个冬天的加强建设,马友夫的炮兵部队扩充到了五十门六磅炮的规模,一线作战的炮兵与后勤辅助人员,总人数超过七百人。
另外,让·布罗还在研制其他口径的火炮。只不过由于马友夫提出的高标准,所以进度不快,估计赶不上巴黎之战了。
相比稳步发展的炮兵部队,其他两个兵种——步兵与骑兵,则得到了极速扩张。
原本只有四个连队八百人的步兵部队,如今已经扩大到十五个连队三千人的规模。
以前因为仓促成军,所以马友夫在连队中加入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矮人佣兵,以作为支柱。不过由于两个种族在生活习惯方面有诸多差别,这种人员配置并不适合长期存在,否则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最终,马友夫与自己的几位指挥官商议过后,还是决定组建纯人类部队,让矮人独立成军。
好在这一次有充裕的时间整军备战,不至于到时候让马友夫只能拉一只一触即溃的炮灰上战场。
这个冬天,因为天气原因,新招募的士兵们大多数时间都只能窝在营地里,除了浪费粮食便无所作为。
对金钱格外敏感的卡斯蒂利亚骑士托雷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便写了一封信去根特,请教马友夫该如何在冬天,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室内空间,对士兵进行训练。
马友夫又不是马继光,怎么懂如何练兵。
他只能将后世看到的那些军队整理内务的办法,告诉托雷斯,让他和其他军官一起琢磨,希望可以弄出一套适合这个时代的办法来。
谁知道他们还真鼓捣出了一整套东西。
至少马友夫回到兰斯的时候,他麾下的新兵们虽然作战技能依然菲拉不堪,但是已经懂得绝对服从命令,团体与纪律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了。
虽然不指望以这支以中世纪农民、小市民、流氓混混无产者为主要成员组成的军队,有多么高的思想觉悟,但至少比其他贵族的军队,要强太多。
“侯爵大人,现在士兵们已经养成了赛里斯式的良好卫生习惯。那些肮脏的泥腿子,如今也懂得每天起床要洗脸漱口,吃饭前要洗手,在野外拉屎过后要挖坑掩埋,并且远离水源……”托雷斯滔滔不绝的给马友夫炫耀自己的训练成功。
“这些看似繁琐的卫生习惯,不但改变了士兵们自由散漫的思想,而且将让我们的军队,在瘟疫面前坚不可摧!”
卡斯蒂利亚人在与穆赫兰教徒的战争中,见过太多军队因为瘟疫而失败的例子。
限于教育水平,他本来也不知道为什么长时间扎营的军队很容易感染瘟疫,只以为那是七圣对残忍嗜杀的军人的惩罚,或者邪神作祟。
后来经过朱文尼尔的科普,他才明白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才是防止瘟疫的最有效方法。
马友夫听得连连点头。
主管后勤的步兵将领托雷斯得到了嘉奖,主管作战的索林·号角,就不乐意了。
原本主管步兵的波兰人兹匹西科,被调去骑兵部队,而索林·号角,则接过了这个职位。
这位年轻矮人与沃尔加一样,体内流着号角氏族英勇善战的血液,而且精通瑞士方阵的战法,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作为指挥官,也不需要和士兵同吃同住,在生活习惯上产生冲突,所以种族不是问题。
甚至可以说,比起普通人类,声名远播的瑞士矮人更能给士兵们战胜敌人的信心。
只不过比起忙碌充实,颇有建树的托雷斯,索林在这个冬天整日无所事事,以至于心中产生了一些焦虑感。
第一百八十一章 骑兵,日常
为了对得起马友夫开出的高工资,在托雷斯汇报完之后,索林主动表态道:“大人,开春恢复训练以后,我以自己的胡子保证,很快就能将这些家伙训练成媲美瑞士诸城邦的强军!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战呢?”
“不用这么急,索林。再说,我也不要求那些步兵,能够像你们瑞士矮人一样,被火炮串了一个血葫芦以后,还能维持士气与阵型,继续冲锋。”马友夫笑着对矮人说道,“至于什么时候开战嘛,就要看英国朋友的配合了。”
就连对政治并不敏感的矮人,都知道英法两国的停战协定只能维持短暂和平。其他人则更不用说。
除了马友夫,那些声名赫赫的法兰西元帅们,也在厉兵秣马,紧张备战。
答应送两瓶勃艮第葡萄酒,才安抚了求战心切的盾矮人以后,马友夫让兹匹西科与尼古拉汇报有关骑兵部队的建设进展。
以前马友夫只有一些充当斥候的少量模骑兵,不过这个冬天,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总算组建起来了。
波兰人兹匹西科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这个时代欧洲的骑兵部队,法兰西人自然是其中的翘楚。其重装骑兵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独步欧洲。
除此之外,伊比利亚的标枪轻骑独具特色,而波兰人也有自己的优势。
毗邻日耳曼人,又长期与条顿骑士团交战,所以波兰人自己的重装骑兵,并不逊色西欧同行。又因为处在游牧农耕的边界地区,长年与哥萨克人打交道,所以波兰的轻骑兵也相当出色。
也正因为融合了多方优点,所以后来波兰才能创建出大名鼎鼎的翼骑兵。
兹匹西科这位波兰骑士,曾经参加过格隆瓦尔德大战,并亲手斩杀过好几名条顿骑士,能力、经验、资历,全都不缺,是理想的骑兵部队指挥官。
他为马友夫规划的骑兵部队,总共有三个连队六百骑,其中两个连队是冲击骑兵,一个连队是远程骑兵。
这里就能看出来波兰人的思维与西方同行有所不同。他并不是以骑兵的披甲比率来分为轻骑兵与重骑兵,而是以功能来划分。
两个冲击骑兵连队所使用的武器,还是传统的骑枪与长剑、战斧、钉头锤等等,不过他们并不像性命宝贵,生怕自己甲叠得不够厚的骑士老爷们一样,人马皆披皆挂重甲,宛如重型坦克。他们的坐骑无甲,而骑兵则装备在防护性和机动性上取得平衡的四分之三板甲。
在兹匹西科的设想中,这些骑兵并不需要像传统重装骑士一样,从正面冲锋,凿穿敌阵。他们只要能够保护步兵和炮兵侧翼,并且在关键时刻将因为火炮打击而陷入混乱的敌人击溃,就足够了。
而另外一个连队的远程骑兵,装备要比冲击骑兵更好。
他们的坐骑是清一色的安达卢西亚战马,身披半身板甲,装备着标枪、手弩、手炮等各式冷热远程兵器。
这些远程骑兵散开,就是一流侦察兵,军队最好的耳目。聚拢,便是合格的轻骑部队,能够在战场上出色的完成迟滞、骚扰、偷袭、追击等任务。
擅长山区游击战的阿尔巴尼亚贵族尼古拉,将统率这些远程骑兵。
骑兵部队的兵员都是落魄贵族子弟或者历战老兵,战技精湛,不需要像步兵部队一样,从零开始训练。等开春以后,从各地马场订购的军马到货,就能形成战斗力。
不过也正是因为兵员成分问题,这些骑兵恐怕做不到像步兵那样服从命令——马友夫又不是贞德,哪里能够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在战场上惟命是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