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夫不仅要统计人口多少,还要知道大致有多少人务农,多少人做工,多少人从事端酒牵马的服务业。
这种要求,朱文尼尔主教闻所未闻。
因为这个时代的“政府”——嗯,如果领主治理封地的统治班子算得上“政府”的话,职能只有两项:收税与战争。其他诸如赈灾、医疗、教育等等,都由教会负责。剩下的,则全靠民众自治。
所以如今看到马友夫对封地进行如此详尽调研,还要认真制定发展计划的做派,朱文尼尔感到格外有趣。
不知不觉的,他也开始全力以赴,想要看一看,按照这个外乡人的办法,到底能够将这块土地变成什么样。
或许,这便是他这个虔诚信徒憧憬中的地上天国,真正实现的第一步呢?
看到马友夫埋头在众多文书中,朱文尼尔问道:“大人,伯纳德呢?我推荐他为您服务,不就是为了做这些繁琐的事情吗?”
朱文尼尔口中的伯纳德,全名伯纳德·德·尚布隆德,马友夫私下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三德子”,也算满足一下自己的恶趣味。
这位“三德子”可是博洛尼亚大学的高材生。
因为意大利诸城邦商业发达,所以因此引发的纠纷也极多。创立之初,博洛尼亚大学就以法学为根基,数百年发展下来,这所大学的法律专业,早已闻名欧洲。
伯纳德精通商法和教会法,足可以作为马友夫的左膀右臂,为他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制定法律法规。
“我派伯纳德去筹备考试了。”
“考试?”
“对,第一届鲁昂伯爵领公务员考试。”马友夫说道。
这个时代,为封建领主们服务的官员,一般来说有两个来源。一是各地向宫廷推荐有才华有名望的人才,如果领主看对眼了,就向其授予职位。二是挑选封臣的子嗣进入宫廷,从小培养,长大成材后外放为官。
听起来,有点大汉朝举孝廉加郎官制度的内味了。
不过作为一个从中考高考考研考公一路卷过来的华夏人,怎么能容忍如此“落后”的人才甄选机制呢?
考试,考起来!
当然,要用考试选拔人才,也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欧洲的实际情况。
马友夫第一次举办的公务员考试,只设置了四个科目:数学、法律、拉丁语、专业展示。
第二百六十三章 国王之下第一人
数学与法律自不用说,没有这两项技能,根本不能有效治理地方。
而法律与拉丁文,其实是有紧密关联的。
因为这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法律并不完善,很多时候都要参考教会的罗马法,或者根据七圣教义来处理纠纷。而教会官方语言是拉丁文,七圣教义也全都是由拉丁文书写的,所以法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拉丁文。
另外,西欧诸国都视罗马为正统,在仪式、典礼、节日庆祝活动等重要场合,也需要用到拉丁文。
官员不能说几句拉丁文,人家只会把你当成粗鄙不文的乡下土包子。
这三个基础科目每一科一百分。而专业展示,则在考试中占据五十分。
如果参加考试者在农业、制造业、建筑业、医学乃至文学艺术等领域有专长,那么就能获得加分。
收复鲁昂,将英格兰统治者赶走以后,这片土地就宛若白纸一般,可以任由马友夫书写。他手上有许多空闲的官职与爵位,足以吸引足够人才前来效力。通过这次考试,马友夫将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虽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此时的欧洲是非常先进的制度,但是要推行这种制度,马友夫也是经过仔细考察,才下定决心的。
同样是中世纪,如果他穿越到了四五百年前,这一套就行不通了。
那时候,宗教仍然牢牢掌控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知识传播途径。即便是物质基础比较好的贵族家庭,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知识分子。
长子能够继承家业,而小儿子们,要么出家当教士,要么就只能在成年后,带着一匹马一把剑一套盔甲,以及分到的小部分家产,出门自谋生路。
这些拥有高强武艺却没有产业,渴望出人头地的冒险者骑士,也是十字军东征的主力。
不过现在,只能靠刀剑在战场上博取功业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东方,科举制度能够实施的物质基础,在于造纸术与印刷术降低了书籍成本,让知识不再被世家大族垄断。
在西方,黑死病极大打击了教会权威,经济发展解放了思想,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人以去学习知识。
如今,骑士以及男爵这些中低层贵族家庭的孩子,除了让长男继承家业外,从小学习文化知识的次男们,成年后可以去经商,可以去当律师,甚至可以去当艺术家,比以前多了很多出路。
也正是因为如今的社会能够给马友夫提供足够多的人才,他才能够通过考试来进一步筛选。
治理好鲁昂的前提,必须是打造一支忠诚且高效的官僚队伍。就像玩《维多利亚2》,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焦点官员。
虽然有很多人对马友夫伯爵位子还没坐稳,就投入大量资源举办所谓“考试”的举动,感到不理解,不过他相信,朱文尼尔肯定能够看出其中深意。
“大人,您的考试要如何进行,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想详细了解一下。”朱文尼尔果然很快就意识到了马友夫实施的这个制度,似乎有非同寻常之处。
“我只是提出了一个简要纲领,具体内容都是伯纳德在完善。他现在正常驻鲁昂大教堂,那里将作为考试场地。到了晚上休息时,你可以去找他。”
又交谈一番,朱文尼尔告辞离开。
这位主教没走多久,便有仆人来通报:“侯爵大人,乔治·拉特雷穆瓦耶大人的车队,已经进入鲁昂了,他很快就会抵达这里。”
听到这个消息,马友夫也只能放下羽毛笔,准备迎接那位胖子宫相的到访。
当然,以两人的交情,也不需要搞什么流于表面的欢迎仪式。请他吃一顿饭,再让迪迪上几个新开发出来的菜肴即可。
……
晚上九点钟,主餐厅里。
酒足饭饱的乔治宫相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将擦过嘴的油腻餐巾扔下后,对马友夫说道:“侯爵阁下,我这次来鲁昂的目的,你之前应该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在这个有着美酒与美食的美好夜晚,我们将这件事情谈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