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2 / 2)

一百多年前,阿拉贡就是从热那亚手中将富庶的撒丁岛夺走的。如今阿拉贡的君主阿方索五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如果在热那亚海军与吸血鬼海盗两败俱伤的时候,被对方趁机夺走了撒丁岛,该怎么办?

因为这种种原因,让原本西地中海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热那亚海军,成为了一直缩在港口闭门不出的存在舰队。

至于“蔚蓝同盟”中的其他国家:萨伏伊、普罗旺斯、法兰西的海军……笑死,根本就没有常备海军。

封建领主们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陆地上。真的需要海上力量时,临时花钱去雇佣海商们的船队,不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如今地中海沿岸的七圣教诸国,虽然不再是以前那种人人自危,担心亡灵海盗随时会登陆的情况,但也只是防守有余,进攻无力。

还好,在罗马教廷的号召下,民间有各种武装团体,冒险者团队等等小型军事组织,得到了来自贵族和富商的资助,一批又一批的搭乘小船,偷偷前往科西嘉岛,支援本地人民对抗亡灵军队的进攻。

教宗大人这次算是干了一回人事。这些宝贵的支援力量,让科西嘉人民有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希望。要不然的话,恐怕等不到诺曼底舰队形成战斗力,科西嘉岛就得彻底沦陷,化作死者的魔域了。

形势在不断变化,而马友夫则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各种工作,为计划中的决战做准备。

吃过午饭以后,有侍从前来通报,智慧派的三位执事,前来拜访。

马友夫找勒内一世借了一个小休息厅接见智慧派的三人。双方初一见面,他就收到了一个“惊喜”,或者说“惊吓。”

巴雅女士一脸激动的“噗通”一声,跪在马友夫跟前,用一双金属手掌捧起马友夫的手,然后在手背上一吻。

“东方来的智者,伟大而智慧之子,柯洛的神选者,我们将向您效忠……”

好一番折腾,安抚了巴雅女士的激动情绪后,马友夫才从询问中得知了来龙去脉。

纳米神力的效果很好,哥白尼在昏迷两天之后便苏醒过来,恢复如常。

他告诉另外两位执事,说自己在梦中看到了一片纯白的光芒,还有一本蕴藏有全宇宙所有知识的书本。

哥白尼相信,这是智慧之神对自己的启示。

随后,巴雅与戈谢将马友夫为哥白尼治疗的事情说出来。三人经过严谨的讨论,又翻阅各种史书典籍进行印证,最终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马友夫就是柯洛的神选者。要让智慧之神的信仰重新在世间普及,让整个西方教会进行改革,将七圣崇拜变为八圣崇拜,最大的希望,就得落在这个赛里斯人身上。

同时,三人也为智慧派订立了新的教规:除非违背智慧派的根本教义与利益,否则整个派系都应该全力支援神选者马友夫的事业。

这一次三位教派执事前来塔拉斯孔城堡,就是为了向马友夫宣誓效忠。

其中又数巴雅女士的态度最为虔诚狂热。因为她在加入智慧派获得救赎之前,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所以信仰也最为坚定,有此表现可以理解。

而哥白尼似乎也成为了马友夫的迷弟。嗯,以他一百多岁的实际年龄来看,应该叫“迷爷”比较合理。

这位来自波兰,出身豪门的学者,拿出了钻研古希腊天文学著作的劲头,开始研究马友夫的生平事迹。

由于在华夏时期生活的历史已经不可考,所以哥白尼对于马友夫流落到欧洲后的经历,调查得更加仔细。

除了研究马友夫立下的功绩,以及他对法兰西乃至整个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哥白尼也仔细拜读了马友夫所著的几本小说。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就是身体很容易发虚——这是哥白尼最近领悟的道理。

三位执事中,反倒是当初最为信任马友夫的戈谢,在确认了这位侯爵大人就是智慧之神的神选者后,表现得比较淡定,往往在巴雅和哥白尼面前,摆出一副“看看吧,老夫果然有先见之明,早就知道了”的表情。

向马友夫宣誓效忠以后,三位执事在与马友夫相对而坐,进行详谈。

“侯爵大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激化您与罗马教廷的矛盾,所以我们决定,将您是柯洛神选者这个重大消息,暂时保密。整个智慧派上下,只有掌握了最高权力,能够参与重大决策的教派执事,能够知道这件事情。”

“明智的选择。在教廷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且顽固的时候,确实应该保持低调。”马友夫点头表示同意。

他对于当神棍没兴趣,能够让智慧派为自己效忠,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感谢您的理解。”三位执事齐声致谢。

随后,马友夫就聊到了如今真正紧要的事情上面:“诸位,我打算制造一件能够摧毁亡灵黑堡的强大武器。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构思,不过要如何让设想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你们的帮助。”

保留了有关贤者之石的秘密,马友夫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身为炼金术士,对火药武器最有研究的戈谢说道:“大人,您说需要一门射程达到二十公里的大炮,不知道发射的炮弹要多大呢?”

“大约十公斤。”马友夫说道。

贤者之石储存的魔力达到上限后,会变得不稳定。为了保证在火炮发射时,贤者之石不会因为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而崩解,他计划在外面套上一层金属壳子。并且还要在壳子上设置一个魔法阵,添加上导引功能与触发机关。

经过计算后,他认为一枚二十四磅(大约十公斤重)炮弹,能符合这个要求。

戈谢不知道马友夫有什么秘诀,能够让一枚十公斤的铁炮弹,就能摧毁一座巨大的城堡。不过这个要求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发射几百公斤石弹的射石炮,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少见了,马友夫只需要一门二十四磅炮,听起来似乎并不困难。

但是如果考虑到这种火炮极为离谱的射程要求,就非常棘手了。

要将炮弹射得足够远,那就得添加足够多的火药。要让如此海量的火药在炮膛中安全爆炸,膛壁就得造得足够厚,才能保证不炸膛。为了射程,这门特制火炮还得有足够的长径比。这又增加了火炮的重量。

最后,根据这个时代最新发现的弹道学原理,呈四十五度角发射的远程武器,才能达到最大射程。所以,还得给这门又长又大又沉的火炮,制造一个专门的炮架。这也不是个小工程。

几个人经过粗略的计算得知,要造出这样一件武器,至少要花费上万里弗尔。若是算上几乎一定会出现的失败、返工,还有试验所需的花费,恐怕四五万里弗尔都打不住。

而且完工时间还不能保证。

毕竟,这件武器的技术标准前无古人,根本没有可参考的前例。

花费过高这种问题,马友夫咬咬牙也就忍了。谁叫他钱多呢。但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时间延宕,以及火炮即便造出来,也有极大的失败率,这两个问题,就不能忽视了。

见马友夫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中,对火器问题没什么发言权的哥白尼突然说道:“侯爵大人,最近,我看了您所著的历史小说《三个王国》的第一卷《黄巾起义》。”

第三百七十九章 越刺激越愉悦

其他人不知道为什么哥白尼在这个时候突然聊起了小说,纷纷用疑惑的目光看向他。

哥白尼清了清喉咙,解释道:“侯爵大人在书中描述的东方王国让人神往,其中的战争与谋略,更是让人着迷。我对汉帝国的皇甫将军与传奇天空术士张角在冀州的战斗,尤为喜欢,前前后后,读了十几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