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走进大帐篷里,坐定。菲利普三世又命令仆人重新上了酒菜瓜果。
续摊的宴会进行过半之后,菲利普三世才向马友夫问起最关心的问题:“朋友,你为什么突然前来特莱姆森?”
“当然是因为摩洛哥的战事,已经全部结束了。”马友夫两手一摊,理所当然道。
在一个星期前的提夫莱特会战中,摩洛哥苏丹哈克二世御驾亲征,率领大约两万军队,与十字军加上皇协军,总共一万一千人的军队,展开了正面决战。
摩洛哥军队虽然有着骑兵优势,但是在法兰西的炮兵和火枪面前,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哈克二世企图利用己方对地形的熟悉,还有柏柏尔骑兵的机动性,对十字军发起偷袭,但是因为马友夫在军中配置了热气球,所以这个企图也落空了。
最终,经过一天厮杀,马友夫一方损失了两百多十字军士兵,还有约五百皇协军。而摩洛哥军队伤亡超过四千,被俘三千,其他军队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基本上全部溃散了。就连苏丹哈克二世本人,在逃回菲斯的路上,也被乱军截杀,最终死在了一处无名小山谷里。
当然了,这是对外宣称的苏丹死因。马友夫估计,对哈克二世下手的,恐怕是维齐尔阿布·扎卡里亚的手下。
哈克二世的遗体被运回菲斯后,扎卡里亚举行了盛大葬礼,然后当众宣布,孱弱的马林家族一系,已经没有资格保护摩洛哥了,瓦塔斯家族才应该登上摩洛哥的权力顶峰。他阿布·扎卡里亚,要立即登基为摩洛哥苏丹,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这种赤裸裸的篡权行为,自然遭到了许多贵族保守派的反对。
扎卡里亚也不客气,当即上演了一出“摔杯为号,刀斧手齐出”的戏码。
这场血色葬礼过后,肃清了菲斯反对派的扎卡里亚,初步稳住了国内局势。随后,他派遣大儿子率兵前去梅内克斯驻守,以抵御十字军的进攻。
不过暗地里,他却向马友夫写了一封书信,准备议和。
于是,十字军前锋部队在梅内克斯进行了一次象征性攻城后,便撤回了西部平原地区。
扎卡里亚立即对外宣布,自己抵御住了十字军的入侵,取得大胜。
通过这场“胜利”,扎卡里亚进一步建立了苏丹权威后,便公开了议和的打算。
虽然有一部分贵族对新苏丹放弃丢失的沿海领土,与十字军议和的行为,表示了反对和愤怒。但是此时摩洛哥国内局势混乱,国力孱弱,南方的附庸国纷纷开始谋求独立,根本没能力与十字军再战。
扎卡里亚许诺,议和只是暂时的。只要摩洛哥恢复了元气,再有来自其他穆赫兰国家的支援,就一定撕毁合约,与七圣教侵略者再战。
如此一来,扎卡里亚总算是安抚了国内民心,与马友夫签订了早就在私下拟好的和平协议。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一天攻城
合约一共有三个条件。
首先,摩洛哥苏丹国每年进贡十万杜卡特给马友夫,作为保护费。
其次,扎卡里亚允许南法兰西贸易公司的商人进入摩洛哥苏丹国,从事商贸活动,并且在税收上给与50%优惠。
最后,禁止摩洛哥苏丹国的贵族们,对治下农民采取人身禁锢措施。摩洛哥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力。
乍看之下,这三个条件都不算很过分,没有触及摩洛哥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比起以前十字军侵略者,动辄要求改变信仰,以及吞并土地的做派,要好很多。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三个条件其实一环扣一环,设下了一个让扎卡里亚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的陷阱。
每年十万杜卡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以如今摩洛哥的国力,也得努力一下才凑得出来。而扎卡里亚这位新苏丹,自己享受权势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自掏腰包支付这十万杜卡特呢。他必然会通过加大压榨摩洛哥人民的办法,来填补亏空。这会大大增加普通摩洛哥人的税收负担。
允许南法兰西贸易公司的商人进入摩洛哥,乍一看这是个促进商业活力,增进贸易的好办法。但是有了那50%的税收优惠,就不一样了。
有如此大的优势,再加上有南法兰西贸易公司这个庞然大物作为后盾,来到摩洛哥的欧洲商人们,将很快击败击他们的穆赫兰同行,垄断整个摩洛哥苏丹国的市场。到时候,50%的税收优惠,就意味着扎卡里亚苏丹的商税,锐减了50%。
收入剧减以后,扎卡里亚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压榨摩洛哥平民。
而条约第三款落实了以后,那些被剥削得苦不堪言的摩洛哥民众,肯定会用脚投票,逃往马友夫统治的沿海城市。乡村荒废,人口大量逃往,又会进一步减少扎卡里亚的收入。并且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摩洛哥贵族,也会因此而怨恨新苏丹。
我们这些埃米尔,打不过有洋枪洋炮的欧洲人,还打不过你个篡位夺权的逆贼吗?
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
等到摩洛哥苏丹国乱得不成体统时,马友夫就能够以救世主的姿态站出来,结束乱局。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一整套策略看上去是很高明,但是难道不嫌麻烦吗?
不过马友夫并不这样认为。
大英帝国在军事科技、生产力、社会组织度这三点拥有碾压性优势的情况下,面对一群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比后世江苏省还要散装一万倍的三哥,都花费了差不多两百五十年,才完全将之征服。
当然,你可以说印度人口多,距离远,要征服并完全统治的难度很大。但是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面积(包括撒哈拉地区)要比印度更大,而且面对的穆赫兰教徒,武德也远比三哥充沛。再加上此时欧洲的文明程度与穆赫兰世界相比,只能说各有千秋,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马友夫想要征服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野心,用“鲸吞”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既然目标定得那么大胆,那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之,格外小心谨慎才行。
总而言之,已经稳定了摩洛哥的局势,只需要尽管其变,等待事态发展的马友夫,留下一部分驻军控制各个摩洛哥沿海城市之后,便返回了奥兰。
发现菲利普三世仍然在磨磨唧唧的围攻特莱姆森,马友夫决定亲自出手,帮他一把。顺便也和葡萄牙及卡斯蒂利亚的国王特使谈妥联盟条件。
然后大家同心协力,聚集好全部力量,与穆赫兰主力决战,攻占突尼斯。
听到马友夫说明了来意后,菲利普三世有些为难的说道:“马友夫,根据我们的协议,特莱姆森苏丹国应该交给勃艮第军队……”
“这确实是法勃十字军在出征前达成的协议。但是您不要忘了,我们的协议中还有其他条款……”
根据协议,法兰西进攻摩洛哥,勃艮第进攻特莱姆森。这其实就是双方划好的势力范围。但是协议后面也有补充条款:如果有哪一方进攻不利,延误了战机,并有可能影响全局战略,那么另一方就有权接过进攻任务,以尽快结束战斗。
菲利普三世的勃艮第军队,已经在特莱姆森城下顿足了几个礼拜,而且由于现在缺少大炮,还无法发起进攻。若是等新的大炮运到了,再继续进攻,那么这场攻城战要结束,起码得延宕到七月份去了。
那时候,恐怕穆赫兰圣战军都已经打到休达去了!
马友夫不能允许两万勃艮第大军一直在特莱姆森城下浪费时间。
菲利普三世也知道自己理亏,还想要争辩一番:“我的朋友,我已经在特莱姆森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再留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攻陷这座城市!”
“好吧,公爵。明天,我会向特莱姆森发起一次进攻。如果没有成功,那么进攻这座城市的权力,仍然是你的。只不过你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结束战斗,不能再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