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节(2 / 2)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放在七圣教里,就是大主教这个级别的宗教人士。

“没想到你经常帮着公主殿下在突尼斯城里与那些贵族打交道,如今居然混出个人样了,小贾。”王公公跟在贾法尔后面,酸溜溜的说道,“在咱们这里当个从九品伴读,是不是太委屈了?”

这位老太监虽然听不懂阿拉伯语或者柏柏尔语,但是从那些贵族主动向贾法尔打招呼时的神态语气,还是能猜得出,这小子如今混得很好。

回想不久之前,这小子还是个难民,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被公主殿下收留以后,如今却彻底翻身了。

贾法尔已经好几次纠正过王公公,自己不姓“贾”,而是姓“萨西”,不能用华夏的取名习惯来解读。不过无奈,王公公似乎是故意的,他在反驳几次没有收效之后,便只能默认了。

不过名字可以乱喊,王公公后面那番言论却必须要反驳。

贾法尔严肃道:“尊敬的王大太监,我非常明白,正是因为有公主殿下收留、器重,才有今天的成就。别说是当一个九品伴读,就是做一个为殿下牵马的仆人,我也愿意。而且,我之所以能够受到这些穆赫兰贵族的尊敬,也要多谢您之前送给我的那本《论语》。赛里斯的思想巨著,果然有着非凡的魅力。我正尝试着将他与穆赫兰先知的思想理论进行融合,没想到效果很不错。在突尼斯城的一座小弯月寺与一位乌理玛进行了一次辩论以后,便渐渐有了名气……”

有了贾扎伊尔的惨痛经历后,贾法尔对于自己从小就信仰的宗教,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说好的“穆赫兰兄弟姐妹不自相残杀”呢?为什么那些同信仰的土耳其人,下起手来比异教徒更狠?

也是因为贾法尔当时只是个年轻的宗教学生,见识太少,才会生出这种天真的想法。他那个见过风雨的前海盗老爹,手中也有不少穆赫兰富商船东的鲜血,肯定不会像儿子一样纯洁。

带着家人一路逃难,经历了艰难困苦以后,贾法尔最终被永福公主收留,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这个年轻人脱去了稚嫩,不再将以前学校老师教的那些陈词滥调奉为圭臬。

而且年轻人嘛,敢想敢做,既然认识到了穆赫兰教的局限之处,那就要努力去改变嘛。

于是,贾法尔有了开宗立派的大胆想法,想要创造一套新的理论,去教化信徒,让世间少一些悲剧。

按照穆赫兰教的理论,真神安卡巴勒返回神域之后,在凡世间留下一本《真神金经》,用以指导信徒们管理这个世界。

只不过,《真神金经》再怎么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上面的内容也是固定不变的,很快就无法适应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了。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怎么从《真神金经》中找到答案呢?

这就需要伊玛目这类宗教学者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千载难逢的时刻

要从《真神金经》上找到相应启示,并联系到现实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这就是穆赫兰宗教学者们的职责。

其实说得难听点,就是咬文嚼字抠字眼。

当然,这也是需要相当强的哲学、逻辑学、修辞学功底的,不是嘴皮子利索就能干成的工作。

就拿酒这个东西来说。

虽然《真神金经》明确规定穆赫兰信徒不能喝酒,但是在穆赫兰教于阿拉伯半岛汉志地区诞生的时候,那里并没有世界上其他地方流行的酒类。

那时候,《真神金经》中明确指出的,严格意义上的酒,是由椰枣酿造的椰枣酒。

而且在发酵时间等具体的酿造步骤上,也有明确定义。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将椰枣浸泡在清水中,发酵时间足一个月的饮料称之为“酒”。那么发酵半个月的叫不叫酒呢?

要知道,这种发酵时间不足的“软饮料”,当年先知本人也都喝过。

你可以说,发酵时间不足,酒精含量不高,不会醉酒,所以就算穆赫兰信徒喝过这种饮料,也不算违反戒律。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现在的穆赫兰酒商已经可以将椰枣酒发酵时间缩短到半个月,就能酿造出足以醉人的酒水。

而且,他们还能抱着《真神金经》跟别人争辩,说自己酿造的饮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酒,可以饮用。

另外,如果在椰枣发酵的过程中,添加入葡萄等其他水果,那么酿造出来的饮料,是叫“酒”呢,还是叫“混合发酵果汁”呢?

而且,随着阿拉伯人凭借穆赫兰教这个超级BUFF机,征服了大片土地,建立了横跨三洲的庞大帝国以后,穆赫兰贵族们的物质生活迅速丰富起来,再也不是以前苦哈哈吃沙子的贝都因游牧民了。

他们不仅能够接触到传统的椰枣酒,还能喝到葡萄酒和用各种谷物酿造的酒水。

后来穆赫兰炼金术士搞出了蒸馏技术以后,那些酒精含量更高的烈酒,更是与原本《真神金经》中“酒”的定义,大相径庭了。

而穆赫兰诸国的统治者们,因为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喜好问题,也会让宗教学者们在《真神金经》上寻找解释,给自己酿酒、喝酒的行为找借口。

单单是一杯让人迷醉的酒水,就可以让穆赫兰各学派的学者们,在《真神金经》上寻章摘句,反复推敲琢磨,来为这一世俗行为寻找理论依据,甚至相互之间吵得不可开交。

更不用说,要管理这个日益复杂的多变的世界,还要从《真神金经》上找到相应内容作为依据,有多么麻烦了。

毕竟,教条终归是无法战胜人性的。

既然穆赫兰信徒为了世俗需求,可以去按照自己的意思解读《真神金经》,那么贾法尔为什么不能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真神金经》呢?

可惜,他年纪轻轻,底子太薄,学识见闻远远不足以做一名真正能够解读《真神金经》的大学者。

不过在读过《论语》以后,贾法尔眼前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倒不是说东方典籍就比《真神金经》高明多少,只不过这能够给与贾法尔,从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文意识形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新角度。

这让贾法尔大受启发。

听说在赛里斯,《论语》只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如果能够将这些经典全部研习参透,贾法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建一个更先进,更普世的新教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甚至不只是东方的思想,他觉得,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去罗马,也可以学习一下七圣教的各种典籍呢。

反正贾法尔拥有极其惊人的语言天赋,要学会拉丁语,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且不提贾法尔在突尼斯城里讲经后获得了小小成就,便开始飘了,做起了“三教合一”的痴心大梦。

他作为“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的伊玛目”,又因为永福公主的关系,与诸多突尼斯贵族都混了个脸熟,所以也在宴会上有座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