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1 / 2)

“虽然你每次穿越都能带回来不少新奇玩意,但是也不要小看了科学院的能力。”

“经过推演,我们认为在200年内完成曲率引擎是可以做到的。”

“考虑到技术进步,这个时间甚至还会被缩短很多倍。”

虽然科学院大部分的人力都用来分析每次穿越带回的科技。

但在此之外,他们也在积极开展一些主动研究。

“那我呢?我又没有参与这个研究,怎么把我的名字写上去了?”

陈路看了看,自己的名字和科学院的几位前辈印在一起。

“你是这一切的基础啊。”

“跟我来。”

杨老和陶老带着他们进入了航天局内部。

穿过层层警戒的地下走廊,过了几个哨卡之后。

来到了位于地下三层的一个大房间里。

这里与神舆一样,执行了最高程度的警戒。

在大门两侧,甚至还有两个穿着炎龙-1型机甲站岗的哨兵。

就算来一个装甲集团军也不见得打的下来。

房间中心。

是一台直径5米左右,银色外壳的球形计算机。

几十名科学家正环绕在球体的周围,在控制台前紧张的工作。

“这是在露西的帮助下,用赛博世界技术打造的超级计算机。”

“星河一号。”

“它的技术就是你带回来的,没错吧?”

陶成林的语气非常自豪。

“星河一号可以协助我们进行科研工作,用虚拟现实的手段来模拟科技研究。”

“它比现在其他的超级计算机强多少?”

应瑞好奇地发问。

如果单纯为了保护这台电脑的话,好像不至于用这么高的警戒等级。

“.¨全世界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比起星河一号,就是独木舟和万年炎帝号的区别。”

一位学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概括了情况。

“星河一号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复杂问题,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现在我们正在用它全力推演曲率引擎的基本原理,从进度上看,乐观估计需要10-30年能完成理论工作。”

陶老轻描淡写地说道。

陈路想起来当初发现计算核心的能力时,科学院企图让自己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结果搞得大脑差点过载。

没想到现在被星河一号搞定了。

“你们证明了那么多未解之谜?!为什么我在新闻上从来没看过?!”

肇和一脸不解。

按理说,解决世界级的难题,全世界的媒体都应该用头版头条来报道。

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数学史上的最高难题,证明它的人足以名垂青史。

她很确定,回来之后根本没有看过类似的新闻。

无论是央妈还是BBX,都没有报道这方面的内容。

“因为没必要。”

陶成林耸耸肩。

“当年大张旗鼓地宣传,是为了宣扬我们国家的科研能力,再提振一下士气。”

“现在我们不需要(诺了赵)和谁较劲了,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与其宣传出去,引来一大堆记者和学者来干扰工作,不如静下心来慢慢琢磨这些猜想能研究出什么来。”

以前,炎国科学院和白鹰的科研部门是两个冤家,对同一种科研项目,双方都在私底下暗暗较劲。

如果某一方率先完成的话,必然要大张旗鼓地炫耀出来,再明里暗里地把对手损一顿。

随着科学院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他们已经不在乎这种面子上的问题了。

随便突破一个理论就要开个发布会,请几百个记者见证一下?

真没必要。

默默低头工作,让这些技术尽快应用到现实中才是正经事。

“很厉害……物”

陈路由衷地赞叹。

他真没想到,在自己这次穿越期间,科学院整出了这么多活。

“这件事也说不好,没准你下次穿越就能带回来曲率引擎或者更先进的跃迁技术呢。”

杨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到时候我们的研究可能就白搭了。”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这项技术必须持续研究下去。”

“有了它,你们就可以在宇宙里跑的更远了。”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