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火星上重新殖民,我们需要花费至少1年时间来清理上面的残渣。”
“中子灭杀的威力比想象的更大一些。”
地联的科学官说道。
“辛苦,这段时间麻烦你们了。”
陈路挥挥手。
地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像科技,基本是属于在跳科技。
什么航空母舰、泰坦通通没有研发。
靠着圣卫的技术和图纸,直接强行上马了巨像计划。
这一点,他还是很感谢米兰达的。
“那么,我还需要各位帮个小忙。”
说着。
陈路从包里掏出来几块芯片,分给地联的科学官,以及圣卫的两个使者。
点开之后,里面全是复杂的设计和图纸。
这是本次世界任务下发的三个奖励。
恒星基地建造技术、戴森球建造技术,以及反物质反应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点小尴尬。
反物质反应堆,东海舰队已经全部装上了,要图纸的话,地联也有。
恒星基地建造技术,同理,地联可以提供。
甚至他们还有更多的技术。
比如太空巡洋舰、战列舰、基因改造等等。
“你们觉得这些技术,和地联用的有什么差别吗?”
陈路问道。
科学家们仔细看起来。
过了许久,首席科学官斟酌了一下,开口回答:
“从实现的效果来看,我认为恒星基地建造技术和反物质反应堆技术和我们用的东西差别不大。”
“只不过,这个图纸确实比较简明,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步骤,我们当时在搞科研的时候,如果有它在能少走不少弯路。”
“至于戴森球,抱歉,它目前超过了地球联和国的能力,我们根本造不出来。”
一个不出意料的回答。
“简明了一点?那你们认为,以21世纪的工业水平,要把恒星基地和反物质反应堆造出来需要多久呢?”
陈路追问。
目前困扰那边科学院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
而是工程学和基础建造能力。
打通两界通道之后,地联的技术会源源不断地涌过去,再加上灰风这个纳米机器人,科研速度必然会突飞猛进。
但是建造速度跟不上研究速度就很尴尬了。
万年炎帝号改装成战列舰的时候,就占用全国的海军生产力,还花了一年多时间。
建造一个四级的恒星基地和更复杂的反应堆,真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去了。
“呃…”
科学家还没发话。
小灰托着下巴,立刻给出了答案。
“如果以地联21世纪初期的科技水平为基准的话,就算你们已经掌握了反重力和核聚变技术,要建造星垒级的恒星基地至少需要花费60年。”
“反物质反应堆大概10年左右就可以解决,前提是你们不会闹出岔子,这东西可比核聚变反应堆危险了一百倍。”
“万一出现操作失误,大概你们的科学院就湮灭了吧。”
一个恒星基地要建六十年。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以地联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又很合理。
地球联和国在2200年登上太空,那时他们只有一个恒星哨站。
一步步发展研究、发展,50多年后才建造出属于自己的星垒。
就算系统给的图纸结构比较精简,省略了科研的步骤。
但21世纪的工业能力,显然和200年后没的比。
“靠…”
“那就拜托你们…”
话音未落,地联的人立刻心领神会。
“放心吧,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就当是给200年前同胞的礼物。”
科学官在全息界面上点了几下。
嗡——
咔哒—咔哒—
一个履带式的工程机器人从侧门驶进来。
它大约3米高,全身由暗黄色的合金组成。
身体部分就是一个大圆筒,上面接了一个球体的脑袋,传感器正散发着幽幽红光。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身后的六只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