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苏菈在内的魅魔纷纷请教安娜琪,在大家眼里导师几乎无所不知,尤其对自己种族的了解。她没让孩子们失望,灵能检测一遍真相大白。
这是一种偶然得到的最适宜魅魔的强化魔法,相当于数学公式算错一位恰好得出哥德巴赫猜想。
最神奇在于可以普及,唯一门槛是灵能觉醒。
【嘀!个体“苏菈”触发事件,魅魔种族开启新的灵能运用方式,觉醒高等种族魔法天赋“变身”请命名】
正如人们对巨龙的印象是喷火、对天使的印象是神圣,那么现在魅魔也拥有自己的种族天赋。在泰拉盖亚世界拥有独属种族的魔法天赋才算人上人,往往备受敬重。
原本大家以为是“魅惑”然而大错特错,祸国殃民都算不上种族天赋。
安娜琪觉得应该起个好名字。
【新天赋“魔法少女变身”已命名】
紧接着所有魅魔感觉泛起暖意,灵能觉醒的人感觉尤其清晰,下意识默念变身竟然当街原地闪电换装,浑身气息强大数十倍,比当年获得神圣魔力都痛快。
象征魅魔全种族在灵能飞升路线再度迈进一步。
……
ps
感谢书友空冥羽鹤、久远舞弥的刀片打赏
第37章这下真成魔女了
“魔法少女,变身!”
安娜琪后悔自己脑袋一热取这么个奇葩名字,越想越羞耻,只能将就着过了呗。
魔女是吧?
只要寓意不是“魔怔思想的少女”就行。
她话音刚落一束光圈从脚底升起,着装变成宽大尖角帽,长袍披风和长筒靴,俨然旅行魔女的打扮。比起魅魔更像童话故事里传统的女巫角色,更显得妩媚动人。由于胸前的宽松衣襟导致浑圆轮廓凸显,衣服遮不住黄金比例身材曲线。
教室里美人标致挺立,暖风拂过吹起尖角帽令安娜琪忍不住压住帽檐,风还是舍不得少女撩起几缕银发匆匆离去。
体内灵能暴涨数十倍,总量不变但趋于活性化,随时准备宣泄。
相当于开无双乱杀,现在的安娜琪可以以这种状态轻松打爆一场亡灵天灾,可惜持续时间仅仅5分钟。
同理,在已觉醒灵能的十分之一人口里平均应该3分钟。
短期爆发出超强力量狂轰滥炸,一招扭转战局,各色各样可爱衣服将成为死神象征,她们飞在空中成为敌人的噩梦。邪道系魔法少女,堂堂连载。
单独变身个体就能席卷一个哥布林大型聚落。
魅魔种族以后在泰拉世界又多一项标签,所以真正含义是“充满魅力的魔法少女”是吧?
全民魔法少女?
安娜琪想象有朝一日全面觉醒,所有人原地变身换装会怎样?最重要的是基本灵能提高则爆发更强,直接征服世界。
她还忽略一点就是变身状态让魅魔从诱惑风变成可爱风,杀伤力指数级增长。
太尊了!
香风掠过琼鼻,在场每一名魅魔都桃花满面,嘴角发出嘿嘿笑容。
“导师,天使不及您半分美丽。”
“我对始祖大人抱有X幻想。”
“我要为您生卵啊——”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不愧是纵欲到光天化日之下发情的种族,而且当着幼崽的面。此等歪风邪气不可助长,涩涩正如洪水猛兽腐蚀公社青年。
安娜琪赶紧跟苏菈说再见告别雅典中学一众学生,然后一个漂浮术倒挂这群涩魅魔匆匆离开。
她想多留一会儿,小萝莉多讨人喜欢。整天跟大学生打交道太无聊。
……仔细想想雅典大学初期接受了许多社会人魅魔入学,差不多也到校长主持毕业礼。
当务之急是稳定因为灵能变化而骚乱的翡冷翠。大家摸索明白怎么回事也就安分,只是有人玩得太嗨透支的动不了,被人像拖醉汉一样拉走。
一直困扰公社的中层战力空白问题迎刃而解,直接多出一大堆超凡者。
短板补齐。
根据泰拉盖亚世界超凡实力划分:黑铁、青铜、白银、黄金、精英、史诗、传奇总共7等级。该等级体系并非最有效却是最广泛认可的参考系,即便许多种族内部有超凡划分也不影响引用这套标准。
安娜琪当即吩咐茜碧阿尽量培养更多超凡者,然而答案是人口基数不够。
过了10年仍然缺人口。
因为她不再供给灵能所以魅魔生育率打回原形。
第一、魅魔之卵必须是两两结合孕育,第一次结合成型,之后再来几次算“孵化过程”每次都消耗巨大。
第二、除非是娱乐性结合,否则孕育性结合都会付出大量灵能导致两名个体短暂脱离岗位。
第三、孕育卵偏向于情侣关系,门槛高,同时因为部分魅魔岗位重要难以脱离所以几乎不生育,有也周期漫长。
安娜琪从前承担繁琐过程中一切灵能消耗,保准一次5~6枚卵,短时间爆炸性增长人口。但是社会化抚养堆高成本降低了人口增长,但是她仍如此坚持,这是打破特权子代传承方式之一。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在我这儿不存在,或许快速繁殖特性更偏向“危急时刻拉满人口增长”的意思。
系统以为是把魅魔当耗材,像虫族一样使用,让她们生育、牺牲。
安娜琪反其道行之,给予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不追求人口爆炸性增长幸福第一。魅魔种族的乌托邦理应阔步向前,哪怕其他种族看来是“反乌托邦”也所谓。
结果相互抵消导致【快速繁殖】特性没体现。
当然了,10年时间从10万人口增加到50万仍算奇迹。
其他文明怎样不清楚,反正对于魅魔文明而言有人口就有一切,超凡者数量也需要人口基数。
“导师,我会颁布增加生育的宣传。”
“不着急,循序渐进的来。”
“是时候在雅典大学开设魔法专业,魅魔种族发展超凡力量的时机已经成熟。还有你,芭卡,军校那边也要研究魔法少女的军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