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节(2 / 2)

不多时,拄着拐杖的老村长走了过来:“苏小哥呢?我记得他跟宋先-生处的挺好。”

“苏小哥离开了。”有人接话:“一大早就过去找,结果发现已经人去屋空,门上挂着把大铜锁。”

“这......”

众人互相之间讨论,最终都看向老村长。

老头沉默少许:“到底是教了娃娃们念书识字,就埋在后山吧,当他是咱们村子里的自家人。”

“给立块墓碑,每年上香祭拜的时候捎他一份。”

.........

云城还是苏墨头一回来。

这座繁华的县城暂时未曾受到战争的侵扰,因此显得热闹又纷乱。

城门口,大量难民排成了一条长龙,个个衣衫褴褛,没有人哭泣。

所有人脸上都是一副麻木的表情,那并不是平淡,而是最深的绝望。

“真不放他们进来啊?”

城楼之上,一个士兵露出不忍之色:“这天寒地冻的,把他们赶到荒野里面去,那不等于杀人么?”

“不能放。”在他身后,中年军官叹息一声,背过身去:“战火连天,你知道现在的中原有多少难民么?”

“一旦今天开了这个口子,到时候就会有大量难民涌入云城。”

“云城只是个县城,养不活这么多人。”

“派人去门口施舍米粥三日,三日之后......驱赶!”

最后两个字是军官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他无意间朝着城门口看了一眼,却正见到一个身穿道袍的年轻人牵着骡子走入城中。

“嗯?”

“长官,怎么了?”士兵也循着目光看去。

“没什么。”军官收回目光:“去办吧。”

那一袭华贵的白袍已经换下,纸扎的白马也不再骑乘,无非是图麻烦,否则这路上还不晓得会招惹多少强盗匪徒,虽然对苏墨来说如同蝼蚁,但一波接一波过来,到底是烦人。

因此干脆换了身平常的道袍,白马也变成一头略微瘸腿的骡子,束头发的玉簪变成了木簪子。

相比于城外的凄惨冷清,城内却热闹无比,毕竟年关刚过。

苏墨回头看了一眼,默默叹了口气,却也未曾多说什么。

大道在红尘中,在成仙之前,就要更加注意与红尘之间的牵扯。

几个,甚至几十个都能帮,那么多......帮不了。

“更近了......”他微微阖着眸子,轻声呢喃。

壁画的记忆并非是一段完整的路线。

而是一副场景,那位妙元真人陨落之地的大概场景,不过周围都是青山绿水,这天下青山绿水的地方太多了,甚至有许多地方模样基本都是重合的。

因此苏墨只能凭借着记忆的指引,去慢慢感应,跟着指引来找。

本来就不是着急的事情,再加上苏墨的心境也已经不同,所以干脆就当成了另一趟游山玩水。

午饭随便选了个茶楼,吃完了二楼就是喝茶的地方,手里头有些闲钱的人三三两两聚集在这里,等着说书先生的上场。

苏墨也端着个瓷杯坐在靠近窗口的位置,打量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

结果还真看见了个相识的人物。

张吉!

就是以前那个身穿破烂道袍,喜欢给人家算命的老道士。

依然牵着他的孙女张小狗,只不过这会儿居然没有再穿道袍,而是换了身黑色的长衫,凌乱的胡须头发也整理过了,手中还拿着个折扇。

· ··求鲜花··· 0

模样是干净了不少,但看起来面黄肌瘦,眼眸深处藏着深深的愁绪,精神上比以前就差的太远了。

苏墨原本准备招呼一声,却看见张吉牵着孙女正好走进了茶楼。

不多时,张吉就坐上了说书先生的位置。

一个有半吊子本事的算命道士,居然改行说书了?

苏墨觉着有趣,依靠在栏杆边听着。

张吉清了清嗓子,目光简单在屋子里打量了一下,然后便愣在了原地。

栏杆边,一个身穿道袍的年轻人正端着茶杯,冲他温和的笑着。

........ .... .......

“赶紧啊!怎么呆住了?”掌柜的在后头小声催促。

“哦......哦!”张吉连忙答应一声,收回目光。

只不过由于心情紧张,再加上腹中又饥又饿,这一场说的有气无力,更是好几处结巴。

眼看着客人纷纷离席散场,张吉不由得叹了口气,将桌上茶水喝干,几块糕点藏在袖子里,朝着掌柜的拱手:“不好意思啊掌柜的,您看......”

“唉,走吧走吧。”老掌柜拍出几文铜钱放在他掌心:“明日你就不用来了,老哥哥,理解一下,我也没办法,我也得做生意啊。”

“多谢,多谢!”

张吉连连道谢,小心的将铜钱放好,便牵着孙女准备离开。

“张道兄。”苏墨就站在栏杆边等他。

看见过来,笑道:“怎么落到了这幅光景?”

“苏真传......”张吉看着苏墨的目光有些激动,也有几分期盼。

但是到最后,却化成了无奈与忧伤:“一言难尽啊!”

“还没吃饭吧。”苏墨看了张小狗一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