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2 / 2)

我的无限人格 4994 字 2023-03-12

比起相亲,李林倒是更期待与那位玄奘法师的见面。

根据不同的描写,玄奘法师有着不同的性格,在西游记原著中,玄奘法师的性格虽然迂腐了一些,但是却并不懦弱,而电视剧中的玄奘法师则一言难尽了。

而至于真正的玄奘法师,李林认为其更接近文雅型的鲁智深。

洒家一路从大唐跑到天竺,爬雪山过草地,岂是柔弱之人!?

短暂的相会之后,李林便抽身离去,而武氏次女虽然相中了李林的容貌,但是在短暂的相处之后,却有些不喜李林的性格。

因为李林的性格,很是淡然,对于世间的一切浑然不在意。

比起柔软的男子,武氏次女更喜欢那种更加好斗的男子,像是吴王李恪那般果敢就不错,而太子殿下更是如此。

对于武氏次女的心思,李林只是不置可否。

或许因为幼年经历,也或许是因为天生如此,武氏次女天生就是一个要强好斗的女子。

但是你不喜欢我又如何?自诩弥勒化身又如何?

须知,就是真弥勒都是永劫纪元的太子的,更何况区区假托。

李林抽身离去,去往自己刚刚建造的王府中去会见自己真正相见的人。

经过多轮挑选,太宗皇帝终于选中了水陆大会的主持,不是耄耋老朽,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僧人。

“贫僧玄奘见过佛王子。”白衣僧人对于李林躬身行礼道。

只见这白衣僧人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俨然一美男子也。

剃着光头,都让人感到帅,那就是真的帅了。

“在此地,只有佛友。”李林示意玄奘落座。

而玄奘法师则有些拘谨,直到李林再三要求之后,才落座。

“大师年纪轻轻就能主持水陆大会,想必佛法修为一定非常高深。”李林说道。

“不敢,贫僧在佛法之道上也只是一个初学者罢了。”玄奘说道。“而且贫僧之所以被选为水陆大会的主持,也并非是因为佛法缘故。”

唐僧俗家姓陈,父亲乃是武德年间的状元,母亲出身更是非凡,乃是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殷开山大将军之女,世代尊贵。

而之所以唐僧被选为水陆大会的主持人,跟佛法关系不大。而是因为另一件事,那就是不久前唐僧替父报仇,将那水贼刘洪捉拿。

忠孝,这可是大唐的政治正确。

你看看连僧人都懂得忠孝,你们还不好好学习学习?

虽然是水陆大会,但是被选上的原因却是因为儒家的忠孝,而唐僧并不蠢,所以只是自谦。

而那些老僧知道这件事后,直接举双手支持,再也不敢多哔哔了。

县官不如现管啊,佛祖远在西天,而大唐皇帝就在眼前啊。

阿弥陀佛,佛祖啊,不是弟子不争气,要恰饭的啊。

第二百五十三章 辩法

“听闻玄奘法师曾起宏愿要度化世人,可否有此事?”李林问道唐僧。

“阿弥陀佛,世人多苦,贫僧愿舍身度尽世人,使得世人免受轮回之苦。”唐僧说道。

“你做不到,此举更是违逆佛门真理。”李林直接说道。

“佛王子何处此言?贫僧绝不认同。”

话说这唐僧虽然性格迂腐,有懦弱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又因是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孙悟空大开杀戒的时候会严厉呵斥,但是他却也是一个内心信仰坚定、心怀善良的人。

“无常乃是真理,佛之真理,乃是觉悟。度尽世人之语,已经背离佛之本意。”李林说道。“世人只能自我觉悟,佛可诉说世间万千之理,但若是真的超拔,唯有自我觉悟。”

“而汝所言,积德行善,度亡脱苦,乃是人道、神道,而非佛道。”

但是唐僧却也不认同李林所言,更不认同李林的善恶观。

他认为佛门真意在于救赎,在于帮助世人摆脱苦难,这才是佛门名列三教的原因。

“若以佛王子所言,善恶岂非无所区别,世人积德行善更是毫无意义,一直以来佛门讲求的积德行善更是完全偏离了佛门真意?”唐僧道。

“须知,众生性智平等,均可往生极乐国土。岂可因吾等早行一步,便认为上智下愚,不可得救?”

“历数佛门大宏愿者,可有一人成就大功德乎?”李林继续道。“汝之道,不可得。”

“未曾行,岂可说不可得?”唐僧直接反驳道。“地藏王菩萨许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宏愿,非为功德,而是大修行、大智慧、大毅力。三界六道,正是轮回正理,惩善扬恶。”

但是听到此处,李林却是面容平静,口出狂妄之语。

“我入地狱,见六道众生,正是最大外道。”

李林一声,竟是引得白日晴空,忽的一声平地惊雷,更是让长安城内两个疥癞游僧大惊,大叫一声不好。

“众生因缘起,因缘灭,诸行无常,每一次轮回往世,都应当是一个全新的个体。不因将前世诸多烦恼,带到后世。”

“以善恶论,行六道地狱,已然违背三法印!”

听到李林言语,唐僧汗水直流,整个人更是惊得面容失色。

“佛王子如何出此言,岂不闻因果业力,令众生善恶有报,如此天地纲常伦理方能存续,此乃大慈悲。”

“若是善无善报,恶无业果,岂不是天地大乱,邪魔乱舞,整个世间化作人心鬼蜮。”

唐僧被李林吓到之后,转瞬之间却也高声反驳了起来。

若是没有因果业报,世人再无敬畏之心,那岂不是豺狼当道,到处都是吃人喝血的妖魔了。

李林承认唐僧所说的话语,就说那二十一世纪的诸国,管他东西南北,不都是达官显贵吃人喝血,资本豺狼当道,更有民众不分是非、不辨善恶,于那网络之上造口舌恶业。

而九色鹿李林缔造六道轮回之举,也正是验证了唐僧言语。

“众生诸行无常,故而悲苦,能生超拔心,乃是四妙谛第一因。故而机遇无常,因缘无常,不因有因果这等伪说。”

“因果亦是违背佛门真意,业力为真,果报为伪。”

业力,乃是泛指今生及前生所有行为及伴随行为而起的反应,凡此种种行为结果都会决定我们的将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