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林挥手而去,就意味着这大乘佛法真的没有可取之处吗?不,大乘佛法当然有可取之处。
但是这就像是一个落水的人,自己离着木筏还有一段距离,却还要扑腾着去救别人。
结果别人救不了,自己也沉溺了。
而转头说那水陆大会,当观世音菩萨一篇经文讲解完毕,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像,但是那菩萨祥云却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至于菩萨去了何处,渭水河畔,莲花自生。
第三百五十九章 渭水河边说因果
“度人自度,众生相互援手而达至彼岸,这大乘之意出自世尊创立教团之本意,倒也并非歪理邪说,但是........”李林走在渭水河畔,望着自己水中的倒影,无悲无喜。
“何其难也。”
而水中,一朵莲花绽放,中央正端坐着一尊面色祥和,手捧玉净瓶的菩萨。
“观世音见过佛王子。”
一人在岸边端坐,一人在水中乘莲,禅意自生。
“大唐强盛吗?菩萨。”李林出身问道。
“四大部洲,无数列国,能与大唐比肩者,几近于无。”观世音应答着。
“但是他们依旧很痛苦。”李林看着观世音说道,那是一种悲悯的神色,但却又带着超然物外的解脱。
“权贵们争权夺利,我能够看到我的兄弟们的鲜血在沾染了洁白的宫墙;民众们苦苦所求,也不过堪堪温饱;书生意气,于案牍之间逐渐消减;将士用命,便是河边冷骨.......”
双手合掌,李林所聆听到的世间的一切苦难、烦恼、无名业念。
“遍观三千婆娑世界,他们好像不是来世间生活,而是来世间受苦的。”
“所以才有佛法,才有大乘。”观世音菩萨说道。“将人从痛苦的人生中解脱,讲述舍得、放下,享有极乐。”
“这便是佛法本意,解脱之道。”
“你我之道已然相互偏离,今日,你我便说一说这因果业报?说一说大乘佛法如何?”李林话一转说道。
“六道轮回,因果业报,诸天神佛所缔造的法理伦常,使得世人行善向善,最终达至彼岸。”观世音菩萨说道。
“但是此法所造就的只不过是伪善罢了。”李林已经明白了六道轮回的一大优点所在。
“伪善亦是善,更能够变作真善。儒家先贤言,观其行、察其言。”观世音菩萨说道。“又汉昭烈曾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见微知著,如是而已。”
“以其行而感化其身心,绝妙之法。”李林先是出口赞叹,但是转瞬之间,却是话锋一转。“但是问题是,增长的难道只有善心吗?”
“此因果业报,看似使人行善,更只是增长人之私欲罢了。其看似逐渐度化,也不过是使得贪、嗔、痴三毒更加炙盛罢了。”
就说那吃斋信佛的达官显贵,什么头柱香、金身佛像、肆意放生,花了大价钱也是要做的。但是你要他真的帮助穷苦之人、多发点工资、给加班费之类的,那简直是要他们的命。
给穷鬼发钱,还不如好好拜拜佛爷。
“你这大乘佛法一出,世人更会明目张胆的将佛视为一种生意罢了。”
上香供奉、给钱说法,有什么问题吗?观世音还真没想到过。
因为佛祖说法,还收了人家的金豆子呢?
“佛王子是主张苦修喽?”观世音想起来另一派的佛门修行者。
“我所修行只为一念,解脱而已。”李林唱喏一声。“从无常,无我的观察中,深悟法性寂灭,而获得的解脱。”
“佛王子又在说三法印了,但是须知世事推移,佛法亦有推陈出新,三法印之外尚有实相印。”观音菩萨说道。
“有些可变,有些不可变。”李林只是淡然道。
“请菩萨海涵,李林还有一问,世尊寂灭之后,谁当为我教之主?”
“自然是那弥勒菩萨摩诃萨,其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绍释迦如来之佛位。”观世音菩萨理所应当的说道。
“佛王子难道是来打趣贫僧吗?”
这可是佛门常识了,没道理李林不懂的。
“不知菩萨可知曾有一人,在佛陀讲经时即为佛弟子,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传诵不绝。”李林再度问道。
“迦叶尊者?”观世音想起了那个很平凡的尊者。
“正是摩柯迦叶。”李林已经明了了一切。
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
“菩萨,今日且让我来讲述何谓因果吧,所谓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其实不是报应在一个人身上的,更非仅仅出自私欲。”李林赤足在渭水河畔踏足而行。
观世音菩萨心中突然有种惊悚之感,仿佛李林将阐述什么外道理论。
“一个人做了善事,必然是有善果,但是这个善果其实不一定会报在他的身上。比喻一个人感化了一个恶人,却也同样恶了恶人的仇人,因此被杀了、遭劫了。”
“按照六道轮回的理论,这个人下辈子会投胎的很好。”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否是这样,一个人感化了一个恶人,而恶人后来没有作恶,因此善果其实落在了那些有可能被恶人杀害的人身上,甚至于恶人救了人,更结出了一个具体化的善果。”
“善果,与行善的人,不一定有关系。”
李林在讲述,观世音菩萨却瞪大了眼睛,因为这是没有六道轮回的业报。
“同样,如果一个人做了恶事,他也有可能享受一辈子的福,只是他所造的恶业必定有人承担,甚至承担的人极有可能是好人、无辜之人。”
就如同那些黑心企业,比如榨菜、奶粉、疫苗之类的,那些做了恶事的背后之人仍旧大笔大笔的收入,但是最终承受恶果的却是那些无辜的婴儿、父母。
“这样岂不是很不公平,很不公道,天道伦常何在?作恶事的人享了一辈子的福,但是业报却报应在无辜之人的身上,这倒是算是什么因果业报,你这邪魔外道。”木吒细想下来,眼前之人的佛理却是如此的扭曲、可怖、蛊惑人心。
但是面对木吒的呵斥,李林与观世音却都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默默的悲叹。
“所以,很痛苦,但是这就是这宇宙整体的真理,就是无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