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 / 2)

出版社内的这般动静也惊动了有着自己独立办公室的朱红。

作为赤鸟的主编,增刊的销量报表也是第一时间也送到了他这位主编的手中。社长这么高兴,他并不觉得奇怪。

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欢呼雀跃的众人,朱红也不禁被这般情绪所感染,露出了笑容。

增刊一经上市,或许是因为之前那场报纸杂志论战的缘故,吸引了不少的流量。前三天就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但是,真正让销量起飞的还是因为口碑。

这次的增刊,其中的某篇故事取得了惊人的好评。

重新回到了办公室内,坐在办公桌前,朱红向着自己的桌面上看去。

稍显凌乱的办公桌桌面上摆放着数份报纸和杂志。

《jd新闻》、《jd文艺报》、《jd晨报》、《dj日报》、杂志《青灯》、杂志《春罗》。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得资讯的主要渠道还是电视以及纸质出版物。主流的纸质出版物基本都有庞大的读者群体。

而这些报纸或者刊物基本上都会开设文艺作品评论的版面,用来点评近期的一些佳作。

而在这几天的报纸,这些报纸的评论板面基本都是评论的同一部作品。

朱红看向了离他最近的《jd新闻》。

评论板面上写着一篇长评,是一位叫作‘朝奈亚树’所写的评述。

这位朝奈亚树在文学评论家的圈子十分有名。

“我并不想将这部《银河铁道之夜》比作东方的《白鱼》。”

《白鱼》是西方一位十八世纪的童话作家所写的长篇童话。故事里以一个盲人女孩的视角讴歌了人生和生命的美好。算是世界范围内,传播十分广泛的著名童话。

“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却是旗鼓相当的。当年看《白鱼》时,最后的时候感动得几欲流泪。而今日读风间夕的这本《银河铁道之夜》,只是看到一半竟已哀伤不已。

我想如果是我在少年时期去读它,内心才不会有如此大的触动吧。

《赤鸟》说的没错,这的确是献给大人们看的童话故事。的确,只有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间的辛酸,感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大爱与无私。

如果是孩子的话,或许只会将它当作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来看待吧。

风间夕老师写下的这个童话,即使放到世界的范围,也是散发着独一无二璀璨的梦幻光彩。

两个少年搭乘银河铁道,徜徉于夏日的夜空中,与许许多多的人们相遇,离别。那对银河和瑰丽星座的描述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奇异绝伦的画面,让读着这个故事的人都不禁向往起我们头顶那片无边无垠的银河来。那很有画面感,让我们自身都不禁想象起那趟旅行来。

但银河铁道之夜要表达的并不仅仅只是上面这一层表象。一部文学作品我们要将表象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区分开来。我想,除去如梦似幻的故事之外,这个故事里真正闪闪发亮的是那种自我牺牲精神。爱与分享是这部童话的主旨,关于生命和自我牺牲的思考是这部童话的主要内容。

银河铁道之夜之所以会让我有一种无可派遣的哀愁感,原因正在于此。

作者与其说是在写一个关于银河之旅的幻想故事,倒不如说他是探讨生命之于天地宇宙的渺小又伟大。

在故事中第一个自我牺牲的是柯贝内拉,是主人公乔班尼最要好的朋友。这个孩子有颗善良温柔的心,为了救助落水的伙伴,柯贝内拉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他人的生命。之后灵魂随着乔班尼一同踏上了银河之旅。

关于这个人物的设定,我认为柯贝内拉与乔班尼有隐藏的双子属性,代表了一个人的两面,柯贝内拉是乔班尼自我牺牲精神的一面。

如果在夜晚阅读的话,我或许在梦中可以同乘上那列神秘的列车。往列车的窗外眺望出去,是想象无法企及的银河美景。无人知晓那列火车从哪里来,通往何处。我们都会在火车的某一站下车,到达自己该去的地方。只希望那个时候我也能得到了生命的答案。

人的一生如何是幸福的,那便是让幸福感同身受。如果活着的这一生,如果能够为其他什么人带来幸福,那也算没白来这世间一趟吧。”

朝奈亚树所写的评论一如既往的偏向正面。评述中除了故事作品的鉴赏之外,毫不吝啬夸赞。

但真正让朱红在意的还是属于《dj日报》的评述。

不约而同的,《dj日报》文学评论版面这次也选取了这篇《银河铁道之夜》作为评论的对象。

而评述主笔则是一位叫做春夏渡木的评论家。

春夏渡木在评论家的圈子里也十分著名,相比以正面评价为主的朝奈亚树,春夏渡木刚好相反。

这是一个嘴巴十分之毒,喜欢作出尖酸刻薄评价的批评家。

但是,这一次,这位批评家却是难得的给出了好评。

第二十六章 内 部 裙 8 6 9 0 6 2 9 5 2 想成为的是

《dj日报》,春夏渡木评。

“当你发现一部作品说是童话却有着复杂的内容,或一部复杂的书却有着幼稚的表达,很可能后者是不太优秀的作品——不过谁知道呢,前者也常常被认为是平庸之作。”

评论的开篇便是一段尖锐的讽刺。

“但一旦有了某种张力,没准就是最好的作品诞生了。”

“风间夕的作品看起来很简单,所以大家一上来就说是童话,然而晦涩的时候大家又口诛笔伐。”

“老实说,我还打算多看一点再说。因为这部作品的确有着一些晦涩难懂的隐喻和内涵。

不过,看了五遍之后,我竟然感受到了尼采的味道,难怪之前也有些人不喜欢这位作者。我想并不是因为之前那部《卖火柴的小女孩》太过黑暗了。这位作者令人讨厌的部分或许是因为厉害到写一部非常深刻的书却看起来毫无深刻的样子的地步。

“银河铁道之夜告诉我们我们哪里都能去,这是一个给乐观的无脑的孩子的魅力无穷的答案,但对聪明的孩子是无力的劝慰。我们知道,看起来我们可以、我们曾经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但真正能做的很少,宇宙和我们无关。”

“铁道这篇写了各种各样的人,我身边的一些熟人说作者用了意识流,恐怕未必,或许风间夕就是那样有想象力的人罢了,就算用了也无妨,既不难理解,也不耍技术,就是服务于表达心境。

“我常常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太过肮脏和邪恶,人们所想的所做的完完全全是对各种的掠夺。奉献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词语,很少有人能贴近的介绍这种精神。”

“毫无疑问,风间夕是一个天才,他的故事简单而美,而正是这种简单的美告诉了我们奉献的意义:我们不能依靠一切,你无论做任何人,都要知道何为奉献。在你奉献的时候,景色是美幻的,而风险也是美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