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1 / 2)

被风间茜拉开,三人于矮桌前坐下,远山如月迫不及待的开口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远山同学,你还是直接喊我名字吧。大家都是年轻人,那样的称呼实在是有些别扭。而且我也只是写了两篇童话而已。”

“那两篇童话可不是‘而已’,那两篇童话是可以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流传下去的。”

远山如月瞪着眼睛说道。

“关注童话这个文学体裁领域的读者现在都知道‘风间夕’这个名字。”

“好了好了...”风间夕连忙挥手。

“总而言之,你是小茜的学姐,要好朋友,正常称呼我就行了”

“至于那两篇童话的灵感,自然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因为之前在街头看到了衣衫褴褛的流浪者。”

风间夕将自己代入安徒生大师写下那篇童话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而两级分化。食不饱腹出来谋生的幼童随处可见。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过是当时这一群体的一个缩影。

“《银河铁道之旅》的话则是因为曾经做的一个梦吧。”

当时,妹妹的去世让宫泽贤治悲痛欲绝,而这种痛失亲人的感觉让宫泽贤治产生了一种想表达人类面对苦难时想拯救自我、拯救他人以及获得解脱的主题的愿望。

前世阅读《银河铁道之夜》的时候,风间夕也是了解过宫泽贤治当时的创作背景的。

“至于笔调的问题,或许是因为我个人相比于圆满幸福美好的故事,更加喜欢悲剧吧。”

“悲剧?”

远山如月的眼睛亮了起来,似乎是发现了新的兴趣点。

“说到悲剧,风间君,你是怎么看待悲剧和喜剧的。你会认为悲剧要高于喜剧吗?”

远山如月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后放下茶杯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中思路跨度之大让风间夕都有些措手不及。

看着面前满脸认真之色的少女,风间夕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文学狂热者啊...

风间夕顿时明白风间茜之前聊起自己这位学姐的时候为什么会说在外人看来略显古怪了。

“关于悲剧和喜剧,这两种都是文化的一种体裁,无法从全面的角度分出谁优谁劣。或者说这种比较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风间夕不动声色的绕开了远山如月问题里挖的一个小坑。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虽然看上去两者互相对立,但是两者的内涵都同样高深。”

“风间君,你的这个回答太圆滑了。”

远山如月的脸庞微微鼓起,似乎是在表达自己的抗议。

“不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

“这句话很有味道呢...”

当然有味道...

看着远山如月似乎是在细细咀嚼这句话的含义,风间夕在心里吐槽。

这可是**先生的名句。前世这位语文课本上的常客,他的文章留下的话语可是大部分语文不好的学生的噩梦。

将**的名言深深印在脑海里,远山如月又问道:“那如果片面的看呢,就个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两种体裁。”

“我个人的话当然更喜欢悲剧文学。”

“总体上,悲剧是把人性崇高化的。

喜剧呢,是将其调侃。”

“悲剧文学往往是严肃的,大部分主角道德优越但并不完善,这样的故事能够激起读者的怜悯和恐惧,让读者想得更多。而喜剧故事往往是戏剧话、以人物和思想的逾越常度作为基础的。”

大多数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都给悲剧这一艺术极高的地位。

像“诗艺的冠冕”,“文艺的顶峰”,这都是对悲剧的盛赞。

前世的一众大佬,从古典的亚理斯多德,到西方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再到东方的曹雪芹,孔尚任,关汉卿、马致远等都对悲剧十分的钟爱。

悲剧在诸艺术种类中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地位,正是在于它做着其他艺术所不能做的事,在于它所达到的独一无二的效果。

“悲剧较之喜剧更具冲击力,更能让观众将ji情和情感投入其中。也就是让读者或者观众更具备参与性。”

“我并不是说喜剧就没有冲击力了,只不过它在反映现实的残酷时,一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避免或化解那种悲惨结局,让读者和观众一笑了之。但想要表达的核心未免会弱上了许多。”

“悲剧故事中的人物一般都很有个性,不脸谱化,更容易打动观众。也就是说将情感投入到这个角色之中。”

“而喜剧与悲剧相比就很有距离感,因为作家为了喜剧效果,故事的主体意识会很强,让读者和观众对自身旁观者定位很清晰。”

“大致就是这些,所以个人更喜欢悲剧...”

当年为了装逼风间夕也是看过一些祖师爷的剧作,同时还带着讲评和解析。

说了这么多,风间夕也觉得有些口干,拿起身前的茶水润了润喉咙。

“讲得很好,风间君....”不知是不是错觉,风间夕觉得远山如月的那双眸子更加明亮了。

在风间夕感到有些不妙的时候,风间茜终于出马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