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受众较广的科幻作品,所以出书的几率较大吗?”
风间夕摇了摇头。
“但《来自新世界》和传统科幻不太一样。”
“确实不一样,但我觉得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足够的新奇。就像是漫画界的《Death Note》一样。这部漫画之所以火不就是因为另走偏锋的邪道路线吗?”
风间夕想了想,虽然漫画和小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这样说也的确没错。
“其次就是....”
远山如月赞叹的说道。
“风间君,你写故事的方式很有意思啊。”
文笔文锋这种东西很难进行评价,但说到底,文笔这种东西就是讲述故事的方式。
故事好能够吸引人阅读,而文笔好,却能让读者更舒服的阅读通篇故事。
“我无法具体的说出你讲故事用的技法,但毫无疑问,那种技法的确更能让读者沉浸其中。”
事实上,严格意义上来说,《来自新世界》算是一本轻小说。
这类型的小说是以读者平常使用的口语来书写的。作者并不是向青少年诉说一个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读者相同的视角来描述作者本身认为有趣的故事。
通过特定故事描绘手法所包装的小说,其手法的特色在于提高故事传达给读者的效率。这样阅读的门槛进一步的降低,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读物类型。
“文笔很适合给读者进行阅读,但是故事有绝对不简单无脑。等到《来自新世界》的下半部分出来后,整个完整的故事展现出来后,我相信再无能的编辑都能看出其中的价值。”
“话说起来,风间君,《来自新世界》的下半部分哪时候能够出来呢?老实说,我好奇主角团怎么解决那近乎无解的社会模式。”
看着远山如月对自己传递来的热切眼神,风间夕心虚的瞥过头去。
“差不多快要写完了,过几天我通过邮件发给你吧。”
第九十三章 拒绝签约
一转眼,自三人的寿司聚餐后,又是一周过去了,《来自新世界》这篇小说的结局也总算是被风间夕彻底默写完毕。
而在这一天,正如远山如月所说的那样,《科幻世界》编辑社给风间夕回了电话,向他通报了大致的情况——不管是读者,还是同行和评论家,纷纷地好评如潮。
听到电话里编辑的言语,风间夕也放下心来了。
“只不过,少年瞬之死让很多读者都有些接受不了,他们还给编辑社寄来了信件,看得出来他们是很喜欢您所构筑的这个角色的。”
这名叫熊太的编辑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的吗?”
风间夕挑了挑眉。
关于这个问题,上次他也和远山如月有过讨论。
“关于故事中人物的死亡或者悲惨结局命运,老实说这真的不是作者的恶趣味。”
“科幻小说的创作理念是什么,我认为,所谓科幻小说就是要作品中的一切人物都是为了提出的概念而服务的。”
“人物本身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为了一步步将概念完全揭露出来。这样的作品看完后,给观众和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会是人物也不会是情节,而是其概念本身。”
就好比大刘的《三体》其灵魂来自于‘黑暗森林’。而《来自新世界》的灵魂就是未来‘新世界’本身。
塑造出优秀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设定,这是一位优秀创作者要做到的。但说到底,故事和人物都不过是作者想要展现自己的某种想法和理念的工具人。
一个你很喜爱的人物突然被作者写死,而且死得极其悲壮,你以为作者不是故意的?
我只能说...没错,作者的确就是故意的。
悲剧是最容易让读者达到共情的一种写作方法。当有着这种理解去进行创作,恭喜你,你离‘老贼’的境界就不远了。
但这种话,风间夕自然不会和这位并不怎么熟的编辑明说。
似乎是听到风间夕话语中那淡淡不满的语气,熊太编辑立刻解释道:
“并不是说我们要阻碍您的创作思路,我只是在想或许等待这篇故事写完后,您还可以写一个小短篇放在我们杂志社上连载。”
“不说这个了...。”
熊太编辑又说道:
“您的作品的下半部分不知道完成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按照之前的合同,我会在下周把剩下的内容通过邮件发到贵社的邮箱内。”风间夕一板一眼的回答道。
“这个并不急,说起来...”
熊太试探性的问道,“不知道风间老师您有没有成为职业作家的想法?如果有这个想法的话,或许可以考虑和我们杂志社签约。”
“只要定期在我们固定的专栏发表一些短篇小故事就行了。签约时限也不长,我们可以先签几个月的短签。”
说了这么多,搞半天是这么回事.....
当这位编辑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露出来后,风间夕也明白了过来。
一般来说,当一个有潜力的新秀作家在文坛冒出了一些头,都会有出版社上门找合作。
其实像有名气的刊物,在上面发表作品的作者往往有一大批都是重复性的。这样既能保证杂志的作品不至于质量相差太多,也可以留住一部分固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