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作品上色的话,这种压力会变得更大,十六岁的少年这身板能否撑得住,她是真的不确定。
从风间夕身体角度来说,她也不会让风间夕这样做。
但风间夕偏偏就做到了。
按照少年的话来说就是:
“故事暂时吸引不到人的话,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了。”
故事和画工相辅相成,一者没落实到位,那就只能在另一者上下死功夫。
这种敬业的态度让植村紫菀肃然起敬,然后风间夕在这周不仅是将作品完成了上色,而且同之前一样还是提前交稿,植村紫菀的心情就变成了彻底的佩服。
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同普通漫画家相比是天才一般的人物。但在植村紫菀的眼中,少年已经超出了天才的范畴,只能用妖孽来形容了。
不过,还是从编辑的角度出发,植村紫菀总觉得自己得做些什么。
特地帮风间夕从东京带了一罐滋补养身的这是其一,还有就是:
“夕君,要不然,现在咱还是找些助手吧。”
“在京都这边短租个公寓作为临时的工作室,我之前在东京的时候联系了几位助手,给出双倍报酬的话,他们也十分乐意过来这边帮忙。”
“你下个月月底的时候就是升学考试了吧。请些助手来分担压力也是好事。”
植村紫菀前几天去了一趟东京除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外,就是在忙这方面的事。
听到植村紫菀的话,风间夕微微一顿,随后摇了摇头。
“还是算了吧,一个月的临时工作室太麻烦了,真的没必要,而且还影响我的的节奏。”
“事实上,紫菀姐你真的不用担心,我这边挺好的。”
文抄公加上金手指,这两个属性风间夕绝对是吊打这个异时空中多有的漫画家的。
毕竟,脚本剧情节奏什么的不需要怎样考虑,至于上色的颜色搭配以及画风,完全是现成的。唯一需要风间夕去做的就是如何去设计分镜。
《魔圆》的画风要比《Death Note》简单许多,上色不过是却带了之前《Death Note》画风的细节处理,实际上工作量并没有多多少。
风间夕的态度很坚决,植村紫菀也只得做罢。
然后这一周的最新一话也在jump的新刊上被推出。
剧情还是取自《魔圆》动画的第一集。
二十多分钟一集的动画自然不可能用短短一话就画出来的。事实上,风间夕是打算将一集的内容分成两到三话的漫画来做,不然的话,诸多细节和铺垫肯定是照顾不过来的。
漫画的第二话上接上一回,鹿目圆就读的学校来了一位名叫晓美焰的神秘转学生,然后放学的时候,鹿目圆和美树沙耶加偶然巧遇到了晓美焰,正在追杀一只白色的萌宠。
善良的鹿目圆将萌宠救下,也误入到了魔女形成的结界之中。
在情急之下,名为巴麻美的学姐出现了。
巴麻美乃是真正的魔法少女,极其优雅和轻松的将魔女给打败,救下了鹿目圆。
剧情没有什么好说的,说不上多么精彩,只能说是老套的套路用来推进故事。
但是这一话里出现的魔女却委实让人震撼。
如同撕开的纸张一般拼凑而成的幕布,仿古体的德文书写在其上带来一种极其扭曲的感觉。小儿涂鸦一般的画面配合着阴暗的色调就像是儿童邪典一样。
小圆脸画风的少女们在结界之中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更是让这魔女结界显得猎奇和怪诞不已。
相对于剧情,大部分读者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这种画风上。
“这是什么画风,我以前从来没见过。”
“明明只是涂鸦一样的画面拼凑起来莫名的有一种精神污染的感觉。”
“原本我还觉得雨别朝老师在这部作品里的画风实在是太普通了一些。但是现在想想,那种萌系的画风同反派的画风反而能形成巨大的差异感。”
事实上,《魔圆》中的魔女及其结界、使魔的画风名为——珂拉琪(Collage)风格。
立体派、超现实派或抽象派的作品中都十分常见,可以说是抽象主义中十分突出的一种类型。
这一风格的特点通俗一点就是利用贴纸,粗砂,木片,五金,镜片,线之类的元素进行拼贴的一种艺术。简单地说就是类似拼贴画的效果。
珂拉琪通过夸张,抽象的变形感,从而营造出一种诡异与恐怖的视觉感受,同时场景构建会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受。
珂拉琪风格的创造者是勃拉克,但这个异时空却并没有这位人物。
也就是说,这种风格是第一次由《魔圆》中在这个异时空展现。
读者感到新奇和震撼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也是风间夕特意为之的,毕竟《魔圆》前期实在是太过普通,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凸显不一般感。
当然,最重要的是,《魔圆》是一个前后反差巨大的作品,前期的剧情非常有迷惑性,珂拉琪风格毫无疑问也是最适合这部作品的。
大多数以“残酷”、“黑暗”为主题的漫画通常采用写实画风来烘托主题,比如《Death Note》的那种画风。
《魔圆》如果使用同样的手法来表现魔女,相当于暗示了之后的剧情会急转直下,这样就无法给读者带来冲击感。
但相反,若是为了迷惑观众,故意使用了偏卡通的魔女设计,那么在之后就很难表达出魔法少女战斗的残酷,符合后期的黑深残剧情。
考虑到这种种,珂拉琪风格反而是最适合《魔圆》的风格。不同的阶段都能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前期看就只觉得单纯的诡异,十分符合魔女反派角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