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叫人取来精密的测量工具,还有拆换下来的原装进口零配件,仔细进行测量对比,观察,还在征得娄董事同意的基础下,把一个比较多的零配件给拆了,拿去做强度测试。
测试结果出来了,零配件质量完全达标,甚至超过原厂的配件质量!
制造材料也都是高强度合金制成,使用寿命绝对比原厂的配件还要长!
易中海激动地说:“厂长,这些配件都是高质量,高精度,高强度的好货啊!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设备就有救了!”
有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肯定,杨厂长就知道这次的设备维修,稳了。
但杨厂长突然想,如果我只进口这些零配件,让自己人来修这些设备,不就能节省一大笔钱了吗?
于是杨厂长问分管维修的肖主任:“肖主任,如果你有这些零配件,能不能保证把我们的设备都修好?”
肖主任拍着胸脯说:“厂长你放心,要是我们有这些易损件和零配件,我保证能把大部分设备维修完成。”
杨厂长:“为什么不是全部设备?”
肖主任很为难:“大部分设备的维修还是指可以让机床正常生产工作,而有些高精度车床,就算我们有配件也没法达到原来的精度,而且有些设备根本没法拆,特别是液压,一拆整台机器都有报废的风险。”
杨厂长:“意思是就算有配件维修,很多设备还是没办法达到原来的出厂加工精度?”
肖主任点了点头。
杨厂长:“你知道这些配件的进口价格吗?”
肖主任曾经为了维修设备,特地去了兄弟厂参观学习过,也打报告写申请想要进口采购这些零配件,所以对价格还有一定认知的。
1961年1月,老大哥再次实行货币改革,卢布的含金量定为0.987412克,对美刀的汇价确定为1美刀兑0.9卢布。
“这个轴承进口价格是600卢布,铣床刀具是700卢布一把......”
杨厂长越听越心惊,好像如果自己单独采购零配件,也不比请人来维修便宜多少啊!
“如果我们请国外的工程师来我们厂进行维修,大概要花多少钱?”
第153章 我想把许大茂赶出红星轧钢厂
“如果我们请国外的工程师来我们厂进行维修,大概要花多少钱?”
肖主任:“呵呵,那就海去了!”
因为轧钢厂有很多机床设备都是从国外高价买进来的,一旦出大问题,都是得请国外的工程师来修理,而花费的金钱之多,让人咂舌。
肖主任开始掰手指:“首先是国外专家的国际旅费,交通费,专车接送,补贴,住宿标准,餐费,这些大概两万左右。
其次是专家咨询费,这笔费用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只要邀请了国外专家承接了项目,无论维修成功与否都要支付,大概五万块。
另外还有一笔管理费要给国外公司的费用,一般在项目结束后支付,额度与咨询费用相当,这笔费用也是不还价的,也要五万块,因此单独的咨询和管理费大概就要十万。
然后是根据设备的维修难度,每台设备机床定出不同的维修价格,一般一台机床是八万到二十万左右的维修费用。”
没办法,对一些高精度的进口设备,大家是真的束手无策。
也请了国内很多高手和工程师,但知道问题后,都不敢上机,敢拆主控机器,只是围着设备转悠一圈后,表示,还是找国外的工程师吧!
杨厂长:“那我们这次计划修多少台设备机床?”
肖科长:“我们需要维修的设备有八台,机床有十一台,但是因为维修难度太高,维修成本太高,为了节约经费,计划只维修四台设备,六台机床。”
这主任真没法干,实在是太难了!
这些高精度设备机床都是进口的,国内没有能力生产零配件,更不敢随便动,万一弄错了,都是好几百万的设备,报废的话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肖主任的眼神中充满了羞愧。
杨厂长:“如果所有的设备机床全部都维修的话,大概要花多少钱?”
肖科长:“因为很多设备需要进口,当时的预算是六百万左右,才能把所有设备全部修好!”
全厂的人倒吸一口凉气,六百万,在现在人人平均工资才18块的60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已经是超级巨款了!
杨厂长:“那为什么不全部维修,只维修一部分?”
肖科长苦笑一声:“还不是因为没钱,没外汇!”
杨厂长:“那上面能拿出多少钱出来?”
肖科长竖了两根手指头:“两百万!这已经是极限了!”
所有人都叹了一口气。
杨厂长却是笑了,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杨厂长会笑,难道被打击太大,已经脑子瓦特了?
杨厂长:“好了,我已经有对应的办法了。”
李副厂长听了这句话,心里是直痒痒,要知道他一直被杨厂长压着,虽然身后有关系,最近也因为改善了轧钢厂的伙食问题而受到了大伙的拥戴,但是,这还不够啊。
要知道轧钢厂看的是什么?生产总值,产量,技术,为国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不是你的食堂伙食有多好。
而进口设备机床维修难题,也是未来压倒杨厂长的事情之一,设备都坏了,生产质量和产能提不上去,还要你这厂长干嘛?
李副厂长:“杨厂长,说话不要说一半,把你的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说不定大家能一起探讨解决呢?”
杨厂长看了一眼李副厂长,没有选择正面回答,而是说:
“不急,我先把这事向大领导汇报一下,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