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行员都是新手的情况下,援%朝空战26天,击落敌机超过300架。
主导研究出了各种新式空中作战武器,培养无数的飞行员但他完全是工作狂,干起活来几乎没空闲,没有人知道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何雨柱先是查看了昏厥在病床的亞老身体状况,发现出现低度的发热,而且脸色蜡黄,脚踝部位发生了水肿的现象。
然后何雨柱询问了各个医生专家对亞老的病情叙述。
综合起来就是,亞老先是拉肚子,腹泻,然后表现出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的症状。
而且亞老非常讨厌油腻的食物,一旦吃红烧肉就会恶心、呕吐。
消化科专家得出的结论是,亞老是急性肠胃炎并伴随消化不良,工作过度疲劳导致晕厥,最好配备专门的医生和厨师,安心静养即可。
何雨柱听了之后没有反驳,而是问有没有拍过x光。
陈院长解释道:
“我们人民医院现在还没有可以拍肝部的X光机,只有明珠市那边有这种设备。”
原来虽然1923年就发明双焦点X射线管,造影剂的逐渐应用,也能对除了骨骼之外的肠胃,肾脏等器官进行对比观察,但我们想买设备都没办法买,被封锁得太厉害了。
就算设备买回来了,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和病例进行分析,想要诊断内脏的病变,几乎不可能。
何雨柱问:“亞老是吃了什么东西才昏迷的?”
突然一个身穿蓝色将校服的中年人回答:“我爸的身体不好,我让厨房特地做了甲鱼给他补补身子。”
何雨柱:“你是?”
中年人相貌英俊,身上透露着一股威严,看样子就是经历过很多事:“我叫亞长青,亞老的儿子。”
何雨柱:“你跟我出来一下。”
何雨柱把亞长青,陈院长和张老叫了出门,说出自己的分析结果:
“我怀疑亞老的肝部有问题,才会出现中毒昏厥的现象。
因为肝脏功能无法代偿,会导致肝功能衰竭,最终亞老出现昏迷。
特别是肝病患者吃了甲鱼,那是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昏迷的可能性会更大。”
亚长青非常紧张:“那我岂不是害了我爸?”
何雨柱摇了摇头:“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并不代表就一定是肝脏有问题。”
亚长青追问道:“那怎么样才能判断出我爸得了什么病?”
何雨柱:“那得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行!”
亚长青怒了:“你知道我爸这段时间做了多少检查吗?他抽血就抽了8次,尿检,便检也做了不少,就没见有什么结果出来!”
张老也满脸严肃:“何医生,现在大部分专家都判断亞老是肠胃有问题,你怎么想到肝部的问题去了。”
何雨柱:“我也是综合总结之后判断出来的,如果想要确诊是不是肝部有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肝穿刺活检!”
陈院长大惊:“不行!肝穿刺太危险了!”
亚长青马上追问:“什么叫肝穿刺?”
什么叫肝穿刺活检?就是通过肝穿针从外刺入,取出部分肝脏组织细胞拿去化验,看它到底是不是肿瘤细胞。
陈院长紧张地说:“何医生,肝穿刺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病人不但会出现穿刺口疼痛,还很可能存在肝穿的并发症,万一穿刺损伤了胆管,还可能导致胆瘘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现在亞老身体情况都这样了,我不建议进行肝穿刺!”
张老却是另一种说法:“我赞成何医生的提议,因为其他的所有检查,无论是隔着肚子做得X光,还是抽血做的检查,都是间接证据,根本没法判断。”
何雨柱:“我有办法用最小的创伤来取出肝部组织细胞进行检查,不如让我试试吧,否则一旦耽误了病情,亞老就更危险了!”
亚长青一步跨上前,一双眼睛如鹰眼一般,死死盯住何雨柱:
“你这么年轻,我凭什么相信你?”
第179章 脸色蜡黄上腹隐痛的可以看这章其实何雨柱判断亚老得了肝病除了根据身体症状判断之外,还拿到了血检的化验单。
何雨柱更是看到了化验单上医生的名字,陶琪敏。
何雨柱不知道的是,亚老确实是因为肝癌去世的,而病症却是在65年的时候,由明珠市的医院专家检测出来的。
此事传回四九城人民医院,被一些知情人,特别是检验科的人感觉到一种失落。
其中就有检验科的主任陶琪敏,是她曾经发现过化验结果的异常,还特地在化验报告单上标注了一些特殊值,但当是国内对癌症基本上没有什么经验和判断案例,因此也就没有敢拿血液化验单作为判断依据。
说到陶医生,何雨柱就想到了六十年代我国的卫生情况。
开国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患上乙肝的人就暴增500多万,他们携带者乙肝病毒再传染给周围的人,1979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达到了2000万人,到了2020年,有数据推算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有7000万或者1.3亿!
1973年,四九城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的陶主任就是乙肝疫苗研究的带头人,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7571疫苗。
为了确认疫苗的安全性,陶医生直接在自己身上接种!
这种疫苗是使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血浆纯化灭活后而研制。
可惜的是这种疫苗产量低,成本高,在70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仅有30元左右,一支乙肝疫苗的价格却高达80人民币,远超出老百姓可负担的范畴。
所以国内乙肝疫苗推广也陷入了僵局,如果自己能借助这件事情,帮忙把乙肝疫苗的研发给提上日程的话,不知道能造福多少国人,获得多少逆转值!
而乙肝病毒最容易传染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