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2 / 2)

绝对是一门不弱于道家三十六天罡的大神通。

可惜,出于对佛门功法的忌惮,陈琦是如论如何都不敢修行这门功法的。

要怪就怪这门功法太诡异了。

或者说,任何涉及到宗教信仰力量的功法神通,都必须小心再小心,能不修行就不要修行。

否则,真要出了问题,悔之已晚。

......

就在陈琦品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际,长安城中的佛门大德高僧越是越来越多。

几乎一日都有成千上百的大德高僧们从大唐各州府赶来。

如此又过了几日,终于到了水陆大会开始时间。

而朝廷方面,也从万千大德高僧中,筛选出了一位有德行的高僧主持水陆大会。

这名有德行高僧便是佛门旃檀功德佛金蝉子的转世之身,陈玄奘。

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

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哎,当真是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啊!

如今距离状元郎陈光蕊离开长安城虽说才俩月,但人家如今回来,却是连孩子都十八了。

这时间还真的没法说。

你说,如此来头大,又有背景的有德行高僧,不选他选谁。

朝廷下旨,封陈玄奘大阐官爵,让其前往化生寺中举办水陆大会。

何为大阐官爵?

所谓的大阐官爵,便是朝廷一品官员。

也就是说,朝廷为了让陈玄奘办好水陆大会,直接封他为朝廷一品官员。

由此便能知晓李世民对水陆大会的看重了。

别看陈玄奘才十八,也不要看他在西天取经途中那么怂。

但人家天生就是领导,做事来一点都不虚。

十八岁的陈玄奘领旨后,便直接前往了化生寺。

然后从长安城万千僧侣中,选出了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

并把他们分成上中下三堂,将这些有道高僧们管理的井井有条,服服帖帖,开始准备起了水陆大会一事。

嗯,万事俱备,只等那水陆大会开始了.

第一百章 观音造势,好似石乐志的大唐君臣!(求订阅)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

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

大唐天子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乘凤辇龙车,浩浩荡荡的离开大唐皇宫,前往化生寺中听经祈福,上香拜佛。

一连七日,皆是如此。

长安城百姓见此,莫不对城中众僧恭敬以礼相待,争相前往各佛寺上~香祈福。

水陆大会第八日,两个疥癞和尚出现于长安城中,于长安东华门拦住当朝宰相萧瑀售卖两件佛门异宝。

其一为锦襕袈裟。

此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

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

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

上嵌八宝,艳艳生光,水火不侵,可以防身趋祟。

其二则是九环锡杖。

有诗称: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疥癞和尚道:“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萧瑀道:“何为好?何为不好?”

疥癞和尚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萧瑀又问道:“何为要钱?何为不要钱?”

疥癞和尚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萧瑀闻言,当即下马,向疥癞和尚恭敬行礼道:“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入朝见驾去来。”

萧瑀说完,便引领者这两个疥癞和尚直径前往大唐皇宫。

东华门外见此一幕的长安百姓,则是纷纷称奇。

如此又是一道奇事,在长安城中快速流传起来,引得所有长安百姓议论纷纷,无不觉得那两个疥癞和尚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金城坊,陈琦宅院中。

小书童陈安眉飞凤舞的向陈琦诉说着刚刚从外面听来长安奇事,绘声绘色,就好似亲眼目睹一样。

一旁,陈琦闻言,笑而不语。

如此故事,短短不到两三个时辰,便传尽整个长安城。

若说没有幕后推手,那肯定是万万不可能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