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当不了长安城的京官,难道到了自己的地盘,还能让自家外孙受委屈了不成?
当然,这也需要等长安殿试的风头过去了再说。
毕竟总不能皇帝刚刚将你外孙发配到翰林院当了个从九品的校书郎,你这转头就给外孙整个青州郡城的五品主薄、六品文书什么吧?
你说,你要这么干了,是不是在拿巴掌往大唐天子脸上扇?
这不是摆明要跟大唐天子作对吗?
所以,按照陈琦外公杨景明的话说,那就是:“本来还想明年让你直接回青州,给你准备一个正六品的郡府文书学习下经验呢,如今你都成为儒道大儒了,一个小小郡府文书,肯定是不行了¨〃。”
从外公杨景明轻描淡写的话中可以看出,这大唐世家门阀的力量是多么恐怖了。
也就能想想大唐天子李世民有多么的无奈了。
当然,这贞观时期还算好的,至少李世民只是被世家门阀架空,成了一个半傀儡皇帝。
为什么要说是半傀儡呢?
因为李世民毕竟是一代雄主,就算被世家门阀架空,也能和世家门阀斗上两回合。
如果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时期,那才是一个疯狂。
因为某个脑残皇帝,不仅把官员任命权、财政税收权分给了手底下的节度使,更是把兵权也分封了下去。
这就相当于让大唐直接从一个君主集权王朝,变成了诸侯国。
最后一场安禄山之乱,直接让大唐分崩离析,彻底衰败下去。
大唐官场中的弯弯道道,弯曲且复杂,绝不是陈父陈母能够清楚的。
陈琦也不可能说自己因为瞎几把写了一篇文章,得罪了佛门,并引得天子不喜,因为害怕才辞官跑回来的。
更不能说,自己弄死了丞相房玄龄之子,为了避嫌避祸才离开的长安城。
身为人子,工作在外,肯定是报喜不报忧的。
所以,面对陈父的疑惑,陈琦仅是笑了笑,道:“父亲有所不知,此次长安会试一行,让孩儿彻底明白了未来的道路,所以孩儿还会辞官回来,准备潜心做学问。”
“辞官回来,潜心做学问?”
陈父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脸惊喜问道:“难道我儿即将凝聚出了文气,想要养望,成为青州名士?”
文气,才是真正读书人标志,同时也是成为名士的基础条件。
在陈父的理解中,陈琦既然说准备潜心做学问,那肯定是想要成为名士的。
潜心做学问等于名士!
这样的理解,在这个时代,一点毛病没有。
同时也只有成为名士,才有资格“做学问”。
否则,你一个刚刚考过县试的秀才跟人说做学问,那绝对能让人笑掉大牙。
陈琦闻言,不由摇头,笑道:“父亲不妨再往大里猜下!”
陈琦徐徐引导,并不准备隐瞒自己大儒的身份。
当然,也不会将自己的底牌全部暴漏,只是打算展露出儒道初入三品大儒的实力。
虽然张易也喜欢扮猪吃老虎,但他更讨厌麻烦。
展露出儒道三品大儒的修为,不仅能获得陈家的话语权,让陈父陈母同意将家族迁往青州郡城。
更是能避免很大的麻烦,得到更多的支持。
何乐而不为?
总不能让他一个堂堂儒道二品后期的大儒,装作普通书生和青州府的同龄人参加诗会,被人考核,然后用一次次装逼打脸的方式扬名吧?
还是说,藏着掖着,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发育,不断苦读然后刷阅历点,慢慢提升自己实力?
这样不是说不好!
而是武道炼体也好,练气也罢,都需要庞大的资源支撑。
如果单纯使用阅历点来提升,那么想要成仙,所需的阅历值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说几个亿吧,几千万肯定是少不了的。
如此多的阅历点,想要考读书获得,没有个百八十年想都不要想。
那么,如果陈琦展露出自己大儒身份呢?
瞧瞧泾河龙王和青州杨家的支持就知道了。
只要自己适当的展露下天赋和实力,便能引来很多想要提前投资的人。
有的是人千方百计的给你送资源送宝物,你想不收都不行。
有了大量的修行资源,陈琦也没必要消耗阅历值强行提升自己的修为。
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阅历值,同时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用一直将阅历值消耗在武道炼体上了。
节省的阅历值完全可以提升自己的武道练气修为,提升自己的神通神秘,提升自己的技能武技等等。
最重要的是,只要陈家举家迁往青州郡城。
陈琦相信,以白钰儿和青丘白玉狐族对自己的看好,在自己遇到危险时,他们绝对是不会介意出手卖个人情的。
如此一来,自己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没必要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
陈父陈母当然不知道陈琦心中想法,他们听到陈琦话后,两双眼睛不由瞪得滚圆,不可置信道:“` ˇ难道我儿已经凝聚出了文气?”
好吧,这已经是他们能够想象的极限了。
毕竟陈琦在二十岁时成就儒道大儒,连泾河龙王和来自大汉神庭的白钰儿都震惊不已,更不要说蜗居在小县城中的陈父陈母了。
凝聚出文气,成为一方名士,已经是他们能想象的极限了。
陈琦见此,不由摇头,坦言道:“不满父亲母亲,此次长安会试一行,孩儿小有机缘,已经凝聚出了浩然正气,如今已达到了儒道三品境界。”
嗯,小有机缘!
真的是小有机缘创。
不过是读了一本《孟子》有感,被系统灌输了孟子感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