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要拿命换的。
所以,当陈父听到陈琦说,青州杨家能为陈家后辈子弟解决求学和习武的难题,便再没有丝毫的犹豫了,直接道:
“好,下午我就去找你二叔和三叔商量一下,只要此事能够确定,我们陈家便迁往青州郡城。”.
第135章 浩然正气小成,止步于儒道天人!(求订阅)
果然,无论是哪个世界,为人父母的,最大弱点就是孩子。
陈琦幽幽叹息一声,心中充满了无尽感慨。
也难怪后世的学区房、中小学入学名额,各种补习班培训班那么火爆了。
这都是沉甸甸的爱啊!
陈琦现在都挺后悔的,后悔穿越前没给自家那侄子多买几斤黄岗小学的卷子和试题,让他好好的感受下舅舅疼爱。
对比一下,后世的小学僧们还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还不知道珍惜,天天就知道王者撸啊撸什么的。
真该让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孩子对换一下,如此才能知道学习和知识是多么的可贵。
陈琦的青州学院入学名额,以及宗门的学武名额,一下子就抓住了陈家众人软肋。
他二叔和三叔听到这事情后,差点就直接给~他跪了。
两个大老爷们激动的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能让孩子有个求学机会,别说前往青州郡城了,就算是去三万里外的长安城都没问题。
就连陈琦的祖母邵氏听到这话后,也是激动不已,不断念叨着“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二叔三叔放心,在回青阳前,我就跟外公商量好了,只要咱们陈家愿意前往青州郡城,其他的外公和舅舅都会帮忙解决的。”
“二叔三叔回去后,可问下堂弟和堂妹们的意见,看他们是愿意学文还是学武,到时我修书一封给外公,让他那里提前安排好入学事宜,到时我们直接一同前往青州便可。”
陈琦笑吟吟道,并没有说现在就前往青州城,而是说修书一封,等青州那边有了确定消息后再迁移。
毕竟这事情,在不展露自身大儒身份的前提下,空口无凭,就算关系再近,人家也不可能因为你一言两语就跟你千里迢迢前往青州的。
所以为了让自己这两位叔叔和陈父陈母安心,陈琦还是很有必要给青州杨家修书一封的。
在这事上,他外公杨景明的名头,简直不要太好使了。
事实上,即便没有青州杨家的出手,陈琦想要给陈家年轻一辈安排个去处也不难。
毕竟他除了青州杨家这个关系外,还有泾河龙王这一条线的关系。
三国时期的那位大魏丞相贾诩贾文和,如今便隐藏在汉州书院中当院长。
只要陈琦修书一封,送陈家年轻一辈前往汉州书院读书,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汉州地处剑南道,距离青州府有几十万里之遥,把人送的这么远,别说陈家众人了,就连陈琦也多少有些不放心。
另外就是袁守城和袁天罡叔侄俩。
若是走这两个的关系,陈琦也能将陈家的年轻一辈送往长安,或者益州求学。
只不过长安城乃是大唐帝都,龙蛇复杂不说,一块砖头扔下来就能砸死几个官僚和权二代。
把人送到长安城,真要惹出了麻烦,那就不是小事情了。
至于益州?
这距离和贾诩所在的汉州差不多,没有四五十万里,根本就达到不了。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在青州求学比较好些。
人在陈家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又有青州杨家照料,就算出了问题,也容易解决。
如此也省的担心和麻烦了。
再说了,陈琦和青州杨家好歹还有一层姻亲联系,欠青州杨家的人情,总好过欠贾诩等人。
“那就麻烦侄儿和嫂嫂了!”
陈琦的二叔和三叔闻言,当即朝陈琦和陈母杨氏拜谢道。
这可是天大的恩情,不能不谢。
“都是自家人,无需这么客气,两位叔叔回去后,还是和婶婶好好商议下吧,同时也别忘了咨询下堂弟堂妹们的意见。”
陈琦笑着说道,毕竟这事情对他来说还真的算不上什么大事,完全是举手之劳。
一番商议,自然是皆大欢喜,陈琦的二叔三叔也愿意和陈琦他们一同前往青州发展。
至此,陈琦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接下来只要带陈家众人一同前往青州安定下来,就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过他所能做的,也仅限于此了。
未来他那些堂弟堂妹们能走到哪一步,这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都把“渔”给他们了,再捕不到“鱼”,那就只能怪他们自己了。
......
如此,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消逝了。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个月过去。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贞观十三年的十二月。
窗外小雪飞扬,院子里银装素裹。
距离除夕春节,剩下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不要问为什么才十二月就要春节了。
因为华夏古代是没有公历一说的,都是按照农历来计算岁月。
尤其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对这个世界的百姓来说,更是金科玉律一般,绝非什么元旦圣诞节能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