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2 / 2)

金蝉子看着眼前的大唐气运金龙,眉头微皱,然后在心中默默推算起来。

再然后,他就沉默了,觉得事情有些难办了。

不是他没有推算出对大唐气运金龙动手的幕后人身份。

正是因为推算出来了,他才觉得难办了。

因为那人他认识。

不仅修为比他强,连身份辈分也比他高,搞得他连告状都不知道该去找谁4.5告。

暗中对大唐气运金龙动手的幕后之人,便是他的师叔,龟灵圣母!

而对大唐气运金龙动手的原因,则是为了他的一个未来小师妹铸就真龙之体。

推算到这一情况,金蝉子完全是哭笑不得,忍不住用一种怜悯目光看向迎经楼上的大唐天子。

心中不由得说了声抱歉。

“抱歉,眼前的事情让贫僧也很为难啊!”

“你说我是该帮你这个便宜兄弟呢,还是该帮自己的未来小师妹呢?”

金蝉子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对不起兄弟了。

没办法,他就是这么一个帮亲不帮理的人。

所以要怪也只能怪这大唐天子倒霉了。

金蝉子在心里念叨完一句,便忍不住伸手朝大唐气运金龙指了一下,加速了这大唐气运金龙被炼化的速度。

嗯,他金蝉子就是这么一个帮亲不帮理的人。

一个便宜兄弟罢了,哪有自己的乖巧小师妹重要?.

第222章 西游结束,战场上的女武神!(求订阅)

金蝉子所为,迎经楼上的李世民自然是一无所知。

他见正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更有佛光隐约从云层中显露而出来,哪还不知道自己那位御弟陈玄奘有可能今日返回。

故而当即带着满朝文武下了迎经楼,前往长安城西城门外等待。

李世民君臣刚刚出了长安西城门,便看到唐僧师徒身影出现在西方古道上。

迎着刚刚升起的朝阳,朝着长安城方向走来。

大唐天子李世民见此,心中忍不住大喜,当即向前几步,迎向唐僧师徒,道:“可是御弟来也?”

金蝉子听到李世民呼唤,也不恼怒,双手合十行一佛礼道:“见过陛下,贫僧终不负陛下所托,于西天大雷音寺中,取回了大乘真经。”

李世民见金蝉子一如当初的陈玄奘般,心中也是不由松了口气,目光不由顺着金蝉子所言,看向白龙马驮着的包裹和书箱,同时也看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

只不过,李世民毕竟是大唐天子,不想西游路上的那些小国国王一般被三人面貌吓到,反而一脸好奇问道:“御弟,此三者何人?”

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

太宗大喜,即命侍官道:06“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

唐僧谢了恩,骑上马。

孙悟空轮金箍棒紧随。

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驾后共入长安。

与此同时,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寺前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

洪福寺中有当年的唐僧旧徒,见此一幕不由激动的热泪盈眶,朝着一旁的小沙弥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

寺中僧众问起因由。

唐僧旧徒,道:“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

如今寺前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却是应了当初唐僧西天取经离去之言。

此事非神通术法,而是天地有感罢了。

正如唐僧旧徒所言。

金蝉子作为大罗彼岸的佛陀,他的一言一行,天地皆有感应。

虽然称不上言出法随,却也不会相差太多,可谓是天人感应也。

金蝉子师徒四人将大乘真经送回大唐长安城,天子李世民还想让金蝉子于长安城中讲佛一番。

却不料那佛门金刚罗汉显身而出,邀得师徒四人一马,再次前往西天大雷音寺。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平地而起,飞向云端。

而正欲讲佛的金蝉子,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

如此一来,金蝉子诵经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让大唐君臣可惜不已。

毕竟是一尊大罗彼岸强者开坛诵经讲佛,这样的机缘可不是常有的。

别说一个人一辈子遇不到了。

估计就连祖宗十八辈加在一起,也不一定能遇到一次。

李世民等人也正是因为金蝉子依旧顶着唐三藏身份,所以才会奢求此事,否则他们又岂敢要求一尊大罗彼岸的佛门佛陀诵经讲佛。

只可惜,金蝉子作为一尊大罗彼岸的佛门佛陀,也不可能因为大唐天子李世民的一句话便再次开坛诵经讲佛的。

否则,那佛门金刚罗汉也不会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金蝉子准备开讲时才出现了。

亦或者说,如果没有金蝉子出手,那佛门的金刚罗汉能不能在气运金龙封禁的长安城中显圣都是一个问题。

李世民等人见此,也是忍不住无奈苦笑,只能恭敬的目送唐三藏师徒四人腾云而去。

然后另选佛门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诵读《大藏真经》,并将誊录过经文,传布天下。

如此,陈玄奘西天取经一事,算是真正的功行圆满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