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下面的人和周围国家的人了,就算是大唐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了。
当然,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用在意怎么称呼,毕竟你就算知道要叫李治为上元皇帝,也不可能直接这么喊的,否则也是大不敬。
因此一般来说,无论是大唐文武百官还是大唐底层百姓,直接叫“皇帝”、“陛下”、“圣上”等尊称就行了。
至于名字?
这个对皇帝来说,那就无所谓了。
毕竟即使纵观整个史书,恐怕都找不到几个底层百姓,能够知晓自己所处年代的皇帝真名叫什么。
所以皇帝的真名叫什么,似乎还真的不重要。
好吧,话题有点远,咱们还是继续说下如今的大唐形势吧。
因为有个坑爹的老子,咱们的上元皇帝李治过的并不是太好。
没办法,他老子李世民跑到幽冥大千世界开辟阴世龙庭前,不仅带走了大量的大唐重臣和大唐精锐,更是给李治留下了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这座大山便是长孙家族,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长孙家族现在膨胀到什么程度了呢?
这么说吧,古代的官职最高的就是三公和三师。
三公为:司空,司徒,太尉。
皆是正一品官职!
纵观整个炎黄历史,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官职。
三师呢?
则是太师,太傅,太保。
三师是干什么呢?
那就是辅导天子,教导太子,被称为文官之首,地位最为高贵。
可以说三公和三师,那就是古代官职的天花板。
当年李世民被称为封无可封的时候,他也就是成为了三公,并且成为了天策上将。
这个天策上将,其实就相当于正一品,是李渊给李世民专属的官职。
而长孙无忌呢?
他在李世民离开的时候,不仅是大唐的司空,还是大唐的太师,更是被李世民任命为辅政大臣。
天地君亲师!
除了“君”字外,长孙无忌可以说是彻底的压在了李治头上,让李治难以翻身。
当然,你以为这就完了?
当时的李世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可能觉得这么做还不能保证长孙无忌和长孙家族的权威权势吧。
因此,又将长孙无忌任命为了中书令,执掌中书省。
在这里就不得不补充一句。
大唐最重要的权力都集中在三省六部。
尤其是三省,门下省,中书省,以及尚书省,这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丞相0 ......
这么一来,长孙无忌除了三公三师外,又执掌了三省中的中书省,不说执掌大唐三分之一的权柄吧,那也得有个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左右了。
好吧,即便是这样了,李世民依旧觉得不保险。
然后他又把门下省和尚书省的管理权,都交给了长孙无忌。
所以从那一刻起,长孙无忌一个人就掌控了大唐的最高行政机构。
他不仅仅是三公,还是太师,是文官之首!
还是三省的最高官吏,一个人就掌管大唐的三省六部!
他喵的,这种情况下,咱们的上元皇帝心中的郁闷就可想而知了。
任何的政令,只要长孙无忌不点头,那就完全出不了皇宫,比傀儡还要傀儡。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玄才辞去了大唐户部尚书的职务,并动用弘农杨氏的力量将杨真推上了大唐礼部尚书位置。
一个户部尚书,一个礼部尚书,这中间的差距大的不是一点半点。
由此也能知晓弘农杨氏在大唐朝堂上被排挤到什么地步了。
没办法,长孙无忌代表的可是有着鲜卑血统的关陇门阀利益,而弘农杨氏则是汉人世家。
两者能够和平相处才怪了。
故而,当大唐王朝中关陇门阀占据上风后,以弘农杨氏为首的汉人门阀世家自然而然的也就遭到了打压和排挤,丢失了不少的重要职位。
当然,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烂摊子可不仅仅是朝堂之上,还有周围各国边界。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下吐蕃了。
自当初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得到大唐的各种先进技术和人才后。
又有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这个人间神话相助。
直接夺得中天竺,解决了自身粮食问题。
再然后,吐蕃的狼子野心便再也遮掩不住。
开始对大唐发动了攻击,一直在和大唐争夺着安西四镇,双方交战三四年了,依旧没能有个结果。
不得不说,这个坑真的很可以!
4.5
所以说,现在的大唐,看似风平浪静国力昌盛,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各种争斗不断。
而就在这么一个局势下,弘农杨氏却是准备再度出手,扶持武明空夺取大唐江山。
还是孤注一掷,不给自己留下半点后路的那种。
此事在外界看来,那绝对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