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空虽然对政治不是很懂。
但是,她人还是非常聪慧的。
仅是听陈琦的稍许点拨,便清楚了李唐一朝科举失败的原因。
因为李唐一朝,在面对天下世家门阀时,并没有绝对性的压制,所以只能妥协,将科举制度的选择权交给了世家门阀。
这也就导致了李唐一朝科举制度的失败。
她武明空可不是李唐,有着绝对的实力压服天下世家门阀。
完全可以将科举制度的选择权收回。
然后通过科举选拔寒门人才,以平衡对抗世家门阀。
武明空想到这里,心中瞬间豁然开朗起来。
陈琦见武明空想明白这里面关键后,再次笑着开口道:“当然,想要凭借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世家门阀对知识和人才的垄断肯定是不行的。”
“你若想要真正解决世家门阀的隐患,那就必须要对底层百姓进行普智教育!”
“如此才能大量的选拔有志之才,打破世家门阀对知识和人才的垄断,让底层百姓懂得家国天下的道理。”
陈琦说完,便不再开口。
悠悠然的端起身前茶盏,细细品起茶来。
普智教育,也就是陈琦前世的基础教育。
唯有广开民智,才能让神州底层百姓明理,不会轻易的受到世家门阀的蛊惑。
只不过陈琦没有说的是。
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其中的困哪和阻挠绝对不会小,不说和整个天下为敌吧,却也是差不了多少了。
他此举,也是想借此观看下武明空的智慧、决心和手段亿.
第261章 革鼎变法,不能用歼星炮打蚊子!(求订阅)
皇宫御花园中一番谈论结束,陈琦便直接告辞离开了。
当然,他并没有离开长安城。
而是向武明空去求取了一道能够自由进出翰林院和弘文馆旨意,如此也能正大光明的阅览前唐所搜集的图书了。
这也是陈琦前来长安的主要目的之一。
当然,如果能借武周之势,前往长安洪福寺中,阅读陈玄奘从西天大雷音寺带回来的大乘佛经。
那就更好了。
陈琦离开之后,武明空坐在御花园中想了很多。
她发现运朝之道,当真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同样的,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登基三个月有余,她对于武周王朝的境况,也算是有了清晰的了解。
论疆域之广。
武周绝对是地仙界神州人族百国之首,占据天下十道三百州。
其下郡县成千数万,基本都靠地方自己管理。
世家门阀,望族寒门。
利益关系盘根交错,复杂无比。
即便有隋杨一朝开创出科举这一制度,想要打破世家的垄断也绝非简单之事。
故而,民间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
“古往今来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改变,只可惜阻力太大,难以实施。”
“强如隋杨,面对天下世家门阀,也落得二世而亡的下场。”
“这也导致了李唐一朝,不得不向天下世家门阀低头,连制衡世家门阀的科举利器,也交由了世家门阀之手。”
“如此,李唐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世家门阀的傀儡君主。”
武明空感慨道。
与陈琦的一番深入交谈,她对隋杨,对李唐,乃至是对现在的武周,总算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知道了症结所在。
“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要治沉疴需得下猛药。”
武明空心念悠悠。
此时,她才算有些明白。
为何隋杨一朝两代君王都一心想要扫荡世家门阀,再造日月乾坤。
盖因,万载之枷锁,压在王朝、苍生之身。
实在是苦不堪言。
若不能扫平世家门阀,想要聚拢民心,建立运朝,根本就不可能。
“革鼎!变法!”
武明空心中回荡着如此四个字,脑海中有关《格物致知·治国卷》的数百万文字一一闪过。
越发觉得此格物学说,对自己的武周一朝非一般的契合。
“开民智,普律法!”
“开科举,选英才!”
“军功授爵制度!”
“天工造物发展生产力......”
“如此,亿万人之气运、命数,汇聚成国运,加诸于我一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