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阅读的书籍也不过百十万部,能撰写出《格物致知》一书,搭建出格物学说的框架,已经是非常的勉强了。
哪像现在的陈琦。
不仅修为达到了真仙后期,还将诸多法则大道修行到了大成境界,对天地大道法则的理解,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陈琦,阅读书籍九亿八千六百万部。
较比当初撰写《格物致知》一书时,知识量增加了何止千百倍。
是以,当陈琦回过头来,再次翻阅并讲述《格物致知》时,自然而然的也就发现了《格物致知》的诸多不足。
他就这么的一边讲学,一边重新修订,对自己《格物致知》中的某些错误和不足,全都毫不犹豫的指了出来。
直言不讳的告诉听讲的稷下学宫众夫子和弟子们。
这些为何会错,又哪里是不足,需要怎么改正,又为何要这么的改正。
如此讲学方式,听得稷下学宫众人如痴如醉,诚心拜服。
这一次的讲学时间有些超出陈琦的预料,足足讲了一百日之久。
当他讲完《格物致知》的《天下卷》后,也是直言不讳道:“格物才能致知,格物也没有尽头,更没有所谓的真理~〃。”
“所以大家在阅读《格物致知》一书时,如果觉得哪里不对,那就大胆的去怀疑和验证吧!”
“不要怕出错,也不要怕怀疑,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不得你就能通过这么一个方式,找到你自己的道了。”
陈琦悠悠的话落在稷下学宫众人耳中,却恍若是一道惊雷,让他们震惊到了极点。
“难道先生就不怕出错?”
“万一真的有人找到了《格物致知》的错误,难道不会影响到先生的名声和清誉?”
有夫子闻言大惊,忍不住询问道。
要知道,他们以往受到的教育理念是誓死卫道。
意思就是。
即便是死,也要维护自己所学的学说理论思想。
维护儒家的圣人之言!
总之一句话:儒家圣人所说的全都是真理,是不会出错的,如果真要出错了,那也是你理解错误,是世人的道德思想出了问题。
反正圣人本身是不可能出错的。
要不然,他们所说的话,也不会被称作圣言了。
如今陈琦却是鼓励稷下学宫弟子去怀疑《格物致知》中的内容,去寻找里面的不足。
这如何不让他们惊讶。
陈琦闻言,微笑道:“为何要怕出错?”
“格物,本就是探究万物的规律,格“规律”之意。”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事实便摆在那里,难道还能因为我之言语,错的变成对的不成?”
陈琦说道这里,看着眼前的三万多稷下学宫儒家弟子,告诫道:“格物致知,贵在求真务实,尔等还需谨记!”
格物便是科学!
科学是严谨的,也是没有尽头的。
在没有尽头的科学中,又有谁能保证自己一定是正确呢?
别说是现在的陈琦了,即便是安歇大罗彼岸超脱者,都不可能寻找到的科学的尽头,更不可能代表正确。
至于说,《格物致知》如果出错了,会不会影响到陈琦的名声和清誉?
这一点陈琦并不担心。
因为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错误和验证错误中进步。
只要格物的精神不灭,那么格物学说的传承便不会断绝。
如此,陈琦作为洪荒世界格物学说的开辟者,自然也就能获得格物大道的气运青睐,让他能够借助格物学说的气运,证道超脱。
听道台上,三万余名稷下学宫儒家弟子并不知道陈琦的心中想法。
他们此时听到陈琦大义凌然的话,纷纷拜服,为其胸襟广阔而折服。
一场讲学,到这里便已经算是结束。
剩下的几日时间,便是陈琦为学宫弟子答疑解惑的时间了。
在这答疑解惑中,陈琦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用非常直白的话为众学子详细解答了心中疑问。
而不是说一些玄之又玄的道理,让稷下学宫弟子自己去悟!
他觉得,儒家道德学说之所以会走偏,其原因便出现在了自己领悟方面。
这就好比后世老师教学生。
学生:“老师,一加一应该等于几?”
老师:“道,玄之又玄,故而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你明白了吗?”
学生:“` ˇ......”
特么的,我明白个屁!
我就问下你一加一应该等于几,你直接给我整出一堆玄学和哲学来。
这让我怎么办?
难道承认自己没听懂?
这样的话,他还要不要面子了?
所以,学生就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回答道:“老师,我懂了!”
至于是真的懂了还是假的懂了,那估计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
并且,一个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也就会衍生出来无数个答案。
有人说是等于一,因为老师说了,一就是道,是无极,道加道,无极加无极,不还是道和无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