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节(2 / 2)

陈琦听到王元昌话后,尽是笑了笑,然后摇头道:“这件事王院长只要不怨恨我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都是小事罢了。”

朝廷前来陇州书院抓捕书院夫子和学子时,陇州书院众人也有过向陈琦求助。

只不过陈其拒绝了,尽是让朝廷兵卒对书院夫子和学子尽量礼待一些。

如此行为,让陇州书院中的很多夫子和学子都对陈琦很有意见。

因为他们觉得,陈琦明明有能力让书院中的夫子和学子免受牢狱之灾,结果却选择袖手旁观。

..... .... ...

如此行为,根本就当不起儒家圣贤,稷下学宫大祭酒的身份。

对这些怨言,陈琦云耳不闻。

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什么时候儒家圣贤成了包庇罪恶者了?

儒家又不是佛门,讲究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儒家修行浩然正气。

何为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便是自身的正义感和良好道德品质。

他这个儒家圣贤若是真的选择了包庇罪恶,乃至是和罪恶同流合污。

那才是愧为圣贤呢。

王元昌作为儒家大儒,并且还是凭借自身修行成就的儒家真正大儒。

他自然知道儒家弟子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和品德。

所以,他也能理解陈琦的选择。

毕竟换位思考,如果他是陈琦,他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恐怕也会这么做的。

“元昌怎会因为此事怨恨陈师,毕竟此事的根源不在于陈师,而是在于朝廷、世家以及自身。”

“并且,元昌也相信,有天子亲自裁决,学院的夫子和学子也会得到一个公平对待的。”

王元昌说着,朝女帝所在的郡守府方向拱拱手,以示对女帝的尊敬。

如果是换做之前,他虽然尊重天子,却也决然不会百分百的相信天子能公平公正。

但是,这是十日来,王元昌在真正读懂陈琦的《格物致知》后,他对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顿时有了新的感悟。

他相信,能够选择以格物学说治国,将格物学说当做主流学说推行天下的女帝,定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不会像历代君王一样仅凭喜好行事的。

或者说,身为儒家大儒的他,真正相信的不是大周女帝,而是陈琦的格物学说。

陈琦闻言,不由颔首道:“王院长放心,我相信天子定然会公平行事的。”亿.

第311章 一对千古君臣的天衣无缝配合!(求订阅)

女帝的巡狩队伍在陇州郡城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给陇州带来的影响确实翻天覆地的。

半个月后。

当女帝的巡狩队伍再次启程,差不多整个陇州的所有世家都被清理了一遍。

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

当然,大部分的无辜世家弟子都得以幸存了下来。

尽管家财都已经被充公。

但是以这些世家弟子的能力和实力,并不用担忧他们流落街头。

真若出现了那种情况。

也只能说陇州的世家在后代教育培养方面不是一般的不过关。

当然,之所以放过普通的无辜世家弟子,这不是武明空心慈手软,而是牵连的人太多了。

仅是龙洲各大世家的直系子弟,便有十数万人之多。

若是再加上旁系和仆役等,牵连到的人口多达百万之巨。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即便是朝廷也必须要谨慎处置,不能一概而论。

最重要的是,这还仅是一个陇州。

武周十道三百州中的一州。

一州之地尚且如此,那么整个神州呢?

真要处理起来。

最后会牵连到千万人,还是几亿人?

这样的数据,想想就让人发寒,怎敢随意的过度处罚。

因此,对陇州各大世家的情况,朝廷也仅是依法处置,依托于现有证据,对各大世家进行处置,诛除首恶,关押重要人物,流放核心成员。

对于底层的世家子弟和旁系世家弟子,若是身上没有罪恶,便没有遭到牵连和波及。

这也是处于稳定考虑的,而不是单纯的因为心慈手软。

至于说,如何判断一个人身上有么有罪?

这个问题在普通的历史世界,可能还要经过立案调查,搜寻证据,然后三堂会审后才能定案。

但是在这仙佛显圣的洪荒神话世界,根本就不用这么的麻烦。

有开天眼的修士,一眼便能看出一个人身上罪孽。

更有那功德之宝和法家之器,可直接判别一个人身上的罪孽。

最后就是他心通、招魂、唤神、通幽、因果之术等神通秘法了。

反正,在这洪荒世界,真想要人不知,那也只能不作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