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既不希望法国太强大,同样也不喜欢德国人再次崛起,对英国人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德法两败俱伤。
因此解绑德国在英国人看来是可以允许的事情,尤其是在德国的东面是红色的苏联,英国人可是打着让德国人去抵挡苏联的主意的。
对于英国人的这些盘算,陈墨并没有什么意见,他唯一对鲍德温首相提出的建议是英国向比利时施压,让法国人把阿登山脉那一段也用碉堡和防线堵上。
“首相先生,我希望您能明白,如果德国人进攻比利时,法国人花费了大量金钱和资源修建的防线就将是一个摆设,会被德国人完美的绕过。”陈墨拿出了一张地图摆在了鲍德温首相的面前,指着地图上的比利时说道:“阿登山脉虽然地形崎岖,森林密布,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挡德国人,如果他们真的从这里进攻,法国人的战斗意志将会因为马奇诺防线被绕过而迅速崩溃。
所以如果英国希望法国还能像一战时那样在战争中发挥足够的作用,那最好帮法国人把这最后一个缺口补上,不然的话我担心法国人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
===第七十二章 朴茨茅斯===
英国人虽然觉得陈墨说法国人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有些夸张,但对于比利时的问题他们却非常重视。
无他,上次大战的时候,德国人也是从比利时这入侵的,德国人想要打法国,因为地形的原因就必须从这个方向进攻。
至于说德国人会具体从比利时的什么位置进攻,那就看德国人要采取什么战略了。
法国人因为受到上次大战惨胜的影响,国家整体战略思路已经从攻势学说转变成了防御学说,虽然从战略上来说和他们在一战中采用的战略大差不差,都是在德法边境修碉堡,然后在卢森堡和比利时和德国人刚正面。
但一战时期的法国人是勇的不行的直接对攻,当时的法国奉信现在被称为攻势邪教的学说,认为刺刀是比大炮在战场上更重要的武器,过分的强调进攻。
一战爆发之后,虽然西线无战事,但当西线打起来的时候,法国并不是被动的防御,而是直接发起了全面进攻,和德国人实牙实齿的硬撼。
这也是为什么一战欧洲战场会打成绞肉机的原因。
双方都各自动员了几百万军队,又在不停的进攻,新式武器的发明也让杀戮变得更有效率,于是乎凡尔登、索姆河,上百万人就这么毫无价值的死掉了。
也正是因为一战中这种进攻学说带来的伤亡实在太大,法国被打空了一代人,法国人的血性也被打没了。
所以在一战之后他们不再积极进攻,转而变成了消极防御,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去修建马奇诺防线,更是在二战开始之后马奇诺防线被绕过便失去了战斗的欲望,整个国家在集体厌战的情绪下直接选择了投降。
英国人当然知道法国人的这些情况,所以当陈墨说如果比利时被攻破,法国人可能会投降的时候,英国人显得相当重视,他们也明白这一段防御必须补上。
不过这件事显然不是说做就做的,无论是英国对比利时进行外交照会,还是法国继续修防线,都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完的事情。
所以在确定了英国人会重视这件事之后,陈墨便动身前往了朴茨茅斯,去拿自己的两艘航空母舰。
这两艘航母如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舾装和调试,配属的人员也已经全部到位,只差一个盛大的入役仪式,就可以算作是加入现役行列了。
朴茨茅斯造船厂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甚至比他们英国人自己的航母入役还要用心。
毕竟英国皇家海军自己的航母入役,是怎么也不会有国王亲临这么豪华的待遇的。
皇家海军自己的军舰下水,或许会有皇室成员来砸个香槟,要是国王没事或许也会亲自到场,但军舰入役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特别隆重的仪式。
但这两艘航母因为关系到两国外交,以及之后一整个舰队的订单,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王室,亦或是朴茨茅斯造船厂都将整个仪式弄的十分的隆重。
朴茨茅斯作为英国海军组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军港,从英国开始争夺海上霸权开始,直到一战和二战,这里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自十三世纪以来,朴茨茅斯的造船厂一直为英国皇家海军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优质的军舰。
诸如风帆时代的胜利号、贝隆纳号、皇家方舟号,从一战打到二战打满全场的传奇老女士厌战,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最后的荣耀贝尔法斯特,第二代皇家方舟,光辉,乔治五世、威尔士亲王,她们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朴茨茅斯造船厂所建造的这些军舰,才有了大英帝国四百年辉煌的海上传奇。
因而在这里,有着太多的历史可以浏览和参观,英国人也十分贴心的安排了阿尔伯特王子陪同陈墨一起,参观着朴茨茅斯的造船厂和各种纪念馆,让他能够了解大英帝国辉煌的底蕴。
“这件军服就是纳尔逊将军阵亡时所穿的那一件,当时子弹从他的左肩射入,夺去了这位大英帝国历史上最优秀海军将领的生命。”阿尔伯特王子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作为前海军军官,他还是十分认真的向陈墨介绍着眼前这件对于英国人来说几乎可以被视为国家精神信仰的军装。
看着这件军装,听着阿尔伯特王子的介绍,陈墨饶有兴趣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军装也确实非常厉害,作为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穿过的军装,上面不仅保留了当年的弹孔,也寄托了英国在其四百年海上霸权时代英国皇家海军对纳尔逊的崇拜和信仰。
可以说这件军装就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圣遗物。
即便没有所谓的英灵座和大圣杯,陈墨也可以凭借这件军装召唤出纳尔逊的英灵来。
不过这对于陈墨来说,倒是意义不大,毕竟纳尔逊的英灵必然会忠于英国,对他用处不大。
虽然说有法术可以保证英灵的忠诚,但纳尔逊存在的概念都已经是英国的象征了,就算召唤出来也会受到信仰的冲击,在情感上极大地偏向英国,这对陈墨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而且比起男性英灵,陈墨更希望召唤几个舰娘,后世那么多的舰娘游戏可是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灵感。
只是可惜日后耳熟能详的那些舰娘现如今大多都还没建造出来,就算陈墨想召唤她们也没有素材。
真要召唤舰娘的话,除了一些一战老船之外,就只有那条胜利号了。
其他的舰娘还要等到二战打完,那些著名的军舰经历了它们船生的高光时刻之后才好去召唤。
更何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算真的想要做什么,直接以朴茨茅斯这块土地为基础,像召唤旌玉一样来召唤整个朴茨茅斯的英灵,远比单一召唤某一件事物或者个人的英灵来的划算。
所以在朴茨茅斯,陈墨也只是参观游览,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
只是在他正听着阿尔伯特王子的讲解的时候,爱德华王子却忽然怒气冲冲的冲了过来,态度十分粗暴的将自己的弟弟拉到了一旁,对他怒吼道:“你把她弄到哪去了!”
===第七十三章 王权与责任===
看到爱德华王子冲自己的弟弟吼叫,陈墨瞬间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小王子动手还真利索。”陈墨微微摇了摇头,感叹于阿尔伯特王子做事确实够果断的同时,也对爱德华王子的评价再一次降低。
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身为一国王储,都不应该、也不能在重大外交事务活动的时候当着外国元首的面做出这种冲动的行为。
即便陈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看到爱德华王子这样一幅冲动的样子,以及他这样不管不顾的莽撞行为,都会感到受到了冒犯,更对他这个即将继承王位的王子有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可想而知,如果是其他外国元首,即便顾虑英国国力强大而不会表示什么,也仍旧是非常严重的外交事故。
尤其是当事情的前因后果被人翻出来公之于众的话,他这就是典型的“把脸都丢到国外”去了。
这种事情陈墨可以想得到,来负责接待陈墨的阿尔伯特王子和英国的其他外交官员自然也能够想得到。
几名外交官员冲上去拉开爱德华王子的同时,阿尔伯特王子也在赶忙劝说着自己的哥哥:“哥哥,冷静一点!事情之后我会像你解释的,请不要在这种外交场合丢大英帝国的脸面!”
阿尔伯特王子的应对无疑是正确的,这种时候安抚好爱德华王子的情绪,避免继续在外交场合闹出不可收拾的事情来,才是一国王子应该要做的事情。
所以在阿尔伯特王子劝说着爱德华王子的时候,外交官员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他们都希望王储能够冷静,不要酿成不可收拾的糟糕局面。
但显然,爱德华王子要是真在乎大英帝国的颜面也就不会不管不顾的爱上辛普森夫人,更在这种外交场合直接来质问自己的弟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