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2 / 2)

毕竟从古至今,中东这片地区的军队从来不以作战能力彪悍而著称,虽然在历史上他们也建立起来过强盛的帝国,可他们的军队给人的印象却总是以数量而非质量取胜。

至于说现代的中东军队,那只能说是一个笑话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太过费拉不堪,陈墨这才会调一个克隆人军官团来,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改变,让这支自己一手组建的军队不要像这片地区的其它军队一样不堪。

当然,要是这支军队实在是不堪大用,陈墨也就只能出动死灵或者克隆人军团了。

只是这样做后续的影响会比较麻烦,而且将大批死灵送上战场,以及将大批克隆人从“生化”世界输送到这个世界,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出于节省不必要开支的考虑,陈墨还是不希望埃及的军队太过不堪。

毕竟他们有着优于这个时代的装备,有着更加先进的战术和作战理念,只要他们在战场上有足够的作战意志,不要一触即溃,理论上来说这支军队还是足够能打的。

而且这些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曾经的法老卫队,他们的作战意志还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在卸下了千年使命的现在,这些曾经的法老侍卫还能有多少拼死作战的心呢?

陈墨对此虽然表示疑问,却也没有太过关心,毕竟对于他来说,这场埃塞俄比亚战争只不过是牛刀小试,如果自然人军队费拉不堪,他还有其他后手,事情并不会糟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至于说在这场战争中埃及军队表现不堪,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在国际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会降低埃及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而已。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陈墨也不是没有应对措施。

威慑力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外,还有另一种威慑,那就是核威慑。

陈墨第一次从“生化”世界带走的那个保护伞基地中,可是有核弹制造技术的,更不用说现如今将整个“生化”世界收入囊中的他已经掌握了那个世界全部的核武器。

在如今“埃及”世界核武器相关理论都还没有完善的年代,甚至不需要动用战略核武,就只是战术核武都能够极大地威慑世界各国。

只是动用核武所产生的后果,却还是让陈墨犹豫,毕竟“埃及”世界所即将面对的是人类史上最惨痛也是最没有底线的一场战争。

如果让各国知道了核武器的存在,谁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去研究核武器,并且在战争中使用呢?

陈墨可不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成热核战争,那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将核武器藏着掖着的原因,无论是盟军还是轴心国,他们拥有了核武器就一定会在战争中去使用它,到时候所造成的将会是远比历史上那场惨烈的战争更加可怕的后果。

“等舰队回来,就把它们派去埃塞俄比亚吧,这场战争至关重要,我不希望有任何意外发生。”陈墨在一番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将舰队也投入到这次战争中来:“另外禁止意大利的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意大利如果有什么意见,就说我国应埃塞俄比亚请求,出兵保护该国,同时为了防止战争扩大从即日起到战争结束,禁止参战双方的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

“老板,封锁苏伊士运河是不是跟英国人商量一下?”艾达·王听到陈墨要禁止意大利人通过苏伊士运河,并没有觉得他这个决定有问题,但还是对他提醒道:“苏伊士运河现在是埃及和英法共管,虽然我们确实可以封锁苏伊士运河,但我觉得您应该给英国人一点面子。”

艾达·王的提醒让陈墨沉吟了一下,他想了想说:“既然如此,那就给英国人一点面子,对外宣布因为战争的关系本国海域将对各国军舰进行管制,限制埃塞俄比亚战争参战双方的军舰通过本国海域。”

虽然还是一样的封锁,但换了一种说法之后,意义也就不一样了。

苏伊士运河的主权陈墨还没有收回,现在还是英法和埃及共管,他只是从中分得了埃及应得的部分收益。

所以理论上来说封锁苏伊士运河至少要英法点头才行,但埃及限制意大利军舰通过自己的领海,这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即便是英国人,在这件事上也不可能为了意大利而让陈墨开放埃及的领海。

毕竟领海是埃及自己的地盘,埃及人不让参战双方过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七十七章 首战===

战争如果各方所预料的那样爆发了。

埃及的军队在编制完成之后,两个集团军兵分两路从苏丹进入了埃塞俄比亚。

如今的苏丹已经基本上可以视作埃及的领土,只不过名义上依旧是英埃共管而已,所以埃及的军队直接横穿了整个苏丹,甚至后勤补给基地都直接放在苏丹境内。

两个集团军进入埃塞俄比亚之后行军的速度并不快,前线仍旧只有埃塞俄比亚自己的军队在对抗着意大利的侵略军。

这倒不是陈墨在玩什么保存实力,又或者在等埃塞俄比亚开出更好的条件,而是埃塞俄比亚国内的交通状况实在不理想,埃及军队推进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人们提到装甲突击,第一时间所想到的都是二战中古德里安的闪击波兰和环法坦克飙车大赛,亦或者是冷战时期苏联的钢铁洪流。

但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是建立在当时德军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充足物资供给之下的。

而且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进和地形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都有着诸多关系,恶劣环境下载具的损耗尤为严重。

不然的话,虎王奥托·卡里乌斯所写的回忆录就不是《泥泞中的老虎》了。

和许多人所想象的不一样,装甲部队的推进并不是依靠装甲车辆本身,短距离突袭或者行军还好,但如果要进行长距离的行军,就必须要借助公路、铁路运输。

因为装甲部队所装备的载具是有使用寿命的,而且还有燃料补给的问题。

虽然说陈墨装备给两个集团军的所有车辆都是以埃及沙漠地形适性为前提设计的,即便是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也有着比较好的通过能力,但依旧存在着相对而言很高的故障率,并且部队的燃料补给并不充裕。

作为穿越者,陈墨当然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让部队在苏丹境内建立后勤补给基地,以便运输物资补给给前线部队。

但埃及境内还好,这些年靠着死灵劳工们的努力,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埃及国内有着较为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快速将物资或者部队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苏丹境内因为有着英国人修的沟通埃及和苏丹的铁路,倒也能够把物资及时的运到。

可埃塞俄比亚就不行了,它的国内基础建设只能说差强人意,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别说让装甲部队快速突进,连让后勤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前线都只能说勉勉强强,如果不是陈墨为两个集团军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后勤和运输车辆,恐怕还做不到这一点。

好在,虽然两个集团军的推进并不快,他们还是在埃塞俄比亚人的防线崩溃之前抵达了战场,并且迅速对意大利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在这一时期,虽然坦克、装甲车等机械化装备已经被发明出来,并且装备到了部队,但战术方面却仍旧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德国方面,古德里安倒是已经摸索出了他的闪电战和装甲突击理论,却仍未在战场上实践过。

对于机械化部队的使用,德国人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意大利人就明显落后了。

即便他们有着远比埃塞俄比亚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他们仍在埃塞俄比亚军民的顽强抵抗下进展甚少。

甚至在局部战场上,意大利人甚至打不赢还装备着一战时期装备和冷兵器的埃塞俄比亚军队。

于是乎当埃及军队进入了战场,并且对意大利军队展开了他们做梦都未曾想到的猛烈进攻时,意大利的军队几乎是在瞬间就被打懵了。

以领先这个时代至少半个世纪以上的科技制造的轻型坦克和轮式装甲车几乎是用碾的方式就摧毁了意大利人的防御。

当意大利的坦克还在慢吞吞的进入射击位置,停下调整炮塔进行瞄准的时候,埃及人的坦克已经以冲锋的速度和气势冲向了它们,并且在冲锋的途中就完成了瞄准和射击的工作,在意大利人还在等着这些坦克停下来瞄准的时候便将它们全都击毁了。

装备了双向稳定器的75滑膛炮让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可以一边快速突进一边开炮,这着实震碎了意大利人的三观,同时也摧毁了他们仅有的一点抵抗。

毕竟看着在战场上以五十迈开始一边飙车一边打靶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己方几乎只要停下就会被击毁的坦克,还有炮弹明明命中了对方,炮弹却被直接弹开的场景,意大利人仅存的一点士气也在瞬间消散了。

“这些意大利人可真不禁打,我还以为至少能来一场装甲对决呢!这还不如电子游戏!”安德森少校坐在自己的指挥车里,看着已经开始竖白旗的意大利人,一边抱怨着,一边用手掏着耳朵:“各车报告情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