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不是二战之后,国际形势已经趋于稳定,而且有着核武器威慑,各国不愿意轻启战端,五个最大的流氓愿意坐在谈判桌前来解决各种国际事务。
在二战开始之前,决定大多数国际事务的依旧是铁和血,只要能够压服一切反对的声音,征服世界又如何呢?
当然,这么干还是要考虑一下后果的,毕竟有些事情做起来容易,做完之后的后续才是真正的麻烦。
不提那么大的地盘治理开发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和精力,国际上的口碑和声望可是很容易跌到负的。
玩染色游戏可以毫无顾忌,和所有国家外交关系拉到负一百,但现实里可不能这么干,历史上敢这么干的国家都把自己玩死了。
秦桧还有三个朋友,总不能真的孤家寡人吧?
虽然对于死灵法师和跨多元宇宙帝国来说,征服世界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但陈墨目前还不想举世皆敌。
所以在认真考虑了一下之后,他还是同意和这些国家商谈关于结盟的事情。
毕竟,埃及周边的这些国家都是日后世界主要石油产出国,能够把这些国家拉拢过来,等于未来半个世纪掌握了全球主要的石油产出,足以影响和左右整个世界的局势。
而且虽然盟约是这些小国提出的,但显然他们没有让埃及接受他们提出的盟约的能力。
双方实力上的不对等,显然小国是不具备主导盟约的能力的。
尤其是现在这些想要结盟的国家,更多的是希望获得埃及的庇护。
所以最终这个所谓的盟约必然是会以埃及为核心,并且由埃及所主导,贯彻陈墨的意志。
小国需要寻求庇护,大国则更需要拉拢盟友。
随着埃及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不仅作为原本盟友的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埃及的拉拢,法国、德国和苏联,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中东地区崛起的新兴国家,试图将其拉入自己的阵营。
一时之间各国使节云集开罗,都想要抢在其他人前面和埃及达成合作,哪怕不能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也不能让这个强力的区域强国倒向对手。
然而面对着各国开出来的合作条件,陈墨却并没有和各国有什么实质上的接触,而是十分突兀的宣布访问美国。
===第八十四章 向美国下订单===
陈墨在这个时候前往美国,并不是想要和美国结盟。
虽然说未来的美国借着二战的东风强势崛起,成为了未来的世界两极,超级大国,但这并不是陈墨在意他们的理由。
尽管这一时期的美国已经出现强势崛起的势头,无论是工业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逐渐发展起来,但世界第一强国还是英国,而且陈墨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去捧美国人的臭脚。
美国虽然未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这个国家对待盟友可是非常糟糕的,被他坑死的盟友可谓是车载斗量,是个盟国都被美国坑过。
如果不是冷战时期,欧洲各国需要依靠美国来对抗苏联的威胁,谁又愿意捧美国这个殖民地国家的臭脚呢?
事实上不仅仅是美国,冷战时期的苏联也是一样的。
穗宗和勋宗时代,虽说苏联援助了不少第三世界国家,但那都是涉及到各种政治利益和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斗争的。
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有布拉格之春这种事情呢?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本的历史上,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会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首脑人物的原因。
有太多的国家不希望自己卷进两大阵营的对峙之中,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中立。
如果不是当时纳赛尔和埃及自己野心太大,以及中东地区的各种问题,纳赛尔是完全有机会将整个中东地区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起一个泛阿拉伯国家的。
当时埃及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拥有着崇高的声望,纳赛尔本人也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军人物。
在他的努力下叙利亚和也门于1958年和埃及签署了一分合约,三国合为一个国家,旨在实现阿拉伯国家的非殖民化,排除美国、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和北非的影响,以及解放巴勒斯坦。
只是很可惜,这个美好的构想最终败在了埃及人的政治野心,以及美国的干涉之下。
三国共同成立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仅仅只存在不到三年时间,在1961年便宣告解散了。
所以在陈墨看来,这些所谓的盟友都是靠不住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利益而已。
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自身强大的实力。
而陈墨这个时候访问美国,一方面是躲开国内那些乱七八糟的勾心斗角,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从美国这边获取利益,进一步发展本国的实力。
尽管埃及建国以来,和英国关系不错,但埃及的工业体系建立,更多的还是靠着和美国的合作。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时候的美国还奉行孤立主义,国内也更多的受资本的影响,更看重金钱和实际利益,而非像欧洲那样波云诡谲的政治博弈。
因此在增强本国实力这件事上,陈墨还是更愿意和美国人合作。
距离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已经没有几年时间了,在这种时候想要快速提升本国实力,尤其是军事上的实力,需要大量的军工产品。
埃及本国的工厂虽然经过了这些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现在也确实在满负荷的运转着,但对比陈墨所预计的需求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一个拥有强大工业实力的存在,来帮他生产足够的军需,以减轻埃及国内的压力,从而让他能够在二战爆发前尽可能的扩张军事实力。
虽然说这个时候英国仍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在工业实力上美国已经后来居上。
而且美国靠着其广阔的国土面积,工厂的数量更多,生产能力也更强,并且不需要谈政治,只需要谈纯洁的金钱关系,就很满足陈墨此刻的需求。
所以在抵达了美国之后,他便通过当初认识的杜邦家族的皮埃尔·杜邦联系了美国不少大工厂主,向他们挥洒出了海量的订单和金钱,向他们订购了大量的军需物资。
美国本就是一个在一战中靠着卖军火起家的国家,陈墨敢买,他们敢卖,只要价钱合适,美国人并不介意卖给陈墨他们能卖的一切。
陈墨向美国订购的主要是种类繁多的坦克、飞机的零件,以及数量庞大的工业初加工产品,这些东西在运回埃及之后,将会被制造成新的坦克和飞机,以及各种弹药。
至于说其他军需物资陈墨也很是采购了一批,至于说数量……如果不打二战,靠着埃及国内的四十万军队,可以用到1970年。
除此之外,陈墨还给了杜邦家族一份自动步枪的设计图纸,正是后世颇为有名的M14自动步枪。
陈墨一共向杜邦家族下了四十万支M14的订单,这么大的订单着实惊到了杜邦家族,但他们却仍旧面不改色的吃下了这笔订单,尽管他们需要和其他军工企业联手才能在陈墨要求的1939年之前全部交货,可显然杜邦家族是不会放过这么大一块肥肉的。
在这个时候,能够吃下陈墨这么大订单的工厂还是有的,但英国方面的军工厂陈墨上次进行过试探,他们并不太愿意生产自动步枪,而且英国人给出的报价太高,陈墨无法接受。
这一点在美国就不成问题了,这么大的订单,美国的军工企业就差把自己变成陈墨的形状,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以杜邦家族为首的军工企业们,不仅主动降低了价格以笼络陈墨这位大客户,还主动自己出钱改进工厂和生产线,用以生产M14自动步枪以及配套的子弹和其他配件。
至于陈墨手上那份庞大无比的采购订单,杜邦家族也没打算放过,虽然他们自己吃不下,但他们联系了大量和杜邦家族有关系的工厂和企业,大家联手满足了陈墨的需求,并且给出了一个实惠无比的价格。
这着实让陈墨非常满意,和资本家做生意就是这点让人觉得舒服,只要钱到位,他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至于说付款用的钱,这就不太好意思了,陈墨用的是让“生化”世界的美钞印刷工厂按照这个时代的美钞印刷的假钞。
或许是因为某种微妙的巧合,两个世界的美国在同一时期所使用的货币是相同的,所以“生化”世界那边只需要将旧钞板翻出来,恢复印钞厂的运转,就能够源源不断的为陈墨提供真的不能再真的“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