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绝大部分士兵对格蕾丝都充满了敬意和好感。
只是在敬酒之余,大家也不免先聊起来。
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训练上了,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闲聊,此时终于有机会了,不少人不免对未来充满了好奇。
“格蕾丝教官,能跟我们说说未来是什么样的吗?”一名士兵向格蕾丝询问道,而这也是其他人所感兴趣的。
“没什么好说的,未来比现在差的太远了,人类所有的城市都几乎被终结者所占领,我们只能躲藏在废墟中和它们战斗。”格蕾丝倒是没有拒绝回答,但对于未来她却情绪不高:“所有的一切都被打成了废墟,终结者的飞行器不眠不休的搜索着活口,一旦发现还有活着的人类他们就会派出部队进行攻击,直到杀死每一个人类为止。”
听到这话,所有人不免都情绪有些低落下去。
稍稍沉默了几秒钟,忽然有人又接着问道:“那战争是怎么开始的?也是像现在这样,终结者对我们发起了进攻吗?”
“我那个时候还太小,具体的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当时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是突然有一天人类失去了网络,一切变得一团糟。”格蕾丝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讲述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一开始终结者只是攻占了一小块地方,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人类认为电磁脉冲可以消灭它们,于是对着终结者发射了核弹。
但最终,核弹并没有消灭终结者,反而将我们自己的家园摧残的一团糟,人类的世界就这么毁灭了。
幸存者躲藏在城市的废墟里,为了一点食物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杀死对方,我父亲就是被人为了一个水果罐头杀死的。”
说到这里,格蕾丝也不免回忆起了“过去”,脸上露出了惆怅的表情。
这种情绪无疑影响到了其他人,大家都不免沉默下来,直到有人举起了酒杯:“敬那些死去的人,不管他们是在未来还是过去,我们一定会战胜终结者,改变人类的未来的!”
“敬那些死去的人!”其他人听到这话,也不由得纷纷举起酒杯,附和着。
众人继续喝着酒,此时却有人提问道:“既然格蕾丝教官你知道未来,为什么不警告现在的各国政府,让他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
===第三十六章 各国的应对态度===
美国和其他各国不知道末日是怎么开始的吗?
他们当然知道,在一开始陈墨带着格蕾丝和莎拉回到美国的时候,fbi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未来发生了什么。
他们从一开始就从格蕾丝这里知道了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人类又为什么会面临末日危机。
但这有用吗?没用。
对于美国来说,他们知道网络是未来末日危机的主要原因,但人类显然不可能舍弃网络,只能是在网络上加装防火墙,以此来抵御可能到来的网络攻击。
至于说战争开始之后不使用核武器,这虽然不是没有可能,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在无法获得胜利的情况下,人类是不可能不使用核武器的。
而且莎拉的存在也告诉了美国政府一个事实,那就是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他们对于格蕾丝警告他们的未来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而是觉得只要他们能够在现在击败终结者,扼杀总督诞生的可能,就可以改变未来,让格蕾丝所知道的那个末日不会发生。
莎拉倒是很支持美国政府的这种想法,毕竟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而且她也成功的阻止了1997年天网的诞生,拯救了世界。
虽然这个拯救世界的功绩根本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承认,但是在认真调查和分析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尤其是有了卡尔这台终结者作为佐证,莎拉曾经拯救了未来的事情还是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秘密为她颁发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对此莎拉表现的不屑一顾,比起勋章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着。
莎拉拯救了两次世界,但两次拯救世界也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虽然她并不后悔这一切,可如果有选择的话,她还是希望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活着。
而且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承受着这一切苦难所带来的伤痛,莎拉对终结者可谓是恨之入骨,即便现在的这些终结者和她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
至于丹妮和格蕾丝,她们对此还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在美国政府派了一名官员和她们聊过之后,两个人便不再纠结这件事,转而投入到训练中去了。
美国人是这样一个态度,其盟友在态度上来说也大差不差,或许他们会劝美国慎重,但政客们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却是高度一致的。
唯一态度有所不同的,或许就只有俄罗斯和中国了。
在应对终结者的问题上,两国和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始终存在着分歧。
一方面两国确实在积极投入力量来应对现在终结者所带来的危机,但是另一方面两国却也在积极准备着万一真的爆发了末日危机该如何应对。
网络既然可能出现问题,那就打造一个和外界完全物力隔绝的地下避难所,将现在几乎无处不在的电子网络和高智能设备全部替换,哪怕效率再低,安全和杜绝终结者所带来的威胁,才是放在第一位的。
对于两国来说,建立一个这样的避难所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冷战时代的核威慑下两国都曾经修建过大量的地下工事,现在也只不过是将这些封存和废弃的工事再度利用起来,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这些工事中,两国放进去了大量的工业生产设备,虽然这些并不是最先进的数字化机床或者智能生产线,只是技术要落后一代的传统机械设备。
但这些东西可以保证如果终结者真的控制了网络,这些工事仍旧能够保证幸存下来的人类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不至于被直接打回石器时代。
两国的这种应对,显然让美国觉得有些不太满意,觉得两国总是和自己唱反调。
不过在终结者这个问题上,美国现在还需要中俄两国的支持,也只能对两国听之任之了。
甚至两国劝美国在终结者问题上保持慎重,美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而不是传统艺能的摆出一幅“你随便说,我听了算我输”的流氓嘴脸。
事实上在欧洲遭到终结者的袭击之后,美国内部对待终结者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也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人自然是抱着乐观的态度,觉得美国科技先进、军事力量强大,现在又得到了未来人的示警,只要等科学家研究透彻终结者,制造出能够杀死终结者的武器,美国就能够轻松解决这次危机,并且借着这次危机让美国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
这部分人似乎是早已习惯了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横行霸道,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美国如果失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甚至在他们看来,终结者也好,外星人也罢,无论是谁,只要敢和美国为敌,就会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被美国击败。
这种思想在美国并不是少数,有太多的民众相信哪怕是外星人美军也有能力将它们击败,更相信所谓的五十一区早就有外星人的飞碟了。
这部分民众的想法通过选票很是影响了一大票政客,而这些政客则在影响着美国政府。
如果不是政府当中还有那么一部分脑子清醒的人,一直在警告政府谨慎应对的话,恐怕美国早就飘了。
但不得不说,民主政治这一套西方社会编造出来用来坑人的玩意,除了坑死的他们的对手之外,其副作用也在祸害这些西方国家本身。
政客为选票所左右,而投出选票的民众却大多愚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着实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能通过争吵和投票,得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在应对终结者问题上面,显得相当的自相矛盾。
一方面他们深知终结者所可能带来的威胁,确实十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却又没有把终结者当回事,并不把他们当成生死大敌,反而觉得美国能够从终结者身上获取足够的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自己关于死灵转化成电子亡灵试验的陈墨回到了美国,通过自己终结者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向上提交了一个新项目——大型作战机甲。
===第三十七章 大型战斗机甲===
“先生们,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我们的最新成果——大型战斗机甲。”站在一个巨大的用黑色绸布盖起来的身影前,陈墨以一幅炫耀的语气向眼前一群政客和将军说着。
见他们都已经关注的看向了自己身后的大家伙,他这才伸手一拉,将整块黑色绸布拉了下来,露出了绸布下方一个足有十八米高的黑色金属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