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1 / 2)

教授的话让所有参加考核的学生都神情一凛,虽然这些年来他们经历的考试也有不少了,但像这一次一样允许他们使用任何手段来过关的还是第一次。

而且以前学院从来不会在考核上加什么限制,哪怕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搞定点清除学院也不会管,最多让他们自己负责处理杀死对手之后的后续问题。

但这一次教授却说必须要遵守规则,这就让所有的学生都警惕起来,担心是否学院的规矩会有什么变化,有着学院有什么新的动作。

不过随着教授说出具体的规则,倒是让所有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教授说出来的规则并不复杂,整体概括下来无非三点:一、在毕业考核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手段,不得违背现行法律;二、考核过程中不得伤及无辜,学员之间的战斗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不可以伤及无辜民众;三、参与考核的学员可以组队进行考核,但最终通过考核的评分将以小队模式进行综合计算。

三条规矩对参与毕业考核的学生们的限制并不多,甚至可以谈得上宽松,至少考核完全解开了学员们从校外获得各自背后势力帮助的限制。

以往在学院里,他们争斗归争斗,但学院在明面上还是禁止各方势力直接将手伸到学院内部,私下里提供一些帮助学院不管,但绝不会允许各方势力从明面上介入学生之间的争斗。

但是这一次,教授既然说可以使用任何手段,自然也就包括了来自校外的力量。

至于说不得违背法律和伤及无辜,这倒是应有之义,而且也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限制,至少在参与毕业考核的十一名学生当中,并没有什么脑子不好的反社会存在,他们既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实力觉得自己可以无视法律。

毕竟,埃及可是有自己的法师团的,尽管这支法师团平时声名不显,但学院里的学生都知道学院里最厉害的三位面具教授都是法师团的一员,其中金面具的教授实力更是强大的超乎他们的想象。

谷骢</span>  甚至有传言说,带着金面具的教授有匹敌一支军队的实力。

在如此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学院里的学生并没有什么拎不清自己的情况发生,自然也没人想要去违背教授所定下的规矩。

上一个违规的人已经被教授活着做成了标本,放在教室里供学生天天参观,不会有人想要再尝试一次。

真正让所有学生在意的还是允许组队通过考核的规定,这一下子就打乱了所有人原本的规划。

在这之前,学院并没有允许过学生组队通过学院的各项考试或者考核,尽管在私下里他们会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一些争斗,但大家并未练习过该如何配合。

尽管大家都从教授那里得知,法师团就是多位法师协同施法,集体配合作战,但这种关键性的技术学院却并没有教给他们。

或许是学生们的实力还不够,又或者是法师团协同施法这样关键性的技术不会轻易让各方势力获取,总之学生们虽然能够平时打一些小配合也仅仅只是在战术上,而不会在法术上面协同施法。

而且托学院不禁止内部争斗的福,能够熬到毕业的学生在个人战力方面都投入了不少精力,对别人的信任程度也相当有限,小团体一起活动或许问题不大,但在这种关乎自己前途的事情上把未来和前途压在别人身上,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很难选择的。

但这次的允许他们组队参加毕业考核,无疑让所有的学生在考虑自己通过考核的策略的时候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毕竟万一你选择单干,别人却选择抱团,你无疑就要处于劣势了,因为不管怎么说,在大家的实力没有明显差距的时候,两个人肯定是要比一个人强的。

只是一时半会,早已习惯了单干的学生们并没有想好该如何组队。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乔治·布莱克来说倒是并不难思考,虽然和英国还有埃及这两个小团体的关系不算差,但乔治·布莱克也从来不认为自己属于这两个小团体中的一员,他一直都是一个人单干的。

所以在这种时候,与其勉强自己和别人搭档,不如继续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来。

而且乔治·布莱克清楚的知道,其他学生大多都有各方势力的背景,他们和自己终究不是一路人。

一直以来都没有和他们走得太近,也没有必要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贴上去。

与其去考虑怎么和别人配合,不如把精力放在思考怎么通过考核上,毕竟一个星期要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还要找寻一个不知道具体所在的地方,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四章 各方动作===

宣布了考试规则,这些教授和老师们也没有再拘着这十一个参加毕业考核的学生,给予了他们可以自由进出校园的权限。

而这些学生也没有辜负学院给出的优待,除了乔治·布莱克只是回家见自己的母亲和亲戚之外,其他人都赶忙联系了各自背后的势力,要求提供支持。

顿时,整个开罗就像是一瓢滚水倒入了油锅,一下子就鸡飞狗跳了起来。

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寻找一个叫做阿姆谢的地方,这个考核的内容虽然不难,但也无疑是需要这些学生全力以赴,甚至借助背后势力的帮助才能够做到的。

别的不说,光是确认阿姆谢到底在哪,就让各方势力着实挠头了。

虽然各国多多少少都听过关于阿姆谢的传说,但几千年前古埃及时代的传说之地,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这方面英国人倒是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当年陈墨去阿姆谢绿洲的时候,是借助了英国人的势力的,因此英国人知道阿姆谢绿洲在如今已经把名字改回下埃及的苏丹境内。

但当年他们并没有进入阿姆谢绿洲,因此也不确定具体的位置,只能是给参加毕业考核的学员安排了一艘船,好让他们能够快速的逆流而上。

英国人在埃及因为两国军事同盟的关系,是可以调动军队和舰艇的,所以他们直接派了一艘内河炮艇,并且在船上塞上了足够的军队,以帮助本国学生通过考核。

英国人有船,德国人则掏出了飞艇。

彼时正是德国人的齐柏林飞艇大行其道的时候,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可是现在德国的明星,德国人在这种硬式飞艇上投入了不少资源,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一艘小型飞艇被德国驻开罗大使馆借给了参加毕业考核的德国学生,与他一同的还有一队经过了法术改造的不死卫队。

法国方面没有英国和德国的家底,而且因为苏伊士运河股权的事情和埃及政府一直闹得不太愉快,但法国人还是有着他们自己的方法。

法国大使馆特批了一笔经费,并且派人雇了一批人手和一个自称知道阿姆谢在哪的向导,然后打算坐火车去阿姆谢。

这是当年陈墨走过的路线,如果一切顺利倒是确实可以按时抵达阿姆谢。

美国人的做法和法国差不多,不差钱的美国人也采取了和法国相类似的撒币路线,只不过他们撒的更多,直接包了一列专列。

而与他们相比,这些年来一直隐隐受到各国排斥的苏联方面则路子要野的多。

他们优秀的契卡虽然没有未来的后辈克格勃那么厉害,但在情报工作上依旧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靠着请报上的收获,他们查到了陈墨曾经去过阿姆谢,并且找到了几名已经退役的当年和陈墨一起去阿姆谢的士兵。

而在确定了阿姆谢的所在之后,苏联人则直接由他们的大使出面,找上了埃及的外交部,希望借用埃及军方的力量,把苏联的学生直接送到阿姆谢。

谷姗</span>  不得不说,苏联人的这一招着实有些野,很是惊呆了其他势力。

这等于是直接找裁判作弊,不讲武德了。

但让人惊讶的是,埃及方面居然答应了苏联人的要求,他们虽然没有派出军队,却借给了苏联人一架运输机,并且开放了军用机场给他们使用,让苏联人瞬间拉平了同其他几方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并非没有代价,苏联人借用埃及军机的代价是他们和埃及谈成了一大笔日用品的进口贸易合同,苏联需要从埃及进口相当大一批的日用品。

虽然这些日用品也是苏联所需要的,也是原本就在计划之内的,但有求于人还是让苏联人丢掉了一些底线,比预计的付出了更多的代价,尽管他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苏联人看来,如今的国际局势波云诡谲,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趋势。

轴心国的野心和欲望几乎已经是不加掩饰了,苏联国内也早已预言将会有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并且已经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做好了大战到来的准备。

尽管苏德之间毫无波兰,但无论是苏联还是德国,都知道两者之间是必然会爆发战争的。

虽然自西班牙内战之后,因为受到埃及的影响,英法对德国并没有如同陈墨所熟悉的历史那样绥靖,也确实延缓了二战的爆发,但德国的崛起却依旧势不可挡,那位奥地利落榜美术生即将在整个欧洲这张大画布上涂抹他的战争艺术,绘出一幅地狱画卷。

因此苏联人把这次法术学院的毕业考试看成了是各方势力的一次较量,也可以借此评估各国的实力和底蕴,为将来的战争做参考。

其实并不仅仅只有苏联人这么想,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是这么想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