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一切,都和前来巴结拉拢他的那些政府官员形成了极为强烈与鲜明的对比,甚至让他几欲作呕。
他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能够有那么大,更无法想象,这些人和自己的老师居然是同一个种族的人。
这些时日以来,虽说对于老师的形象不是自己所幻想的那样伟光正,乔治·布莱克已经逐渐理解和接受,但乔治·布莱克本身仍旧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且十分善良的年轻人。
或许他此刻还不明了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但一个伟大的理想已经在他的内心逐渐产生,那就是他要为这些遭受苦难的人做些什么。
他找过那些巴结拉拢他的官员和商人,通过一些手段让这些人为了能够从他这里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而愿意对战时陪都街头的一些穷苦人进行赈济。
而他自己也通过法师团的特殊身份和关系,弄来了不少紧缺的粮食和物资,让法师团的随军士兵进行发放。
尽管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总归在乔治·布莱克的努力下,有一些人真的活了下来。
这也让不少人对这支奇怪的洋人军队感恩戴德,甚至有人还在问他们需不要人手。
考虑到确实需要一些当地人帮忙,乔治·布莱克在和十四号商量了一下之后,确实雇佣了一批当地人干活,也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生计。
不过乔治·布莱克知道自己终究帮不了这些人太多,他和法师团迟早要真正参与到战争中去的。
尽管现在这个国家政府的官员更希望将他们这支部队留在战时陪都,保护某些政要的安全,但在乔治·布莱克的几次三番的申请下他们也还是在考虑让这支归属有些奇怪的部队进入战区。
通过一些自己结交的政要之类的人物知道了这个消息,乔治·布莱克和十四号也在调整着法师团的状态,让那些从南洋地区征召来的年轻学徒们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做好上战场的准备。
那些靠着法师团的存在而活下来的人,当然是最先察觉到这些的,他们当然不希望这支部队走,毕竟他们走了的话,这些人的日子就又要回到之前朝不保夕的样子了。
但即便如此,这些淳朴的老百姓也没有去恳求他们不要走,更没有觉得这是不管他们,反而对法师团千恩万谢,甚至将自家的子侄送来,希望能够帮得上忙,或者成为这支部队的一员。
尽管这个时代大家都知道上了战场就等于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可这些淳朴的百姓所想的却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此,乔治·布莱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几次向十四号请教,但十四号在这些事情上却甚少为他提供建议,只是操练着那些法师学徒,让他们更快的适应作为一个法师如何去战斗。
就在这种令乔治·布莱克焦头烂额的情况下,瑟琳娜作为陈墨的特使,抵达了战时陪都。
“我是瑟琳娜,奉陛下的命令前来协助你们。”面对年轻的乔治·布莱克,瑟琳娜并没有因为他的年轻而有什么轻视,但态度却一如她过去的样子那么冰冷。
见到瑟琳娜,乔治·布莱克首先高兴的当然是自己的老师总算是没忘了他这个学生,还派人来帮助他了。
但接着,乔治·布莱克就被瑟琳娜身上那种冰冷到生人勿进的气质所冻伤,整个人都显得对她有些畏惧。
不过乔治·布莱克还是很快对瑟琳娜讲清了他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希望听一听她的建议。
然而在听完了乔治·布莱克所讲的情况之后,瑟琳娜却眼神奇怪的看着他,然后摇了摇头说道:“你知道在这个国家有一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你帮的了他们一时,帮不了他们一辈子。”
瑟琳娜的话似乎是戳到了乔治·布莱克的痛点,他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但还是说道:“救得了一时,总好过见死不救。只要所有人都愿意去帮助他们,总会有办法的!”
对于乔治·布莱克的这种看法,瑟琳娜以她几百年的人生阅历很快做出了判断,冷漠的回应道:“那只会害了他们,让他们变得好逸恶劳,甚至因为你的帮助太少而憎恨你。
如果他们不学会自救,那么没人能够帮得了他们,你给他们再多,也会有用完、吃完的那一天。”
“可我该怎么让他们学会自救?他们甚至都活不下去!”乔治·布莱克冲着瑟琳娜不满的吼道,他觉得瑟琳娜就是单纯的见死不救。
然而瑟琳娜却没有理会乔治·布莱克的这种态度,只是依旧冷漠的说道:“或许陛下正是预料到了这一点,才让我来协助你,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战场,那里或许有你要的答案。”
===第三十一章 相持中的欧洲===
自己是否能够在战场上找到答案,乔治·布莱克并不知晓答案。
但既然自己的老师安排自己前往战场,乔治·布莱克也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毕竟整个世界现在都已经陷入了战争,在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之后,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的置身事外了。
而且在乔治·布莱克看来,如果能够终结战争,或者改变现在自己所处国家的战争局势, 或许对那些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会是一个帮助,也可以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善。
抱着这样的想法,乔治·布莱克和法师团里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们一起踏入了战场。
这支法师团能够给这场战争带来多少改变还是一个未知之数,不过欧洲战场这边在英国人从加莱撤走了几十万溃军之后,战争的局势却已经开始趋于稳定,西线战场进入了战略上的相持。
法国已经投降, 德国人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地区。
已经投降的法国政府则南迁到了法国南部,将剩下的法国本土领土抓在了手里,并开始整合法国南部地区的各种资源和军事生产能力,如同历史上那样开始为德国人服务。
当然,法国政府投降了,并不代表法国人民也投降了。
在法国宣布投降之后,大量不愿意向德国人投降的法军跟着英国人一起从加莱撤走了。
而一部分同样不想投降的法国政府官员和高级军官则借用英国人的渠道,逃往了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并且控制了这些殖民地,同时宣布投降的法国政府为非法政府,法国人民不会投降,仍将在殖民地继续进行抗争。
其中自然有着那位著名的戴高乐将军,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他没有逃往英国,而是去了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在那里建立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并且号召军民继续抵抗德国人的侵略和统治。
只是和历史上有着英国人支持的戴高乐不同,在殖民地的戴高乐并没有获得太多的支持。
虽然也有一部分法军士兵听从他的号召和指挥,但缺少后勤补给和军费的戴高乐根本无法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缺枪少炮的他甚至没法将溃逃到殖民地的法军完成重新编组。
殖民地本身当然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但殖民地的地方官员捞钱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把地方行政和财权交给戴高乐呢?
即便戴高乐手上捏着枪杆子, 这些殖民地的地方官员在和他撕破脸之前也还是并不惧怕这些的。
毕竟即便戴高乐所在的这块殖民地全力支持他,也是没有办法维持现在戴高乐手下所有法军士兵的开销的。
他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戴高乐一点钱稳住他,或者给其他能够领导部队的法军军官一点钱来进行拉拢,就可以稳住现在殖民地的局势,完全不担心发生意外。
这也就导致了虽然戴高乐依旧如同历史上一样建立了自由法国,也同样有人来投奔他,但他手上能动用的资源却少的多,自由法国的成立几乎对法国抵抗德国侵略毫无意义。
它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还不如埃及军队在横扫了意大利之后,打通了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之间的联系之后,在法国南部扶植起来的抵抗组织作用来的大。
不过对于陈墨来说,他当然不会放着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这块现成的招牌不用,埃及情报部门和外交部门的人已经联系上了他们,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笔资金和物资,算是让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总算是能够运转起来。
英国方面对于目前的局势总体上也还算能够接受,虽说法国丢了,但英国人所遭受的损失并不大。
如果算上跟着陈墨在意大利拿到的好处,甚至在开战的这段时间里,英国人还小赚了一笔。
只是眼下欧洲战局的劣势, 以及德国人依旧如同历史上一样对英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空袭和轰炸,不列颠空战和原本的历史轨迹一样如火如荼的在进行着,德国海军的狼群更是没有闲着,导致英国本土依旧陷入了困境。
只不过和历史上寻求美国人的帮助不同,英国这次有埃及这个盟友可以求助。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世界的英国并不像原本历史上那样没有足够的准备。
占据着此时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领土,英国可以从全世界的殖民地抽血来援助自己的本土。
在有着能够抵挡德国人的能力的情况下,英国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用殖民地去和美国人换军舰,也没有将一部分英国手中掌握的先进技术分享给美国人,反而选择埃及。
英国以部分非洲殖民地作为交换,从埃及这里换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让英国能够自己解决德国人所带来的威胁。
陈墨所领导的埃及虽然不能像美国那样一次性向英国提供五十艘驱逐舰,但高性能声呐和深水炸弹,却能够让英国自己就能解决卡尔·邓尼茨的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