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历史上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时候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击败了隆美尔, 但这并不意味着隆美尔在军事上的才能就不如蒙哥马利了。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失败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也和德国当时的情况有着很大的联系。
在缺少补给和增援的情况下,面对无论兵员和装备都占据着优势的盟军,隆美尔预料到英联邦军队很快就会强大到能对他的部队发动进攻。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斯大林格勒作战的德军能够迅速打败苏军,然后通过外高加索向南移动,威胁波斯和中东地区。
这将会使大量的英联邦部队从埃及被送到波斯去帮助英军防守,因此英联邦军队对德军的攻击也将会延迟。
在这个时候, 隆美尔就可以催促德军高层指挥官为他的部队提供支援。
最终, 他的非洲军团就会和位于苏联南部的德军联合起来,打败位于北非和中东的英联邦军队。
但由于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英勇奋战,不仅拖住了德军的兵力,更破碎了德国人想要速胜的希望,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惨烈的牺牲将德国人击败。
这不仅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更直接影响到了北非战场的局势,令隆美尔失去了他唯一获胜的可能。
然而现在陈墨所面对的隆美尔却有所不同,因为隆美尔这一次并不是从阿拉曼地区进攻苏伊士运河,而是从突尼斯向着开罗推进。
这其实不能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虽然在法国投降之后,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已经沦为了德国的控制区,再加上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德国人在非洲的实际控制区和势力范围并不算小。
但只要翻开初中地理的课本,就能够看到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热的沙漠。
无论是德军还是盟军,想要发动进攻可以选择的仅有地中海沿岸的一小片区域, 并且即便是在这片区域内,气候依旧干旱缺水, 士兵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很容易就会被渴死在路上。
事实上无论是德军还是盟军, 在北非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来自对方的进攻, 而是北非恶劣的气候对后勤补给的巨大压力。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之初意大利就被揍趴下了,导致德国人调整了他们的战略方向,并没有忽视非洲战场,恐怕此刻隆美尔所需要面对的依旧是和历史上一样缺少补给,并且士气低落、士兵疲惫不堪的德军了。
只是即便小胡子从法国为他输送来了足够的补给和一些还算能凑合的兵员,隆美尔手上的力量也并不是很多。
靠着稳扎稳打的推进,他将德军的兵力推进到了埃及的边境,并且做了一些试探性的进攻,可结果并不理想。
埃及军队的主力虽然都被陈墨抽去了意大利,但本土的防御却并没有被忽视。
与之相反,陈墨在埃及本土依旧留下了足够的兵力,并且在边境一直在加固防御,修筑了相当坚固的防线。
德国人的进攻很是吃亏,这让隆美尔放弃了强攻和偷袭的想法。
固然在沙漠中作战,机械化部队的速度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可面对敌方坚固的防线,靠着小股精锐部队的袭扰和破袭作战,是很难取得他想要的效果的。
就好像开战之初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一样, 正面硬撼这种坚固的防线并不是一個明智之举。
但非洲战场和法国是不同的,因为这里可没有另一个阿登高地来给他绕过敌人的防御,隆美尔想要进入埃及,就必须打开埃及边境上的防线,为他的部队撕开一个入口。
可这对于隆美尔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除了正面埃及军队的坚固防御之外,非洲恶劣的气候正在快速的消磨着他麾下士兵的体力和士气。
随着进攻越拉越长的补给线也让隆美尔的部队补给开始出现紧张,虽然他想了一些办法来保证补给,但也仅仅只是让情况稍有改观,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此时的地中海地区已经被英国地中海舰队和埃及海军严密封锁,德军虽然还能从法国向非洲输送补给,但德国海军所能保证的也就是西地中海区域的航路通畅。
一旦德国的船只试图越过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的突尼斯海峡,就会遭到英埃两国海军的攻击。
这也导致了德国输送补给的运输船只能送到突尼斯,之后必须转由陆运,海上航运早已被英埃两国海军彻底封死。
而在北非沙漠里搞运输,这无疑是一件让人觉得脑子坏掉了的事情,无论是路上的消耗还是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额外损耗,都让十分补给送到隆美尔手上的只有两三分,甚至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靠着稳扎稳打积蓄一定的力量来每隔一段时间发起一次进攻,但毫无疑问这样的进攻对士兵的状态是一个极大的消耗,而且攻势也无法持久。
这导致了德军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进展却极为缓慢。
对于隆美尔来说,他想要打开局面的话,就只能再积攒一波力量,然后尝试用一次进攻凿开埃及军队的防御,并且以此为契机对开罗展开进攻,牵制埃及的力量,以待德军在其他战场打开局面,或者德国海军能够突破英埃两国海军的封锁,为他提供必要的海上支援。
而陈墨想要击败隆美尔,虽说难度确实很大,但优势无疑是在陈墨这边的。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以堂堂正正的攻势碾压过去,逼得隆美尔没有耍花招的空余,然后用优势兵力直接正面击败他。
===第四章 主动进攻的防守方===
德军驻地内,闷热的天气正在折磨着这些汉斯们。
虽然营地内尽可能的搭建了帐篷,本身选址也是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德军士兵还是能够享受到充足的水源,并没有陷入干渴的危机。
但是沙漠里的高温还是让他们非常难受,喝下去的水几乎没过一会就变成了汗液从身体里蒸发掉了,导致很多德军士兵会不停的喝水, 甚至脱掉了衣服来散热,希望自己能够凉快一点。
这在沙漠里其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脱掉了衣服固然会让你觉得一时凉快,但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很快灼烧你的皮肤,造成严重的晒伤。
而不停的喝水除了会大量的消耗掉宝贵的淡水之外,还会引起人体电解质紊乱,产生头晕眼花、虚弱无力、头晕眼花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中毒。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德军的士官们自然在阻止着士兵们的行为, 但这个时候的德军士官显然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温和人士,他们略显粗暴的作风很快便激起了士兵们的怨气。
尽管这还不至于发哗变或者背后打黑枪之类的事情,但也严重影响了德军的士气。
说到底他们毕竟还是德国人,对于非洲的沙漠气候很难适应。
即便德军的后勤部已经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和各种避暑用品,但仍旧效果寥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干渴难熬这一点上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作为统帅的隆美尔都是一样。
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也就是在隆美尔的指挥部里还有一台嗡嗡响的电风扇,在吹出不带一点凉意的热风卷动着桌子上的地图,让隆美尔稍微能够感受到一丝空气流动而没那么难受罢了。
而且普通的士兵可以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图个凉快,但作为将军隆美尔显然不可能做出如此有失身份的行为,尽管他也很想解开自己衣领上的口子,让自己舒服一点。
但作为将军,他必须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只能端起一旁的军用水壶, 往嘴里倒了一口并不凉爽的水, 稍微缓解了一下自己的口渴之后才开口向一旁同样被汗水湿透了衣领的参谋问道:“对面埃及军队最近的情况如何?”
“埃军目前仍旧固守在他们的堡垒内,没有想要进攻的意思, 我们组织了一些试探性的进攻, 也尝试了在夜间进行渗透,但效果都不怎么好。”参谋说的基本上都是隆美尔已经了解的内容,和之前的汇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毕竟到目前为止战局也确实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不过参谋还是提到了一点新的发现:“我们的特种作战小队在尝试夜间渗透时曾经摸进过埃军的一個堡垒,但很快就被打退,根据回来的士兵汇报埃军似乎装备了一种夜视装备,可以在夜晚看到他们,让他们在渗透的时候损失很大。”
“夜视装备?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隆美尔的眉头皱了起来。
虽然早就已经知道埃及军队的装备远比德军来的好,也对此做了心理上和物资上的准备,但真的面对这种对方在装备水平上的全面压制,即便是隆美尔也感到头疼。
在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并不是没有,装备也从来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有一支军队甚至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乃至是兵力等各个方面都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依旧打出了人类战争史上最经典和辉煌的以弱胜强的步兵战绩,但德军的作战意志显然比不上那支人类战争史上最传奇的军队。
所以即便是隆美尔这种名将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而是寄希望德军在其他方向上取得突破,和他进行配合来取得北非战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