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白林是可以将自己身体水化达到近乎物理免疫的效果的,不过这水化需要时间,而周衍的敏捷属性超过白林十五倍。
这十五倍不表示周衍的速度超过白林十五倍,但能在白林反应之前将白林打飞是没问题的。
这小子和自己差距太大,至于弥清那边的事儿,大概就是男男女女,情愫纠葛,你不掺和进去还好,掺和进去肯定是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狗屁倒灶事儿。
王宣开着的车开到了周衍的身边,这位来自东海国的贵族像是重新认识了周衍,一对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着。
周衍刚才的速度,举重若轻的攻击,表面其身体素质已经超过了王宣,不过王宣不是靠拳头吃饭的,力量敏捷再高对他也是鸡肋,但这不妨碍周衍的出类拔萃,世间少有。
所以,王宣再提高了一些砝码。
“周先生,你知道我们东海国的文圣是谁吗?”
周衍回头看王宣,思量片刻后回应。
“王思明?”
王思明是近千年前唐代的儒门大儒,当时朝代更迭,王思明作为忠君爱国之辈,在王国首都被破之后,带着一批王室成员与家族上下一起跑了,只不过和其他的遗老遗少还是蛰伏在东夏联众国本土等待再立为王的机会不一样,王思明跑到东海国去了。
而东海国那边也接受了王思明带来的儒门思想与一大批的东夏文化,为此王思明也在东海国被称为文圣,始圣。
王宣意味深长道。
“对,就是贵国曾经的大儒,唐代中书侍郎王思明,当年唐朝覆灭,文圣见复国无望,便带着贵国王室与数百圣人来到我国,开疆拓土,传播教化。”
“来的时候自然不是就带着人过来的,始圣还带了一件镇国神器而来。”
周衍悚然道。
“难道是传国玉玺?”
王宣面色一僵,摇头道。
“倒没有这么夸张,始圣带来的是诸天星宿图。”
周衍一脸不解。
王宣解释道。
“当初东夏联众国为周遭万国所往,年年诸国进贡,拜贵国为中央之国。”
周衍嫌弃道。
“我懂,周边国家来上供后,我们要成倍返贡回去。”
古代东夏联众国有多爱面子呢?
就是周边的小国,邦国年年过来朝贡拜天子之后,东夏天子都要拿别人朝贡礼品价值几倍的丝绸瓷器反馈回去,所以一些小国恨不得三天一小贡,五天一大贡,因为这就是赚钱买卖。
王宣摇摇手。
“不只是倍数朝贡,当初东夏联众国能够统御周边万国,是因为贵国的钦天监每年都会拿出一份二十四节气图,表天下节气变化,方便周边万国于自己国内耕种。”
从秦代之前开始,就有观星定天下节气的说法,这说法来源于古代北斗七星的斗柄朝向。
《天象列星图》有云:“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是谓帝车,以主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
从上古时代起,便有星象学家发现天上的北斗七星变化可以昭示四季更替,将这些变化做个系统的归类,便是北斗七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再以此作为天气,季度变化的根基,开创四季历法,便有了从秦绵延到大正,用以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钦天监。
期间改过其他名字,比如司天台,司天监等。
王宣将这些解释一遍,再强调道。
“古代只有贵国掌握了天象变化之枢机,周边万国都要靠着贵国钦天监的二十四节气裁定才敢种植,才能判断天气,而从秦代开始,历代钦天监,无数的大能就开始补全诸天星宿,一直到大唐,以袁天罡,李淳风为首的大能才补全了诸天星宿,完整了诸天星宿图,至此天下气象不需观星问天,只需查看诸天星宿图便可。”
王宣伸出一只手。
“此图制成之日,唐代王室贵胄,天师真人俱称日后天相变化,皆在一掌之中。”
东夏古代,这星象定节气就是绝学,继往圣之绝学的绝学,让周边万国诸邦低头称呼东夏为中央之国的绝学。
能让这绝学融入诸天星宿图,这诸天星宿图自然成为东夏文化之表率。
周衍突然有点生气。
“所以这宝贝就被那王思明拿走了?”
王宣哈哈大笑。
“世上神物,有能者而居之,譬如大宋,人皇更迭之中,没有诸天星宿图镇压,绝学沦丧,可悲可叹。”
在大宋时期,西夏的星象裁定,节气分化有一段时间比大宋的钦天监还要准确,按东海国秘不公示的古籍记载,就是因为唐代丢了诸天星宿图,失去了镇压绝学的社稷神器。
而东海国就是靠着这诸天星宿图,一步步发展了起来。
周衍面色不好。
妈的,拿着人家祖传的宝贝说什么有能者而居之,要不是打不过这王宣,周衍照脸怼上去了。
王宣很敏锐的换了个话题。
“这诸天星宿图除了可以划分节气,令星象变化如掌上观纹,还可以看天地灾劫起落,万象更替,王某来东夏联众国之前特地去看过诸天星宿图,发现东夏联众国所悬命星黯淡,隐隐有妖红渗出,灾劫恐有再起之势。”
周衍深深看着王宣。
王宣慢慢将车窗打上,同时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