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正是气温飙升,酷暑难耐的日子。
而在今年七月的美国,情况还要更加复杂一点,飙升的不仅有气温,还有物价和死亡人数。
没办法,一方面是太平洋方向两大港口(西雅图和洛杉矶)瘫痪,大西洋那边的纽约港又闹罢工,美国的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暴跌70%,海外日用消费品难以输入,国内的商品流通运输也在疫情中日渐梗阻。
一方面是美国的核动力印钞机全力启动,短短三四个月里已经疯狂印钞二十万亿美元……
按照白宫发言人的说法,如果疫情不见好转的话,美国的国债总额很可能会冲破百万亿美元的大关!
于是,一边是货币疯狂滥发,一边是商品日渐匮乏,这美国的物价不坐着火箭冲上天才怪呢!
当然,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大通胀中,美国不同地区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并不是平均的,有些商品翻着跟头涨了几倍,有些商品的涨价幅度比较小,还有些商品的售价甚至大跌了。
具体到各州,每个州的物价也是参差不齐,大致上就是距离产地越远,交通运输越困难,物价越贵。
——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日渐瘫痪,美利坚合众国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也在渐渐瓦解消失。
但不管怎么样,在如今这个魔幻的年头,除了钞票不值钱之外,其它什么商品都是能赢利的投资。
比如,在汽车交易市场上,居然出现了二手车比新车还贵,汽车成了投资保值商品的咄咄怪事。
——某人在三年前花两万美元买的车,开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再出售,居然能卖到三万五千美元……
以至于有网民在推特上嘲讽说,以后要像屯红酒一样挖地窖屯车了,因为汽车跟红酒一样越陈越香!
当然,这事儿本质上还是因为美元大幅度贬值所造成的反差,同一款新车的涨价幅度只会更厉害。
总之,当秋山惠拿着五十万美元的支票,想要买一辆比较舒适的房车时,居然惊讶地发现预算不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型的豪华房车为什么一下子变得这样贵了?Entegra的豪华A级房车(能住十个人的大巴车)竟然涨到了每辆八十万美元!而且还没有现货,要排队等两个月!!!”
秋山惠目瞪口呆地说,“……如今不是经济形势很差吗?怎么还有这样多的人花钱买房车?”
“……哎,正因为如今经济困难,灾难不断,大家都没钱了,所以才要买房车呀!”
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大妞,德洛丽丝倒是对此门清,当即就开口解释说,“……据说在有一些国家,房车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住得起房车的大多都是喜欢旅游的有钱人。
但在美国,大多数人之所以选择住房车,都是因为穷啊!穷得住不起房子,就只能住房车当流浪汉。
那些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但还有点钱的美国人,都住在房车里呢!听说总数已经超过四千万了……”
※※※※※※※※※※※※※※※※※※※※※※※
在中国,谈起流浪汉,一般人的印象就是“天桥底下盖小被”,一身破衣烂衫,拿着破碗乞讨要饭。
但在美国,流浪汉也是分等级的,有开房车的,有开小车的,也有推着超市购物车的。
其中,只有最低等的美国流浪汉,就是那些推着超市购物车徘徊在街边的人,大约跟中国人印象里的流浪汉对标——区别在于,这种最扑街的美国流浪汉里,嗑药的瘾君子很多,经常做出各种奇怪的举动。
这个世界的美国政府所谓严厉打击流浪汉,也仅仅针对这群已经一无所有,穷到要睡大街的人而已。
稍微高级一点的美国流浪汉,则是因为破产而被银行没收了房子,但还剩下了一辆车,于是就干脆以车为家的破产穷人——很多运气不佳的美国破产人士,被赶出房子后在车里一住就是一辈子,因为在美国,若是破产了还想翻身,可实在是太难太难了。相反,要搞一辆汽车,尤其是旧车,却非常的容易。
跟中产阶级那些经常保养、外观整洁、打蜡抛光的车辆不同,美国穷困流浪汉开的车,无论是卡车、面包车还是小轿车,外观都比较破旧,并且脏兮兮的,因为他们维持生计都困难,实在没钱保养车辆了。
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车,哪怕必须向别人乞讨汽油。
因为,只要你还有一辆汽车,还没有落到睡大街的程度,就不会被警方随意驱逐甚至抓捕。
(如果连汽车都没有了,只能睡大街了,那么这样的流浪汉就基本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
再高级一点的流浪汉,其实就是交不起房租又想有个家的底层工薪阶层,于是就弄了一辆廉价的大型拖车式房车(往往是二手货或自己改造的),带着孩子老婆把家搬到车轮上,类似现代的吉普赛人大篷车。
在美国,到处都能看见有这些“家庭型”房车,扎堆停在公园的免费露营区,或者沃尔玛超市的停车场上,俨然是流动的贫民社区——同时也是各类犯罪事件的高发地。
可没钱又有什么办法呢?穷人就是这样的命,在房租低廉的贫民窟,治安可能还要更差呢——至少在沃尔玛超市的停车场还有保安巡逻,而在电线杆和路灯上挂着鞋子的贫民窟,则是连巡警都不敢进去。
“……总而言之,对于那些收入不高却拖家带口的美国穷人家庭来说,在大城市安家是很困难的。比如在旧金山和纽约,想要找到一套治安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大房子,没有一百万美元根本不够。
但在如今的美国,人均负债率那么高,有多少人能随便掏出一百万美元啊?
就算你不买房,而是租房。可大城市的房租动辄上千美元,还往往拥挤得连个冰箱都塞不下,弄不好还得跟人合租……那些单身的人倒也罢了,有孩子的夫妇可怎么办?让孩子睡吊床还是住狗窝?
若是妻子生育后没法工作,只能在家照顾婴儿的话,全家生活只靠丈夫一份薪水支撑,如何扛得住?
所以,很多有了孩子的底层夫妇都认为,与其每个月缴纳一两千美元的房租,住在挤挤挨挨的出租房里,还不如买一辆廉价的拖车式房车,只要拿出八千到一万美元——啊,那是去年的事儿了,如今已经涨到了三四万美元——也就是大半年的房租,就可以拥有一个【3米乘10米】的移动之家。
等到孩子大一点了,不需要妈妈在家看顾,可以让母亲出门工作了,届时再租房住也来得及……”
来自路易斯安娜州的乡下红脖子大妞德洛丽丝,如此侃侃而谈,向身边的一众亚洲人们,介绍着美国底层人民的住房观念,“……在亚利桑那州,有一个著名的‘房车镇’夸尔特赛特,在夏季的高温地狱中,夸尔特赛特的居民不到4000人,游客比风滚草还少。但每当冬季来临,天气渐渐变得温和舒适,成百上千的流浪者就会从美国各地和加拿大来到这里避寒,把这座小镇变成暂时性的大都市。
我当初从老家来洛杉矶的路上,就在那边待过几天,觉得那地方很有意思。下次如果冬天出门的话,我或许可以带你们到夸尔特赛特去看一看,长长见识。
同理,在北方的蒙大拿州也有对应的避暑房车镇,只不过那边是夏天人山人海,冬天不见人影罢了。”
“……哇哦!随着季节变幻,坐着房车迁徙吗?这不等于是现代版的游牧民族吗?”
马彤听得双眼放光,“……就像西部片里的牛仔和大篷车一样……这大约就是美国传统了吧?”
“……哎,我从很早就听说,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原本还以为这不过是在说美国的汽车很多,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个【车轮上的国家】……不但把家搬到了房车上,而且连移动城镇都搞出来了!”
秋山惠摇头叹道,“……简直就是真实版的《明日方舟》——果然是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比“房车游牧民”更高级的流浪汉,多为离婚的单身白领男士。因为美国的婚姻法严重偏向女方,很多离婚的男人不是被扒层皮,而是大半条命都没了,直接净身出户还要交赡养费,结果只能以房车为家。
接下来,这些被榨干的男人往往也没钱租房,索性就把房车开到公司停车场,就这么住下去算了。
最后,那些最高级的美国流浪汉,尊享版的“房车游民”,其实就是低配版“世界公民”。
——什么是“世界公民”?就是那些大资本家,坐着飞机满地球乱跑的奢侈生活方式:早上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醒来,下午在巴黎街头喂鸽子,晚上就到纽约的百老汇看舞台剧。第二天飞到巴厘岛欣赏热带沙滩美景……星期一在美国华尔街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星期二就到了挪威欣赏夜幕中的美丽极光。
怎么样?听起来很羡慕吧?
但想要过上这样潇洒精致的奢华生活,没有千万身家是不可能的。
没有那么多财产的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搞辆好点儿的房车全美国转悠,当“州际公民”。
那些次一等的白领阶层、销售员、程序员、作家、等等,凡是可以在家办公,不一定要去公司坐班的人,认为如今移动网络日益发达,在哪儿办公都差不多。与其掏出三分之一的收入交了房租,忍受都市的嘈杂。还不如买辆房车,在美国境内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湖光山色和异乡风光之中享受惬意生活。
早在“科罗娜”瘟疫爆发之前,美国就已经有几百万的白领阶层不再租房,而是住进了房车里。
——告别拥挤的都市,开着房车去旅行,驰骋在美国西部无人的公路上,广阔的天地任你流浪;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山野森林里,在寂静的湖畔篝火旁谈天说地,享受被大自然包围的清新和宁静……
同时还能吃上自己做的可口饭菜,睡柔软舒服的床,看电影听音乐,过着舒适的城市生活方式。
要工作的时候就连上互联网,在房车里打开电脑,不管在何处都不耽误赚钱。
这是何等惬意的体验:自由无拘束的旅行,舒适酷酷的生活……也难怪那些小资文青会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