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优步魅魔保安公司”这个“一键叫魔”的优步下属子公司,暂时还是个草台班子,服务流程什么的都是急就章,构架很粗糙,有待根据市场反馈,来进一步地磨合与完善。
而且,因为魅魔女王只熟悉附近的地理环境,能开传送门的范围有限,所以暂时只对旧金山附近的湾区提供服务,时间上也仅限于红月高悬、魔力充盈的夜间,不提供白天的服务,局限性非常之大。
但优步公司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却是对这项业务的前景和“钱途”信心十足,站在台上说得是唾沫横飞,天花乱坠,脸上也是洋洋得意,红光满面,俨然是一副很快就要去纳斯达克敲钟的模样。
因为在场有电视媒体实况转播,所以这位优步CEO说得比较含蓄,用了很多象征和比喻的修辞说法,让陈秋涵这个外国人听得颇为疑惑,搞不懂这个差点儿把公司弄破产的扑街仔,究竟哪儿来的那么大信心。
于是,秋山惠就叫来了自己的经纪人弗莱娅小姐,让这位曾经的洛杉矶市长女助理来指点迷津。
“……自从【科罗娜】瘟疫爆发以来,全美已经有至少两千万男人失去了在床上获得快乐的能力。
即使扣掉目前依旧生活在灵气复苏范围之外的东海岸那部分美国人,以及没钱叫魅魔的穷光蛋,至少也有一百多万家资丰厚但下面却不行了的成功男士,属于【优步魅魔安保公司】的潜在客户。
他们如果想要爽一下的话,要么靠嗑药来伤身——但那终究是幻觉,要么就只能找魅魔服务,依靠魅魔的精神魅惑,重新享受到久违的快乐……就我所知,有钱的阔佬们都肯定乐意为此出大钱的!”
弗莱娅小姐表情平静、毫不羞涩地解释说,“……而且,这还没算上那些真的是只想驱鬼,对抱着魅魔上床不感兴趣的先生和女士们呢!就我所知,很多阔太太同样也提前订了优步魅魔的驱鬼服务……”
至此,陈秋涵终于恍然大悟,随即露出了羡慕的表情——谁让“飞面神选”不会开传送门呢?
所以,就连真正的驱鬼业务,也被“多才多艺”的魅魔们给抢去啦!
再接下来,又有谷歌、英特尔、甲骨文、雅虎、惠普、苹果等公司的来宾,依次上台发言,对“优步魅魔”的前景表示乐观和祝贺,同时宣布,鉴于加州已经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虽然依旧要把总部搬出硅谷,但在硅谷这边不再大规模关停部门和裁员,之前仓促推出的裁员计划全部暂停云云……
这个消息一出,网上看直播的码农们都是一片普大喜奔,欢呼雀跃。
而陈秋涵却是看得有点懵——之前这些公司可是迫不及待地要提桶跑路,怎么现在又不走了?
难道真是因为看到了“优步魅魔”的榜样?
可就凭魅魔们的这点业务,能撑得起硅谷那么多家大公司?
“……其实,并不是它们不想马上关门搬家,而是新家那边还没准备好,一时搬不了!
如今的美国已经不是过去的美国了,想要把硅谷搬迁到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可不是容易的事儿。”
秋山惠爆料说,“……如果这些公司是想要搬到德州首府奥斯汀的【硅山】,或许还容易一些,因为【硅山】的建设时间也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打下了基础,搭上了【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顺风车。
但问题是,如今灵气复苏的范围向东扩张,德克萨斯州同样开始闹鬼,奥斯汀的硅山眼看着也要跟硅谷一样了。这些计算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只能进一步东迁到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跟迪士尼乐园作伴。
可是,奥兰多那边的气候环境,虽然确实是很宜居,但基础设施却比奥斯汀的硅山差得多。
如果要承接硅谷的那么多公司,奥兰多那边就非得大兴土木一番方可——交通、住宅、供水、供电、网络,都需要大大加强。而以美国目前的基建能力和工业水平……哎,天晓得要建设上多少年啊?
在此之前,硅谷的大公司只能继续在老地方运营和研发——反正总裁和高管们都搬出去了……”
——在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之际,美国工业能力已经衰落到了一个非常可悲的程度,而席卷全球的“科罗娜”疫情,又给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美国工业体系补上了致命一击。
虽然工厂和实验室还在,电脑里存着的数据依旧完好,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却已经断代了。
要知道,从本质上来说,工业能力并不是什么可以摆在仓库里的物品,而是人们头脑中的知识。
这些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存在计算机里或纸质文档上,而是分散保存在众多相关产业工程师的脑海里。
举例来说,熟练的土木建筑行家,看一眼墙壁就知道大概需要几方砂石水泥,敲敲钢筋就知道供货商有没有以次充好;而那些拿着图纸还得翻教科书的菜鸟和外行人,就算整天坐在工地里也看不出猫腻来。
所以,即使已经完整地封存了知识和数据,也需要一整个产业以及配套的熟练人员,才能去启用它。
——相关产业的规模有多大,相应工业能力的知识承载能力就有多强,反之亦然。
如果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从零开始,那么就算转移给你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你也根本没法运转它!
第212章、再次出发!美国中部公路旅行!
然后,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从1980年代开始全面退化与转移,至今足足有40年了。
这40年岁月过去,整整一代工业人才,已经基本随风消逝。
——在资本的异化下,头脑最好的那一批美国年轻人都去搞金融了,享受沙滩美女大游艇,躺着晒太阳数钞票……谁愿意去闹哄哄的工厂里,呼吸着损害健康的糟糕空气,做那些没几个钱的脏活累活?
随着“去工业化”的不断蔓延,美国工业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四十年的“脑萎缩”。等到残留的最后一点肌肉记忆,也随着冷战后期最后那一代产业工人和工程师的去世而逐渐消失,就该基本完犊子了。
就以美国海军最新型的“福特号”航母为例,按说这世上要论造航母的本事,没有谁能比得上美国了。
但最新下水的福特号航母,却不仅在新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上问题百出,就连原有的成熟技术都搞出一大堆故障,并且越修越破……
可见美国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真是断代了——这还是重点保障的海军工厂!
同理,波音公司的飞机质量越来越差,乃至于事故频发,也是因为冷战时期的老人退休后,新招募的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甚至有嗑药上工的毒虫工人,连螺丝都不会拧,直接拿锤子敲进去的悲剧,
而今年爆发的“科罗娜”瘟疫,对那些体弱老人的大肆收割,更是恰好对美国早已老龄化的工程师和技工队伍,进行了堪比割韭菜的毁灭性打击——谁让这些人身上基础病多,又普遍没几个钱呢?
时至今日,美国工业体系已经变成了这么一副模样——坐办公室做PPT,把科学原理说得头头是道的“尖端人才”,可谓是满坑满谷,但真正闻着胶水味儿拧螺丝的一线技工骨干,却打着灯笼也难找。
哪怕想要返聘退休老人都做不到,因为这些老人要么瘟死了,要么病得失去劳动能力。剩下那些暂时还健康的幸运儿,看着同龄人成片扑街,又听说国家让医院对他们搞强制安乐死……哪里还敢回厂啊?
同理,如今国内搞装修时,也是会画一手漂亮设计图的人到处都有,靠谱的水电工和木工却不好找。
没办法,只要人类还在用劳动来区分阶层差异,那么一定会推崇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喜欢有钱有闲的贵族运动,鄙视真正产生社会价值的实践劳作,热衷于小资情调,拒绝深入生产第一线……
欧美西方社会虽然没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但实际操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大家都喜欢坐办公室摸鱼,而不肯下车间,除非能给很高的收入——可老板是决计不干的。
哪怕是看似高大上的芯片产业,各级员工的收入水平,也是连互联网公司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最终的结果就是,目前美国工业科技体系之中,尖端先进的那部分,确实是很尖端很先进,但却严重脱离实际。
办公室里那些天才们脑子里想出来的东西很好很强大,但到了要落地的阶段,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根本成不了现实。
——你的图纸画得再好,机器设备再先进,没有一群熟练工人制造出来,又有个屁用?
这也是特斯拉电车为什么起初一直难产,最后把生产任务外包到了中国,才得以大规模进入市场。
美国的工业生产,如今是这样一副上下脱节的情况,而美国的建筑行业,其实也差不多。
——都是坐办公室的人太多,而在一线工地上挥汗如雨的人太少。
即使有年轻人捏着鼻子勉强下了工地,多半也都是打着干几年就跳槽的主意。
至于那些不得不在工地长期做下去的人,基本上都是躺平摆烂、能混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没有多少人愿意潜心下去专研技艺,把工作做好:干活干得再卖力又有啥用?让老板换新车再多睡几个嫩模吗?
日本那个“米饭仙人”的店都破产被收购了,自己从小老板降级为打工人,可见钻研手艺没前途啊。
因为光靠心灵鸡汤和画大饼,如今已经没办法让各位“断舍离”的三和大神们,继续奋斗不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