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节(1 / 2)

今日处置的孙尚忠只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其实商税这块肥肉,朝野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好多人都盯着。

在大明商人地位极低,以至于随便一个小官就能对商人颐指气使。

他们打着国家的名义随意提税,刻薄商人。

而因国家瞧不上商人的风气盛行,相关立法不完善。

根本没有机构说要保障商人的利益。

因此,即便是杨荣每天看着孙尚忠那些人,打着户部的名义中饱私囊,他再生气,也只能忍着。

因为怎么说,这商税也是太祖皇帝定的。

轻易不可更改。

而且一旦更改,朝中牵扯甚广。

即便他身居高位,也难保能说在得罪百官的情况下全身而退。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已经有人开了口,将商税这事儿提到了台面上。

这出头的人不是他。

他充其量就是个推动者。

何不就此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劝说皇上解决商税这个一直被忽略的重大问题。

杨荣心里这一番计较下来,心中更确定了自己要推动改革的这个想法。

他瞟了朱棣一眼,状着胆子拱手道,

“皇上,商税的问题已被忽视多年。”

“三十税一实在是太低了!”

“若是再不加以重视,顶层商人越来越富裕,而底层商人却会因为管理不够完善,越来越穷。”“若真到了那一天,臣恐怕要出大事!”

朱棣点头,关于商税的问题,其实朱高煜的折子里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这些多年弊病朱棣都明白。

他现在提出来,也是动了要提高商税的心思。

只是这商税是太祖皇帝定的,若真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只怕会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杨士奇就是一个例子。

杨荣知道朱棣的顾虑,他沉思了片刻,随后咬咬牙站起身来,朝着朱棣拱手道,

“皇上!”

“臣以为,这折子里对于商 税的问题,说的在理。”

“先将商税提至十五征一。”

“而后由您派钦差至个地方直接负责监管地方官。”

“防止他们再钻空子,克扣百姓。”

“至于商人的地位,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动的,咱们姑且先放放。”

“毕竟,眼下先让国库充裕起来才是头等大事!”

朱棣闻言沉吟了半晌,随后在杨荣紧张的注视下点点头,

“说的在理。”

“那就这么办吧。”

杨荣松了口气,赶忙拱手应声。

朱棣摆摆手笑道,

“这事儿,朕就交由你户部负责了。”

“你多多上心,把国库充裕起来。”

“迁都的事儿也好定下来。”

杨荣颔首,

“是。”

杨荣心里忍不住赞叹。

到底还是小王爷有主意,眼光放的长远。

适当提升商税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家燃眉之急。

还能保障底层商人的利益。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了,那国家可能会发生的动乱也就少了一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