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侍郎颇为得意看了眼众人,“相信假以时日,这个数字还会成倍增长。”
那些大商人们都看到了这里面的机遇,准备伺机而动,各种手段齐出,用尽所有关系,为的就是在轨道运输上争得一席之地,毕竟轨道就只有这些,还没开始在全国普及。
没想到他们的行动反而阴差阳错,刺激了沿路的经济增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来往草原和大明的商人原本走的是奇货可居的路线,在冲击之下,也只能另行选择。
“总而言之,这次轨道出现,带来的影响都不小,但差不多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
“听说轨道经过的几个小城池,如今吸纳不少外来人口,规模渐渐扩大,原本的贫瘠之地倒变得渐渐富庶起来。”
听着众人的汇报,朱棣的神情越发满意,“这一切还要多亏了梁王的功劳。”
朱高煜再次被拎出来夸了个遍,然后又是一堆的赏赐,看的赵王还有汉王是眼红不已。
兄弟俩这几天格外沉默,就算他们想搞事,也知道朱高煜正是风头最盛的时候,不宜和他正面对上。
“对了,关于那些草原的首领,可有什么动静。”
“派过去的探子来报,暂且没有什么异样。”
朱棣合上奏章,目光露出几分沉思,“没有什么异样么......”
官员当中不乏有溜须拍马屁者,见此便大声道:“圣上威武,名声早已传遍四海,那些草原上的蛮族只怕早在上次战役中被吓破胆子,怎么敢再和我大明作对。”
他一出声,还有不少官员在旁边附和,听到朱高煜直翻白眼。
朱瞻基犹豫要不要开口,可是看着朱棣还在兴头的模样,嗫嚅着嘴,还是没有说出来,他凑到朱高煜身边,压低了嗓子道:
“.~这和我收到的消息不一样。”
朱高煜斜睨了他一眼,只听见他继续道:“那些边关城池附近有不少草原的探子,就连城池里面最近都多了些行为鬼祟的人。”
“你消息倒是挺灵通啊。”
朱瞻基嘿嘿一笑,“哪里比得上小叔叔,想必小叔叔应该也知道吧。”
朱高煜确实知道,草原那些人又不是傻子,时间短了看不出来什么,可时间久了,不就回过味来。
看似怀柔的政策,实际上却是插了草原各方势力狠狠的一刀。
“软刀子再软它也是一把刀。”
朱瞻基正想开口,朱棣却是看到了两人交头接耳,“你们嘀嘀咕咕的在商量什么呢。”
他只好说道:“(诺李的)我和四叔一致认为草原近期会有动作。”
“这又何妨,他们已经无力再战。”朱棣对此不以为然。
不过事实也差不多如此,短短几月时间,草原并没有休养回来,否则他们也不会选择按兵不动了质。
“朕已决定,前往草原边关视察。”
朱棣冷不丁的丢下一颗炸弹,惊得众人半天回不过声。
“敢问陛下打算率领多少人。”
“既是视察也无需太多人,精兵八百便可。”
哪怕朱棣是明君,也犯了大多数君王都会犯的毛病,膨胀自我,此刻他正为草原露出颓势而自喜。
听到这话,于谦立马出声道:“回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哪怕如今草原势弱,暂时是没牙的老虎,也改变不了它是头猛兽的事实。”.
第264章
“请陛下三思。”
文武百官异口同声,不管他们先前如何看待草原的事情,但有个观念是相同的,此时的草原并不适合视察。
上次朱棣草原亲征途中深受重伤,差点搅得风云变化,要不是朱高煜将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只怕京城又会再次陷入血雨腥风的夺位中。
如今好不容易安平喜乐一阵子,他们实在是不敢赌。
杨士奇也上前一步道:“陛下,正如梁王还有皇太孙所说,如今草原态度暧昧不明,纵使他们已经归降,也难保会有不臣之心。”
此言一出,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是啊,虽然草原颓势,可并不代表他们野心就会减少,万一在其中做点手脚,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不管文武百官如何开口相劝,朱棣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大手一挥道:“朕意已决,此事无须再论,如今草原根本没有发兵能力,谅他们也不敢犯 上作乱。”
就在一片反对声中,汉王朱高煦站了出来,“皇上乃是真龙天子,视察草原理所应当,那些草原蛮族必会闻风丧胆,正好借此宣扬我大明国威,彰显一代圣主之范。”
这番话简直说到了朱棣心坎里去。
通俗点来讲,哪个帝王但凡做出了点成就,难道不希望天下皆知,好好宣传一番,受万人敬仰,哪怕是到了这个年纪的朱棣也避免不了。
“宣扬我朝威明也不必皇上亲自视察,如此危险之事汉王你不劝阻也就算了,怎么还火上浇油。”
于谦怒视着赵王,就差没有在他脸上写下心怀叵测这几个字。
朱高煦冷声道:“于大人未免太畏首畏尾,更何况我会保护皇上,绝对不会给那些宵小有可乘之机。”
眼看两个人又快要吵起来,朱棣皱眉道:“够了!汉王说的很好,诸位卿家不必担心。”
看着他铁了心的模样,众人 知道再劝无用,朱棣带领八百随从视察草原,人手便交给朱高煦和朱高燧来挑选,太子则是在京中坐镇,暂代他处理事务。